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一)
A.勇敢地对巴金的一生进行反省。 B.对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进行反省。 C.以巴金为鉴,对自己的作品和良心进行一番回视内省。 D.不要赞颂巴金,因为那样是对他的大不敬。 |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路岛?威臀:从小木匠到奢侈品巨头?
福康美
2009年7月22日,150年来从不在报纸上做广告的路易?威登在全球多国重要报纸上
刊登了同一幅广告:
3位老者用憧憬的眼神仰望着浩瀚夜空中的明月.脚下则是一款经典的LV产品……
人们不禁猜测其中的深意。LV解释道:这是一种久远的怀念与希望。要读懂这幅广
告,不得不细细回顾150年前路易?威登从乡下来到巴黎的艰难之旅。
1821年,路易?威登出生于法国乡下一个木匠之家。14岁前,路易终日泡在木屑堆里。
14岁那年,村里来了两个年轻的摩登男女。他们衣着华丽,举止高贵。那夜,摩登女郎鄙夷地时围观的村民说:“这个鬼地方月亮都显得那么肮脏!巴黎的月色比这儿漂亮-百倍!”
骨子里的不甘让路易萌生了惊人的想法:击巴黎!看看那里的月亮和村里的有什么不一
样!
就这样,这个14岁的孩子,打了一个月的工,走了一个月的路,睡过饭店肮脏潮湿的
小厨房.曾躺进木屑堆里取暖,在大街上睡过-夜又一夜。但是,他凭双手筹到了路费和生
活费,徒步两个月走到了巴黎,走过了人生最艰难也最重要的一段路。
经过长途跋涉,加上一天没吃东西,来巴黎的第一晚,路易晕倒在一家高档皮箱店门
口,那晚的月色并非那么漂亮。
好心的老板给了路易一碗饭,路易边吃边偷偷打量店内的客人。他们衣着考究,居然花
几百法郎买个葙子!这是个好地方!路易立刻提出留下工作。老板拒鲍了路易,理由很简
单:路易不懂皮箱制作。
不久.路易找到一份捆衣的工作,在服装厂里将衣服捆扎在一起打包运走。
一年后,路易再次来到那家皮箱店。店内恰好有客人抱怨皮箱太小了,路易在3分钟内
将20条裙子收拾好,装进一个箱子!顾客立刻买下了箱子。路易趁机对老板说:“我能让
箱子物尽其用,收我做学徒吧!”这种“增值”效应,让老板破例收下了他。
路易很用功,也很聪明,他将学到的东西都利用起来。学过木工,他能将皮箱做得更结
实;做过捆衣工,他就让皮箱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路易成了最棒的伙计,然而他并不满
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他在平静的生活中时刻寻找出口。
一天,皮箱店来了几个装束举止很奇怪的女人,她们不满店里没有大箱子。路易意识
到:她们应该是大贵族家的仆人。不放过任何机会的他立刻说道:“如果能去贵府看看要装
的物品,做出的箱子更合适。”为首的女仆便带上了路易。
马车最后停在了皇宫前,那大贵族竟是拿破仑二世的皇后乌婕妮!她要动身旅行.但行
李已经装不下了!
路易再次展现绝活,将所有行李都装进现有的箱子,鸟婕妮赏了他一盘子金币!路易说
道:“尊贵的皇后陛下,您可能需要一个随从随时整理行李箱。”鸟婕妮听完大笑,留下了这个聪明的皮匠。从此,路易?威登就成了乌婕妮的御用捆衣工和皮箱整理师.
很长一段时间,路易对这种生活很满足。皇宫里的月亮与巴黎街道上看到的又不-样:
月华如水,细腻中流淌着雍容华贵。
然而.皇后鸟婕妮太难伺候了。她性格骄横,挥霍无度,有种种怪癣。她所用的东西都
必须形如满月:圆床,圆桌子,圆行李箱!
路易提出,将箱子改造成平顶,会使东西放得更牢固。这个提议让鸟婕妮勃然太怒。路易满腹委屈,想要离开,又舍不得这里的锦衣玉食和特殊荣耀。然而,思前想后,他还是决定抽身而退。
1854年,路易离开皇宫,在香榭丽舍走街开了家皮箱店,推出第一款平顶箱。精致的做工,尊贵的外观,人性化的设计,路易的箱子很快风靡贵族阶层,连俄国和西班牙王室都不远千里来采购。
路易?威登死后,他的儿子将经营范围扩太到手提包和背包。1896年,路易?威登的
名字被缩写为“LV”,印制在产品上。迄今,LV在奢侈品业的地位不可动摇。
从乡村木匠到世界最大奢侈品集团的创始人,没有人知道,如果14岁的路易?威登没
有萌生去巴黎看看月亮的冲动,世界上还会不会有LV。同一个月亮,在不同地方的确有着
不同的光芒。然而,人生的物换星移,才是永恒的动力。
(选自《读者》2009年24期,有删改)小题1:路易?威登在立身创业过程中,表现出怎样的智慧?请举例说明。(4分)
小题2: 开篇介绍路易?威登广告的内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7(5分)
小题3:结合路易?威登创业的经历,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6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小题
比特币:金本位的互联网试验
诞生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比特币,是技术人员对货币的一种乌托邦实现。比特币其实就是网络上一串代码,设计者通过设计,能够让用户在一个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的网络中通过比特币完成支付,其独特的地方在于不需要一个中央的清算中心或者金融机构对交易进行清算。用户只需要互联网连接以及比特币软件就可以向另外一个公开的账户或地址进行支付操作。
流通中的比特币总量将按可预测的节奏增加,基于所设计好的代码机制,直到2140年达到总供给量2100万个比特币。目前的比特币供给是1200万个,也就是最终总量的57%。获得比特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己用电脑生产,被称为挖矿;另一种就是通过交易获得。
作为一个投资品,比特币让早期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让如今的投资者一次次过山车,小小风吹草动都让比特币交易风声鹤唳,像中国央行的“封杀”更是让比特币雪上加霜。不过,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各国对比特币的态度并不一致。比特币被德国财政部认定为“记账单位”,这意味着比特币在德国已被视为合法货币,并且可以用来交税和从事贸易活动。在澳大利亚,多个商家表示愿意接受比特币支付,甚至一家众筹网站也接受比特币筹款。实际上,价格过于波动,比特币在世界范围内也无法做到自由流通兑换。货币是一种支付手段,如果无法进行流通,那么它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即便如此,作为一次货币试验,比特币还是有很大意义的。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金本位已经被现代经济学家和银行家扔进了垃圾堆,通过超发货币、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成为各国间开展的竞争,尤其是美国通过超发美元这种国际货币,享受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低廉的商品和服务。
作为一个模仿系统,计算机技术专家们设计的比特币系统跟金本位其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地球上的黄金储藏量是一定的,比特币总量也是一定的;黄金的开采取决于技术的发展和各大金矿的产量,各国政府和央行鲜有控制能力,比特币的挖掘也是依靠高性能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没有谁能控制其生产,而且挖掘难度越来越大,这跟现实中黄金的生产模式一致。
比特币和黄金一样,通过总量控制以及分布式挖掘,杜绝了滥发货币的可能性。作为一种电子货币,比特币还有比黄金更多的优点。黄金的携带兑换麻烦,流通中的损耗也不可避免,比特币完全不存在这些问题。一些人担心比特币会否成为地下经济和洗钱的工具,这个担心也是多余的。所有比特币交易的公开纪录会持续地更新,并且得到“挖矿人”的不断验证,后者会搜集新的交易纪录,集合成块,并将之加在“总账”的最后。交易账目的公开形式让每一个货币单位都能够被追踪出持有者的历史记录。
跟黄金一样的缺点是,比特币也无法跟上整个世界财富增加的节奏,而且比特币更容易被人为囤积,这就会造成通货紧缩,货币的总量赶不上实体经济的总量。
从目前来看,比特币暂时取代不了现实中有国家信用背景的货币,也很难成为一种流通世界的货币,但作为一个货币试验来说,却打开了人们的思路,货币是不是一定要被各国央行牢牢控制,是不是一定靠滥发货币获得世界经济的虚假繁荣,弱势群体怎样应对通货膨胀下自己财富的缩水?
从原理上看,无中心生产、分布式货币的比特币很符合互联网精神,崇尚自由平等开放,反对独裁和控制。比特币也是技术专家尝试通过技术改变世界经济和金融规则的产物,姑且不论各国政府的支持反对态度不一,比特币想进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现在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3.12.30)
小题1:下列选项中关于比特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特币其实就是网络上一串代码,其独特的地方在于不需要一个中央的清算中心或者金融机构对交易进行清算;用户只需要互联网连接就可以向另外一个公开的账户或地址进行支付操作,非常方便。
B.流通中的比特币总量将按可预测的节奏增加,直到2140年达到总供给量2100万个比特币。目前的比特币供给是最终总量的57%,有的国家视其为合法货币,若各国政府一致“封杀”,剩余的43%将无法开挖。
C.在各国通过超发货币、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开展竞争,尤其是美国通过超发美元,享受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低廉的商品和服务的背景下,比特币的设计无疑是技术人员对货币重回金本位的一种乌托邦实现。
D.目前,比特币想进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很难,但在流通兑换的过程中,无中心生产、分布式货币的比特币很符合互联网精神,崇尚自由平等开放,反对独裁和控制,所以大有前景。
小题2:关于比特币与黄金的比较,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球上的黄金和比特币总量都是一定的;黄金的开采和比特币的挖掘都依靠一定的技术,都完全不受政府和央行的控制,开采或挖掘的难度都越来越大,生产模式一致。
B.比特币还有比黄金更多的优点,作为一种电子货币,完全避免了携带兑换的麻烦和流通中的损耗。比特币交易的公开纪录会持续地更新,不断地验证以及交易账目的公开形式也使比特币不会成为地下经济和洗钱的工具。
C.和黄金一样,比特币通过总量控制以及分布式挖掘,杜绝了滥发货币的可能性。如能成为一种流通世界的货币,它们都可避免各国政府滥发货币造成的世界经济虚假繁荣。
D.比特币无法跟上整个世界财富增加的节奏,而且比黄金更容易被人为囤积,造成通货紧缩,其货币的总量赶不上实体经济的总量。
小题3:比特币暂时取代不了现实中有国家信用背景的货币的原因有哪些?(3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像桃花一样胜利
闵凡利
①当我发觉二OO八年的春日在某个早晨光临的时候,那时的桃花已经开了。桃花
开得热热闹闹生机勃勃,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以一种傲视众生的王者之姿,站在那块属于她或贫瘠或丰腴的土地上,随杨柳风的婀娜妩媚,摇摆出不尽的妖娆和绚丽。
②游在这郁郁葱葱桃花的海洋里,我有一种被什么击中的感觉。这感觉来得突然而
真切,使我的羞辱和自愧波涛一样地汹涌,在我心中来来回回地拍打。我无法去让自己坚强,以示自己是从不低头的硬汉,这个时候,我的自卑就似桃花那轰轰烈烈的芬芳,一览无余地淹没了我,我的呐喊和奋争在这粉红色海洋里,变成了一种颜色一缕花香。
③我知道,这个时候我想急切地融入桃花,和她一起抒写生命的开放,让生命的美
丽在这个时候达到极致的辉煌和壮观。我明白自己,从田野的庄稼地里钻出没来得及抖掉头上的高粱花子,没有擦掉脚上的泥巴,就赤足走进城市加入他们的歌唱。放在他们当中我的形象不伦不类如同羊群里混入的一只马驹。我发觉周围的人们在以一种异样的眼光审视我,拷问我,他们的目光里燃着火苗,灼着我那敏感而又脆弱的心灵。我无法去回答他们,我知道我的解释微不足道,在他们的目光里只能换回鄙视和嘲讽,他们的高傲就似大公鸡的尾巴那样张狂而热闹,我无法面对但又必须得接受,我明白这是我的疼和痛,这是我的苦和忧。
④于是,白天我在城市里似一头套子里的牛勤恳而执著,在我的田里本本分分地耕
作,我的耕作使我的痛苦在那个时候似春日雨后的野草那样撒欢般疯长。因为我是人而不是牛,我有我的理想和追求,我有我的尊严和人格。可我不停的劳作使我换得的只是一顿加上玉米面的草料。我不明白这个城市怎么了,对我为啥这样的吝啬,让我流成河的汗水只换回几粒小小的瘪豆,我不知道现在这个城市为何以一种病态的红润上演着健康,而所有的一切深沉而又明了,让我无法去追问,只有在日坠西山,我踩着夕阳余晖用蹒跚的脚步叩响我的田野,我才发觉,我是那样的势利和俗气。这个时候,我的土地展开她博大的怀抱拥着我,给我拭涂着斑马花纹一样的道道伤痕,让它结疤,让它长成硬硬的茧。那个时候,我躺在田野那母亲般的怀抱里,我才明白:在城市里劳作是我生命的一种开放,就似今日艳丽的桃花。
⑤面对桃花,我才明白,融入这种灿烂其实并不是多么的艰难,桃花的美丽在于她超脱了世俗,以一种大真大诚向尘世献上她的纯和美,就似裸露的婴儿一样在朗朗的太阳下在众目睽睽下展示自己那无边无际的光华,在这样的时候,我明白了,痛苦的永远是我们。
⑥我就想急切地和桃花站在一起,在桃花那如潮的绚丽中洗涤自己的躯体。我的身体满是尘埃,几千年来的欲望和忧伤盔甲一样穿戴在我那疲惫的心灵上,任怎样的捶打漂洗,洗去的只是表面可怜的一丝。那时我才在桃花跟前低下了头。我知道,在春天这样的季节里,胜利的永远是桃花。
(选自《散文》2008年第6期)
14.文章第①段描写了什么景象?有着怎样的作用?(6分)
答:
15.结合语境,请具体说明第④段中作者为什么感到“痛苦”。(4分)
答:
16.从全文来看,桃花给予了“我”怎样的启示?(6分)
答:
17.本文题为“像桃花一样胜利”,有人建议改为“胜利的永远是桃花”,依据本文的内容,
你认为哪一个题目更恰当?请谈谈你的理由。(6分)
答: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遥远的岛
(芬兰)别卡宁
在天气晴和的日子,辽阔的水面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一个孤独的小岛;打从汉奈斯和别卡记事的时候,他们就总是对那个小岛怀着永不减退的兴趣。
岛上密密层层长着一片茂密的、异常高大的松林,因此小岛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它从早到晚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中。当太阳的巨轮在东方天际刚一露头,这一瞬间,阳光就已经在爱抚小岛上那些参天大树的树梢了;而当红日西沉的时候,它又仿佛依依惜别,用熊熊燃烧着的余晖把那些树梢染得红艳艳的。风和暴雨在小岛上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猖獗,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态度迎接它。每当风暴大作,海浪撞击着岸边的岩石,浪花四溅,几乎一直飞上松树梢头。风在浓密的树冠间狂暴、凶狠地猖狂肆虐。阴雨的时候,小岛仿佛裹在一片灰蒙蒙的雾幕里,看起来神秘得像一个谜。
“真有意思,在近处它像什么样呢?”两个孩子多次互相询问。
他们竭力想探听小岛上的情况,常常向父亲提出一连串无穷无尽的问题,然而得到的却只是一些很简短的回答。小岛实在是太没有价值了,怎么能引起一个成年男人的兴趣呢。
不过孩子们从远处用自己的眼睛眺望着小岛,他们决不能相信,它是像父亲所断言的那样索然无味。他们从前就已发现,世界上有不少事物,它们的美不能打动父亲的心。
孩子们的思想里片刻也忘不了这个小岛,而且有一天他们觉得:他们简直是非到那儿去一趟不可了——这是不足为奇的。
不过怎么去呢?路很远,父亲极其严格地禁止孩子们用船,他们也不敢违抗他的禁令。那么怎么办呢?因为要到那个小岛,只能从海上去——坐船或者是从冰上走过去。这么说,没有任何旁的办法了——得等到冬天。
?这期待已久的日子、实现理想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两个孩子用由于急不可耐而发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偷偷地上路了,他们的心在战栗。冷彻骨髓的一月的寒风刺痛他们的面颊,使他们感到像火烧似的。遥远的太阳的寒光照得人眼花,可是毫无暖意。滑雪板滑得很顺利,孩子们看到前面就是在寒冷的闪光中变化万千的目的地,于是越来越鼓足劲头,继续向前滑去。他们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到了那个奇迹的岛上,而随着每一次挥动滑雪杖,它离他们就越来越近了。
他们曾那样日夜梦想的奇遇,千百万令人头晕目眩的童话中的奇遇.——当他们的脚踏上小岛的那一瞬间,这一切就都要实现了!所有他们读过的童话,所有他们梦想过的奇迹,千千万万的童话和奇迹,今天一定都会成为现实。他们的嘴笑得闭不拢,眼睛也向风,向太阳和灿烂发光的雪面冰凌微笑着,他们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只除了一点:今天是他们的节日,滑雪板正带着他们向遥远的小岛飞驰。
当太阳的最后一束光线在遥远的小岛上逐渐熄灭的时候,孩子们回来了。他们回来的时候十分疲倦,神情严肃。在他们那少年人的心里带回了一个可怕的生活的秘密。他们的思想里再没有任何关于奇遇的想法。他们的心里再没有任何希望。他们已经不再向小岛眺望了,虽然在深红色的夕照中,岛上寒冷的闪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夺目。他们不再眺望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真实情况,赤裸裸的、阴郁而令人痛苦的真实:遥远的神话般的小岛原来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可怜的荒野,遍地砾石,遍地都是暴风雨遗留下的痕迹。那儿只有普通的泥土和石头,最常见的石头和泥土——和他们的脚每天踩着的泥土完全一样,甚至还要差一些,更加粗糙,更加贫瘠。岛上的树林里也是一些最普通的树木,最常见的松树,高大的褐色树干耸立在乱石之间,生着弯曲的、被暴风雨折断的树枝。
不,他们再也不想看那个小岛了,无论是今天,还是旁的日子——永远,纵令生活突然变得千百倍阴郁,枯燥无味和毫无意义。
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他们伤心地痛哭,不能回答自己,为什么他们这么难过,为什么睡梦不肯来临。
(蒋孔阳主编,节选自《现代世界短篇小说选》,第二册,安徽人民出版社l981年版)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两个小孩的心理变化过程。(3分)
小题2:联系全文,分别理解文中划线词或句子的含义。(4分)
(1)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态度迎接它。(2分)
(2)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2分)
小题3: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遥远的岛”的理解。(4分)
小题4:指出第二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小题5:有人认为孩子们的探险活动是失败的、没有价值的,也有人认为这是颇有意义、很有价值的。请结合个人体验和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分)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正确使用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