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十)
2019-06-26 17:26:24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白马篇
曹 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宿昔秉良弓,楛(shù)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náo),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
piāo)若豹螭(chī)。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第一段突出了游侠儿装束和行动上哪些特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弦破左的……勇剽若豹螭”六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游侠儿怎样的气概和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是从哪几个方面塑造游侠儿这个艺术形象的?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装束:“白马饰金羁。”“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反映了游侠儿英武的外表。
  行动:“连翩西北驰”。“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这些行动写出了游侠儿训练有素。(意对即可)
2、运用了借代(“控弦破左的”,以弦代弓),对偶、比喻(“勇剽若豹螭”)以及对比(“狡捷过猿猴”)的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方法除内容上突出游侠儿训练有素外,艺术上使形象更加鲜明可感。
(意对即可)
3、第二段的对偶句“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宽对)写出了游侠儿纵横驰骋、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反问句“性命安可怀”“何言子与妻”写出了游侠儿舍身为国义无反顾的精神。(意对即可)
4、从游侠儿的装束和内心世界以及训练有素、英勇杀敌三方面塑造这一英雄形象。抒发了解救国难、建功立业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①书扇韵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
答:? ?


参考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思?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A.诗的第一节迎面而来的是“挂图”“代数”“琴”“桨橹”四个意象,它们打破了界限把几种“思念”紧紧联系在一起,使诗产生朦胧、深远的意境。
B.“思念”虽是抽象的思维,无法具体把握的感觉,但是我们通过这四个意象,分明看到了人物因思念而产生的焦灼、烦躁、惆怅、失意等情思。
C.二节通过两个比喻说出了时间的缓快和距离的遥远,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那种焦灼感受和迫切感受。
D.全诗写“思念”,却不著一字,言约意丰,将诗人的那种直率、坦诚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清楚明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21-22题。(7分)
[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张可久
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客里过清明。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小题1:前两句在小令中起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意象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前两句描写春天的景象:落红轻飘,细雨蒙蒙,苔径苍苍;飞絮袅袅,柳丝摇曳,东风阵阵送暖,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画面。(1分)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1分),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1分)
小题1:“清明”时分,本来就在家乡与亲朋好友共度,但诗人却成了他乡异客,不免增添了悲愁。(2分)杜鹃声声,有“催归”之意,思归之情与伤春之情交织,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作特色。前两句是景物描写,景为春天之间,颜色分明,充满生机。答题时具体分析。并写出用什么手法表达的什么感情。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注意杜鹃声有归去的意思,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①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②玉瀣(xiè):美酒。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
(1)你读出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是一个表面旷达闲适、内心却充满抑郁不平的隐士(或:落寞英雄)形象。(意对即可)
(2)抒情主人公隐居“苍烟落照”之间,丝毫不理“尘事”,终日与美酒、《黄庭经》相伴,以及“贪啸傲,任衰残”的所谓随处开颜的举止,貌似轻松洒脱,实际上是一种无奈;“老却英雄”四字更明显道出诗人心中因统治者徒使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