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并不只活在我们所属的时代里,每个人身上也扛着历史。
——“人民网”强国论坛
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从汶川到芦山,一个民族的砥砺前行
“我们并不只活在我们所属的时代里,每个人身上也扛着历史。”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坚守雅安的同胞、众志成城的国人,让我们看到了“扛着历史”的坚韧。
8天前,青海玉树,地震3周年。20天后,四川汶川,地震5周年。一切都还历历在目,4月20日,四川芦山,一场7.0级地震,在13亿中国人心中再添一道深创剧痛。
同样是地动山摇、生命危殆,同样是万众一心、千里驰援。从汶川到芦山,“救人第一”的国家理念没有变,举国动员的灾难应对没有变,同心协力的守望相助没有变,然而这两天,更多的变化和行动,却让我们看到一个民族在磨砺中的前行。
震后53秒,第一条震情微博就已传上网络;一小时内,应急响应预案有条不紊展开;3小时里,第一支救援部队火速到达震中,400多名危重伤员被送往异地救护……及时、高效、有序,这是千万网友对两天来救援的共同评语。从容、镇定、坚强,这是世界从灾难中看到的中国表情。
这份镇定与从容,不仅是因为我们遭遇过灾难,有了救援的经验、应对的技巧,更是因为我们经历了思考,对许多问题早有答案。在命运的洗礼中,在持续讨论、不断反思、积极推动中,那些至关重要的价值,被熔铸为不言而喻的社会共识。
从汶川到芦山,我们对生命尊严有了更深领悟。灾情不再封锁在档案里,遇难者不再是冷冰冰的抽象数字,逝去同胞的名字在国家电视台被庄重念出……汶川地震5年后的今天,十万火急的救灾行动中,人们小心翼翼地相互提醒不要消费苦难、注意媒介伦理。“丧失生命迹象的也要把遗体抬出来”,李克强总理掷地有声的指令,再次传递这样的信念: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不是别的,而是它的全体公民。
从汶川到芦山,我们对公民精神有了更多期待。有人曾将2008年视为“公民元年”,在感天动地的生命大救援中,亿万中国人激情释放朴素的公民精神。5年移易,这种精神已经成为重塑中国社会的磅礴力量。政府、社会及民众之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良性互动。从政府第一时间新闻发布,到网站建起“寻亲热线”、“灾情快报”,从公益慈善组织高效运转,到志愿救援队伍迅速集结,国家力量、社会力量与个体力量相互交汇,西方媒体感叹:“人们对普通中国人更有信心了,可以确信他们拥有建立一个更具美德社会的能力和责任感。”
从汶川到芦山,我们对社会理性有了更大信心。转型期的中国无疑必须面对各种矛盾,以焦虑对待沉疴只会积攒问题,以怨怼发泄不满只能撕裂社会。这5年,当“正能量”成为流行词,“建设者”成为首选项,我们的社会开始向理性回归。“不要放纵感情一味煽情,也别肆意否定一味挑错”,芦山地震的第一时间,即有网友如此告诫。“帮助灾区,不一定都要赶赴现场”,“不传谣、不占路、不添堵,都是在奉献力量。”一样的情系灾区,一样的生死与共,然而比起5年前的那个初夏,对于如何展开有效救援、怎样呵护受灾者尊严,我们有了更高要求、更深理解。
汶川到芦山有多远?85公里,1804天。但我们所翻越的距离,岂止万水千山。
就在这1804天里,我们遭遇了“7·23”动车事故,经历了“7·21”暴雨之恸,痛惜过“小悦悦之死”。我们也奉献了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的精彩,见证了鸟巢一代、海宝一代的成长,感动着“最美老师”、“最美司机”的平凡伟大。灾难与辉煌并存,痛楚与复苏同在,徘徊与进步相生。飞速前行的中国开始了灵魂的跟进,重建对人性对社会的信心。
正如苦难是人生的老师,人类的进步也正是在挑战与砥砺中延展。我们还应该做得更好。新媒体展现了大爱中国,但也推送了芜杂信息、制造了不实传言,如何更好发挥网络平台的正能量?面对公开透明要求和信息时代的压力,权威部门如何统揽全局、提供更加系统的信息?被网友连连喊“滚”的慈善组织,能否以自己的“埋头苦干”重建公信?天灾难以避免,但能不能在选址、预防、灾后保障上做得更到位?
“我们并不只活在我们所属的时代里,每个人身上也扛着历史。”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坚守雅安的同胞、众志成城的国人,让我们看到了“扛着历史”的坚韧。这种从很多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历史感”,不正是一个民族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注意提炼材料观点,准确立意。关于材料作文如何立意,我想首先应该区分一下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话题作文是以某个词语为话题进行扩展,它的思维方向是以点为基础从点到面的行为,而材料作文正好相反,是给一则材料,摆出的一个事例是一类事情的代表,作文的方向是抓住这类问题的某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论述、分析,是从面到点的行为,所以材料作文一般立意不要过大。如此题主要写“所属的时代”和“历史”的关系,还要注意“强国”的内容,如何记住历史的教训,历史的耻辱,如何在历史的基础上让国家给家强大。选取典型事例进行思考可以写出好的文章。选材可以从“民族复兴”“中国梦”“钓鱼岛事件”等入手。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喧嚣”的常用义为“声音杂乱;不清静”。面对今天越来越热闹纷乱和骚动不安的股市、网络、娱乐圈以及青春、人生,很多人用它来概括当今世界和当前生活的特点。而面对喧嚣,人们的态度也是多种多样:有人选择淡然,有人选择逃避,也有人选择融入甚或是享受,还有人……
请以“面对喧嚣”为题,自定立意,自选角度,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此材料作文题是写面对喧嚣时的人生态度,材料说“有人选择淡然,有人选择逃避,也有人选择融入甚或是享受,还有人……”我们可以选取其中的一点写作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错 觉?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跟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幸福从未驶远
总以为远处的青草更加青翠,总以为摘不到的苹果更加甘甜。在时代仓促的洪流中,我们是否习惯用仰望的姿态来掩饰羡慕或抱怨?殊不知,其实幸福始终在此岸,从未驶远。
绕篱东畔,袖口香寒,槛外隔红尘
东晋以后,世间多了多少仿效归隐的人,却难得再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雅淡泊。有过太多人批判陶渊明的消极避世,有过太多人讥笑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执着。然而他心中所存的只是梦里桃源。凡俗的声音太过刺耳,从容摔过衣袖便可不听,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粗茶淡饭不是生活的核心,带月荷锄归来时,便可与故人畅谈。他爱酒,变狂歌痛饮,扶一把无弦的琴;他亦爱菊,便抛书对坐,引以为知己。
不羡慕纨绔子弟的荣华富贵,因为于他而言,幸福从未驶远。
秋窗风雨,冷月花魂,潇湘梦阑珊
读红楼,有人厌恶黛玉的刻薄多心,有人爱黛玉的率性真实,然而黛玉却只言“我位的是我的心”。她是人尽皆知的一场悲剧,表面看似光鲜的朱门倚户,实则是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惜花,亦怜己,这并非是矫情的一味多愁,而是看透了命运。那一句“红颜薄命古今同”是怎样一番不同凡响的清醒,寻常女子再也无法与之媲美。也是否正因此,她才会有了勇敢与热忱,打破繁琐陈旧的封建礼教,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感情。她的生命似焚稿时的火光,虽最终灰冷梦逝,却不掩曾经的热亮。
不再为曲终人散的结局耿耿于怀,其实于她而言,幸福从未驶远。
万水千山,西风漫卷,只影向谁去
三毛早已故去,只留下黑白照片中明眸皓齿的浅笑。她始终是个属于漂泊的女子。因为内心漂泊,所以迷恋旅行,甘做撒哈拉深处的异乡人;因为灵魂漂泊,所以对生死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感知,决意淡泊于红尘。有人叹她命运太过颠沛流离,不曾安定,却忘记了ECHO——原本就在荡漾中产生。是的,前尘后世轮回中,她的声音依旧婉转。
那生命如蒲公英般四散以求新生,或许于她而言,幸福从未驶远。
穿透了千年的前尘往事,我们依旧是这个时代平凡庸碌的人。然而倘若能于喧嚣的世界中,保持一颗静观俯仰的心,或许便会发现,幸福始终在此岸,从未走远。
本题解析:
这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寓意的哲理诗,理解诗歌的寓意是关键。诗歌的特点是“用形象说话”。而形象往往来自于生活,同学们在解读诗歌时只要有“由此及彼”的联想意识,定能激活自己的生活积累,自然地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会拥有独特的感悟,此时也就找到了写作切入点,只需言之有理便是成功之作。
具体而言,要想写好这类题目,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深入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这则小诗的诗题是 “错觉”,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知道其意思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就其范围来讲有物理、生理、心理、艺术……再审读诗歌的内容:双方均以为对方过得比自己好——它们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都处在自怨自艾之中。在这里我们可以借助追问的方式增强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1)为什么甲乙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是因为它们通过比较(攀比),均以为幸福在对岸,而不在自己身边,陷入心理误区。以为自己不曾拥有的正是自己想要的;总以为活得不如别人快乐幸福,却不知幸福快乐的根源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寄托在别人身上;作为一个独立自足的人应该怎么正视自我的存在?
(2)这种想法正确吗?这是心理不健全,不平衡的表现:谁都过得比我好——无论是金钱、地位、名誉,还是爱情、婚姻、工作、职业、成绩等。这种人不想凭借自己努力去改变现状,却总在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中生活,久而久之,就养成悲观、懒惰、热爱空想的病态性格。
(3)怎样纠正这种心理呢?珍惜眼前、在知足中奋进……
二是准确地自然地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再现生活情景。
在理解诗歌内涵之后,我们要准确而自然地由此及彼的联想到现实生活,以搜索充足的写作素材。要知道,作文的终极目的是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激活中学生对生活的体悟。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自己: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有没有相反的例子(即能正视生活中一切不如意,从而得到快乐幸福的人或事)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这种错觉现象处处都是,只要留心皆有发现。比如说,“庄稼总是人家的好”,在社会中人总是“看”到别人比自己有钱、快乐、幸福,其实“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他人未必比自己快乐、幸福。人要从自己制造的陷阱中走出来,不要盲从、不要迷失自己,要正确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又如,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于是人们总是迷恋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反而对拥有的东西不珍惜。我们可以对彼岸的“幸福快乐”憧憬向往,但更应该去珍惜身边实在的幸福、触手可及的快乐。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由十几家主流媒体联合主办的“中国最美的50名女人”评选活动中,杨澜名列榜首,于丹入围前十名,而此前呼声很高的李宇春等人却意外落榜。一些“玉米”质疑:“我们的春春难道还没有于丹教授美?”以“内涵美”当选2008年中国第三美人的于丹自然很开心,她说:每个女人的前二十年是靠美丽的外表生活,后半生是要靠自己修炼的。
阅读上述材料,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看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作。

画中题语:春草发芽了,长出了绿绿的叶子。我们看见了春天,兔子看见的是口粮。
要求:请根据漫画内容,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