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獒?殇
余显斌
在藏区,他看到了藏獒,一种很凶猛的狗。
一个黄昏,他一个人走在若尔盖草原上,一边看着西边天空的黄昏落日,一边飞快地按着相机的快门,拍摄着这些壮观的景象。突然,“呜——”的一声长长的号叫传来,随着叫声,一只草原野狼陡然出现在面前。
草原野狼,是一种极其凶猛残暴的野兽,大如牛犊,牛羊通吃,有时饿狠了,也兼顾到吃人。
面对着猛然出现的草原野狼,他双腿发软,转身就跑。他怎么能跑过草原野狼呢?渐渐地,距离越拉越近,他能感到野狼已靠近身后,甚至连那“咻咻”的喘息声都清晰地传入耳朵里……
就在这时,一声嘹亮的犬吠,在草原深处传来,随着风荡漾着,穿透了草原,那只野狼停住了步子,侧起耳朵,听了一下,转过身,急急地溜了,如一阵风,消失在草原的尽头……
随着叫声渐近,一个动物出现在视线里,如狗,却比狗大很多,它的后面,跟着一个穿皮袍的藏民。到了眼前,那动物显得大如牛犊、浑身黑毛,如一堆黑炭,长毛遮盖的眼睛上,细细看去,各有一个疤痕,如四只眼睛。令人望而生畏。他脸色发白,连连向后倒退。
“莫怕,莫怕,黑黑不会咬人的,”那个藏民微笑着说,然后问他,看到没看到一只野狼从这儿跑过。
他点着头,用手擦着额头的汗,仍然心有余悸。
藏民无言,停下看脚步,拉着减獒,带上他,向草原那边的家里走去。
藏民的家,在若尔盖草原的尽头,房内布置很简单,但却温馨。他坐下,热腾腾的奶茶端了上来,细腻的奶豆腐摆了出来。
他的兴趣却不在这儿,而在藏民的那一对藏獒身上。
藏民除了那只叫黑黑的藏獒外,还有一只纯白色的藏獒,如一团雪一般,叫白白,他很喜欢它们。就和藏民商量,能不能卖给他一只。
在他的软磨硬缠下,最终,以八万元的价钱成交,他把那只白色藏獒买到了手。藏民用一个笼子把白白装上,帮忙送到车上。黑黑急了,大声地吼叫着,扯得铁链哗哗地响。白白也高声叫着,在笼子里撞着,眼睛里竟然亮汪汪的,蒙上了一层泪。
载着这只藏獒,他很高兴地回到了自己遥远的家。
在郊区,他有一个独立的院子。他把藏獒拴在院子里,整天喂牛羊肉和猪骨头。可是,白白并不好好吃,只是整天地叫着,叫到后来,嘴角流出了血沫。
一日,它停止了叫声,哼哼着。
他出来一看,是一只野狗跑了过来,靠近白白,不停地嗅着舔着。它可能把白白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吧,很亲热。
白白卧在那儿,闭着眼睛,任那只野狗舔着挨着,静静的,如一个听话的婴儿一般。 ?这只狗是一只病狗,长得非常难看,一身高高的骨架撑着一张狗皮,一身癞疮疤,黑色的毛东一块西一块的,如一件破棉袄披在身上。让他看了,只感到恶心。
这样的狗,怎能容许它接近自己的白白。他拿起了一根棒子,一顿乱棍如雨,把这只狗赶跑了。可是,那狗却并没有跑远,站在远处望着白白,哼哼着,不一会儿又跑回来了,靠近白白,不断地用嘴舔着亲着。
他愤怒了,想狠狠地教训一下这只癞皮狗,跑回家里拿出猎枪,对准那只野狗的腿部开了一枪。野狗吓了一跳,腿上挨了一枪,淌着血,一边跛着一边叫着,跑远了。
白白又叫了起来,一声一声,比过去的叫声更加凄惨嘶哑,血沫子流淌下来,洇在了地上,很大一团。
为了避免那只癞皮狗再上门来,也为了避免白白嗥叫,他把白白关在了顶楼上。
他把顶楼收拾得很好,有花有水,还有一块草坪,避免白白思念若尔盖草原。由于是顶楼,他就松了白白的铁链。可是,白白仍在嘶叫,声音比过去更为凄凉,惨烈。
最让他愤怒的是那只癞皮狗,不知死活地又一次跑到他家,又是抓门,又是嗥叫。他火冒三丈,拿起猎枪开了门,铁青着脸,咬紧牙关,扣动了扳机,“砰”的一声响,那狗惨叫一声,一跃起来,又缓缓倒下。
楼顶,显出一个高高的影子,是白白。它望着下面,望着那只死狗,呆呆的,一动不动。突然,它伸长脖子,一声长嗥响起,在顶楼盘旋着。叫声刚刚停止,一个飞跃,从楼上跃下,“咚”的一声沉闷的响声,砸在癞皮狗旁边的水泥地上,开出一朵鲜艳的血花。
他呆住了,缓缓神,走过去,突然发现那只黑色的癞皮狗双眼上各有一疤,如四只眼一样。黑黑,是黑黑!他的心轰地一响……
他的泪,一滴一滴落了下来。
1.下列各项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
A.小说开头就写藏獒是“一种凶猛的狗”,不仅暗示了小说的主题,也表达作者的真切体验。 ?
B.作者对草原野狼的描写,多用正面刻画,表现其吃人的凶猛残暴,反衬“他”的卑怯胆小。 ?
C.对藏獒黑黑的刻画从其外貌、肖像、颜色、神态着眼,重点描写了黑黑的眼睛,非常传神。 ?
D.黑黑与白白是一对藏獒,白白被“他”买走后,黑黑千里寻“伴”,忠贞不渝,生死不离。 ?
E.小说描写“他”遇“野狼”时的狼狈胆怯与“他”枪杀藏獒黑黑的凶狠冷漠形成鲜明对比。
2.小说中藏獒“黑黑”给人以深刻印象,请简要概括其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标题为“獒殇”,联系全文,简要回答其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回答“他的心轰地一响”之后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B ?
2.外形彪悍威猛:其形如牛,其色如炭,两眼有疤,令人生畏。举止英武,声啸草原,威风凛凛,野狼闻风丧胆。对爱情忠贞不渝,千里找寻白白,生死不离。
3.表面写“黑黑”与“白白”一对藏獒因人为分离而成的爱情悲剧,实质是指因人自私冷漠而造成藏獒悲剧;“他”亲手杀死曾救过自己的“黑黑”,这是“人之殇”,“獒殇”暗含强烈的批判意义。 ?
4.震撼,“他”面对“白白”的刚烈“反抗”给自己心灵上造成的震动;“痛惜”,对“白白”的殉情举动,“他”由衷的痛惜,因“白白”是其花八万元钱买来的;自责与愧疚,毕竟,黑黑曾救过自己的命,不能无动于衷;痛恨,对血淋淋的事实,他无疑会产生对自己以财富剥夺藏獒幸福的行为的痛恨。(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盛宣怀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
“办大事,作高官”是李鸿章对盛宣怀一针见血的刻画,也可以说是对他一生发展道路的指引。盛宣怀是按照这条道路和程序走的,李鸿章也是照此方针培植他的。盛宣怀所经营的近代企业及与之相应的新式教育事业,在当时都是无先例可循的“大事”,但因为有李鸿章的大力支持而取得成功,并被李鸿章多次保举,直至官拜邮传部尚书。他因办“大事”卓有成效而至“高官”,反过来又利用“高官”的地位和权力来促进“大事”的发展。可以说,盛宣怀是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
经过近三十年的苦心经营,到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盛宣怀实际上已经全部或部分地控制了一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轮船、电报、铁厂、铁路、矿务、纺织、银行等大型企业。他在披荆斩棘、奋力开拓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新式人才十分重要,没有与这些新兴企业相适应的新式人才,将一事无成。那些皓首穷经的学究们绝不可能去搞机器技术和企业管理,科举所取之士对此一窍不通。那么,新式人才从何而来?盛宣怀认为,必须立足于自己培养,聘用洋师只是暂时的、短期的。之所以如此,煤铁矿藏“实以开采为大利所在,未便使外人久与其事”。基于这种认识,盛宣怀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往往创办附设于企业的带有训练班性质的学堂。比如办电报局时,他在天津、上海等地办有电报学堂;督办汉阳铁厂时,也办有附设的学堂。这些学堂在学制、课程等方面都只注重实用,理论和基础知识则不求系统,属于非正规的训练班。盛宣怀是一个有心人,“精细为群僚之冠”,他对这些训练班及时总结经验,作为以后办正规学堂的准备。
1895年秋,盛宣怀得到直隶总督王文韶的批准和支持,在其权力和经济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同他办实业一样,盛宣怀在办教育时也以“学以致用”为准则。他给北洋大学堂订了两条规则:其一是不许“躐等”。他说:中国过去学西学的学生成绩不显著的原因之一,就是“学无次序,浅尝辄止”,本大学堂的学员必须循序渐进,不许中途他骛,直至完成学业。其二是要学习专门科学技术,文字语言不过是工具。盛宣怀这一观点的形成,不仅源于他汲取了过去同文馆只学外语因而用途不广的教训,也是他自己在办实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的结果。也正因为这样,后来当他的天津海关道继任者李少东请求将60名学生分别改学法语、德语和日语时,他毫不留情地加以阻止了。
1896年春,盛宣怀禀明两江总督刘坤一,请求“如津学之制而损益之,设立南洋公学”。他非常慷慨地提出“学堂基地由臣捐购”,常年经费也由他所经营的轮、电两局岁捐十万两。此时正是盛宣怀大展宏宏图之际,因而主张南洋公学“取国政之义,以行达成之实。于此次钦定专科,实居内政、外交、理财三事”。显然,南洋公学是全国性的以培养政法人才为主的、由盛宣怀直接控制的正规学校。盛宣怀办学思想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他说:“师范、小学,尤为学堂一事先务中之先务。”所以南洋公学陆续设立了师范院、外院(附属小学)、中院(中学)、上学(大学)和特班。郑观应赞誉说:“此乃东半球未有之事,其非常不朽之功业也。”(摘编自夏东元《盛宣怀传》)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经过近三十年的苦心经营与奋力开拓,到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关系国计民生的许多大型企业,都已处于盛宣怀的全面或部分掌控之中。
B.盛宣怀认为,开采矿藏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一旦让外国人插手其间,将使中国的矿藏资源大量外流,因而主张完全自主开采。
C.盛宣怀在天津、上海等地办的电报学堂和在汉阳铁厂时办的学堂,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强,而理论和基础知识则相对薄弱。
D.盛宣怀认识到培养新式人才的重要性,认为科学所取之士不可能去搞机器技术和企业管理,必须通过新式教育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E.传记通过对盛宣怀教育思想及办学实践的记述,表现了他作为实业教育家的远见卓识,也反映了我国近代学校创办前后的社会背景。
2.盛宣怀在创办北洋大学堂时提出了哪些主张?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的教育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盛宣怀创办并直接控制的南洋公学有什么特色?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办学目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盛宣怀办学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他有丰富的办学经验,有人认为是他教育思想先进,有人认为是他经济实力强,有人认为是要鸿章的培植。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原因进行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C
2.答:他给北洋大学堂订了两条规则:其一是不许“躐等”。即是“学无次序,浅尝辄止”,本大学堂的学员必须循序渐进,不许中途他骛,直至完成学业。其二是要学习专门科学技术,文字语言不过是工具。反映了他“学以致用”教育思想。
3.答:(1)南洋公学是全国性的以培养政法人才为主;(2)南洋公学设立了师范院、外院(附属小学)、中院(中学)、上学(大学)和特班。
办学目的:培养与新兴企业相适应的新式人才,培养能搞机器技术和企业管理的人才。
4.开放性答题,言之成理就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下列各项中,对《复活》中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当聂赫留朵夫说:“不过,这些人确定一点罪也没有啊”,但副典狱长却说:“这些人吗,就算没有吧。不过老百姓都很坏。不严一点是不行的。有些家伙就是不顾死活,不能马虎对待……”(第一部51)
B.聂赫留朵夫的愿望和计划都实现了:农民得到了土地;他自己从土地上所得的收入几乎减少了一半。所有的农民都很感激他。第二天,他直奔火车站,对自己非常满意而且很开心。(第二部2)
C.聂赫留朵夫把土地交给农民的方案跟管家说时,管家笑嘻嘻的,似乎这事他早就想过,现在听到这话很高兴。实际上他根本没听懂,他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人人都巴不得损人利己。(第二部6)
D.在第一次相见时,聂赫留朵夫很心寒地看出来,卡秋莎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现在的玛丝洛娃,这使他又吃惊又害怕。(第一部4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
“狼外婆”
佚名
十岁那年,我还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父亲是科研所的高级工程师,母亲是大企业的部门经理,我是他们的心肝宝贝。可是一夜间,我从天堂跌到了地狱——父母因飞机失事双双遇难。几天后,一个五十岁左右恶鬼般的老太太来到我家,姥姥和姥爷让我叫她“奶奶”。看到这个老太太,我有些害怕,她简直像极了童话故事中那个狼外婆。
姥姥和姥爷把我交给她,扭头就走,根本不管我的哭喊。她凶狠地训斥我:“哭啥?没骨气,他们是狼!”她麻利地给我洗脸,又找出干净衣服帮我换上,然后做了饭菜端上来。看我不动筷子,她恶狠狠地骂:“不吃就饿死。”
几天后,姥姥带着姨妈和舅舅,指挥搬运公司的工人对我家进行大扫荡,只留下了我的衣服。“狼外婆”一声不吭,搂着我冷冷地站在一边。可当姥姥凶狠地跟她要房契,舅舅和姨妈用狼一般的眼睛瞪着她时,她冲进厨房,拿着菜刀,凶悍地叫骂起来。姥姥、姨妈和舅舅们在骂声中走了。“狼外婆”扔下菜刀,狠狠地吐了口唾沫:“狼!”
辗转跟着她来到农村二叔家,一个小姐姐躲在门后,仔细地打量着我。后来我知道她是二叔的女儿,叫“丫丫”。二叔毕恭毕敬地端来一碗凉开水,她一口气喝光,抹抹嘴,朝二叔瞪起眼睛:“听着,这就是你亲侄女小小,她爹妈死了,咱要拉扯她,听见了吗?”
“哼!羊腿能安到狗身上?”一个面目凶狠的年轻人小声嘟囔。丫丫悄声告诉我,这是三叔。我害怕地看着三叔,真担心他把我赶出去。
我来到她住的偏房。屋子很简陋,四面墙黑黑的。房间里只有一张破桌子和一个看不出颜色的柜子,柜子还上了锁。
我把父母和我的合影拿出来,一边擦一边掉泪。她看到了,突然抢过去,从裤腰上解下钥匙,打开柜子,把照片扔了进去。我恨透了她,我发誓:长大了,一定要离开她。
我想父母,经常夜里偷着哭。看看父母的照片成了我的奢望。有一次,趁她换下裤子到外面做活,我从她的裤子上解下钥匙,悄悄打开柜子。她旋风般冲进屋子,推我一掌,狠狠关上了柜子。二叔发怒了:“妈,小小还是个孩子,你咋就不能疼疼她?”面对二叔的怒火,她忧伤地看着我。
周末傍晚,我回家一进门,就听到她凶狠的骂声:“滚!我没钱!”三叔站在院子里,怒气冲冲:“谁不知你把小小家的财产独吞了?那房子就值几十万!你还说没钱?大哥不是你儿子,她也不是你的亲孙女,我可是你的亲儿子……”“狼外婆”站在偏房中间,手哆嗦着,想卷烟却卷不上。看到我,她眼睛亮了一下:“你要像你老子那样有出息!听见没?”
高考结束,丫丫考上本省的普通大学,我考取了我家那座城市的重点大学。二叔跑了好多家亲戚才凑齐丫丫的学费,可我的学费却没着落。报到的日期临近了。那天傍晚,村里停电,“狼外婆”坐在炕上抽烟,我坐在桌前,看着录取通知书,眼泪悄悄地落下。我慢慢把录取通知书凑到蜡烛前,“狼外婆”见状光着脚疯了般猛然跳下炕,抢过录取通知书,打开柜子,把录取通知书丢到柜子里,锁上。
第二天早晨,二叔和三叔送丫丫上大学。他们一走,“狼外婆”就掀开我的被子,语调紧张:“小小,快起来!快!”我晕头转向地被她拉扯着上了汽车。
“狼外婆”带我回到了以前的家。打开房门,我愣住了:屋里的家具全是新的。我不明白地看着她。
她拿出一个存折:“你爷爷死了,留下话,让我供你爸上大学。你爸有良心,上班后每年都给我寄钱。我把钱都留下来。那年你爸妈死后,我拼命留下这房子。每年你二叔都来一趟,就是为你收房租。”
她把存折交到我的手里,从包里拿出我们一家三口的照片,细心地摆放到原来的位置。
“奶奶!”我扑进她的怀里,缓缓地跪下,泪流满面…… (节选自《哲思》,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我”眼中的奶奶曾是“狼外婆”,而“狼外婆”将“我”姥姥等人称为“狼”,作者运用比喻表现“狼外婆”和姥姥等人人性的泯灭。
B.“狼外婆”被三叔要钱的无情言行气得手直哆嗦,当她看到“我”时眼睛却亮了一下,她把对三叔的气愤化为对“我”的期待。
C.“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狼外婆”却不告诉“我”可以去报到上学,而是装出没有钱的样子,这显示了她的内心矛盾。
D.“狼外婆”将“我”与父母一家三口的合影细心地摆在了原来的位置上,显示她对以前阻止“我”看此合影的行为有所悔悟。
E.作品以“我”的视角,展示“狼外婆”难以令人理解的言行,表达了“我”对“狼外婆”的惧怕、憎恨乃至最终领悟其爱的感激。
(2)文中的“狼外婆”有哪些奇特的行为?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为什么在后半部分的记叙中才交代“狼外婆”不是“我”爸爸的亲生母亲?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由父母遇难后“狼外婆”来接“我”(1-3段)、“我”随“狼外婆”回乡下生活(4-8段)以及“我”考上大学后“狼外婆”的举动(9-15段)三部分构成,你认为哪部分更精彩?请谈谈你的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E
(2)①“我”的姥姥等凶狠地要房契时,“狼外婆”凶悍地拿起菜刀叫骂着将他们吓跑。 ②她两次将父母和“我”的合影抢过去并锁进柜子。③她暗中为“我”布置好父母留下的房屋并将多年积攒的钱交给“我”。(意思答对即可。)
(3)①制造悬念,使读者牵挂“我”以后的命运。②欲褒故贬,前文中她对“我”的粗暴与后文中对“我”的关爱形成对比。(意思答对即可。)
(4)观点一:第一部分最精彩。①面对“我”姥姥家的人来洗劫财物,“狼外婆”一声不吭;但被逼要房契时,却冲进厨房拿起菜刀,形象地展现了她的忍忍和凶悍。②“狼外婆”麻利地伺候“我”,对“我”的训斥和谩骂,以及护卫似地搂着“我”,点明她爱的奇特方式。③艺术表现上,运用对比和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刻画“狼外婆”的形象。
观点二:第二部分最精彩。①“狼外婆”家长般的命令性的语言,即“咱要拉扯她”,显示她在家中的绝对威严和对“我”的爱心。②“狼外婆”以闪电似的动作先后两次将照片锁在柜子里,这两个重复出现的细节表现她独特的爱的方式,深化主题。③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生动刻画“狼外婆”的形象。
观点三:第三部分最精彩。①显现三叔的刁蛮、贪婪,与下文中“狼外婆”避开他送“我”上大学的情节一脉相承。②“狼外婆”从火中抢过录取通知书,以及为“我”提前布置好住房等描述,揭示她对“我”的关爱,深化主题。③艺术表现上,运用照应,悬念、比喻手法及动作、外貌、心理、语言、细节描写,生动刻画人物形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5分)
扯淡
侯德云
岁月 是个无情无义的家伙,硬推着爷爷往老龄上去。头发白的已经白了,没白的也快白了。牙齿掉的已经掉了,没掉的也快掉了。爷爷老喽。人总是要老的呀。?
爷爷老了老了,老出个毛病。有事没事,爱闲扯个淡,唠唠叨叨,把肚子里的旧货、陈麦子、烂高粱抖落一地,扫不尽。
孙子听着烦。烦就烦你的吧,爷爷不理那个茬,有滋有味地叨咕下去,大智若愚的样子,或者也可以说是大愚若智。
爷爷说:那年,我还是个愣头小伙子哪,参加了游击队。晚上端鬼子岗楼,不知谁,弄出一个响儿,被鬼子发现啦,机关枪哒哒哒,哒哒哒,一个劲地扫。狂得不知姓个啥。狗日的!
孙子懒懒地捡起话头:岗楼端了没?
爷爷沉了脸,摇头:没。狗日的狠哩。死了两个兄弟。那几天,心里就是一个恨!
默了一瞬,爷爷笑:个把月,又去,端了个屁的。炸药包,手榴弹,轰轰地响。出了口鸟气啊。
孙子脸上木木的,半晌,吐了一个问:游击队啥编制?机关还是事业单位?
爷爷凝了怔。
孙子又吐了一个问:企业吗?国营还是集体?
爷爷又凝了个怔,无话。
孙子勾了头,翻一本花里胡哨的杂志,哗哗地响。
爷爷瞟了孙子一眼,接着往下扯:转过年,我参加了八路。嗬,那叫神气!队伍往外一拉,漫山遍野,海啦。打大仗!啥也不顾,劲儿劲儿的,就是一个冲!小日本儿,稀巴啦,举了白旗,降了。
孙子突然抬起头,眼睛一眨不眨:爷,你干掉了几个小日本儿?
爷爷笑,悠儿悠儿的:哪有空儿数哇,大其概说,不下八九十来个吧。嘿嘿。
孙子生了兴致,扔了手里的杂志,嚷:爷,你发财啦。干掉一个,得多少奖金?
爷爷岔了嗓:奖金?没啊。倒是身上让狗日的枪子钻了几个洞。
孙子矮到真皮沙发深处,撇撇嘴:爷,傻了吧你,没奖金干个啥劲儿?不如去唱歌,不如去踢球,一个个全他妈的是大款!
爷爷吼:炮火连天,狗日的打到家门口啦,唱个屁歌?踢个屁球?
孙子一脸不屑:那就去做买卖,就便还能跟日本人搞个合资企业,当个老板多牛气?话再说回来,干啥不比打仗强?死了白死。嘁!
爷爷垂下眼皮,锁了嘴,抬腚下楼,弓身背手,沿大街一驼一驼地走。车嚷人喧,愣是没听见个响儿。
日头撞向西儿,洒一坡血,那景,酷似刚刚了事的战场。
爷爷叹了一口气。停停,又叹了一口气。沿大街一驼一驼地走。
(选自《百花园》)
小题1:“岁月是个无情无义的家伙,硬推着爷爷往老龄上去。”小说开头的这句话怎样理解?(4分)
小题2:这篇作品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3:当今社会,年青一代的观念跟他们的祖辈和父辈之间的差异真是太大了,有如隔了一道无形的沟壑,难以交流,更难以达成共识。年轻人常常把他们的祖辈和父辈所崇尚和遵循的行为规范看成是愚蠢的表现,是毫无用处的垃圾,不值一提。甚至,有时候还不由自主地昂起头来训斥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好像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已经在他们心中生了根发了芽,而且不久以后就会开花结果似的。《扯淡》中,“孙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什么?“爷爷”对“孙子”的那番“高论”有什么反映?在此基础上,概括作品的主题。(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开头这句话,表面是在说岁月“硬推着爷爷往老龄上去”,说爷爷“老喽”,(1分)实际上是在暗指并慨叹孙子对那不应该忘记的历史和传统的无知和无视。(3分)
小题2:第一,通篇都用短句,既充满张力和活力,又不见枝蔓及造作。第二,高度生活化和口语化。第三,语句排列方式独特,在整体上组合出了一种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沧桑感,有力地表现并强化着作品那严肃又蕴藉的立意。(答对1点给2分,答对3点给5分)
小题3:在孙子看来,只有做大款、当老板和发财,才是人生的第一要义,而打仗是“死了白死”。孙子最关心的是“游击队啥编制”和“干掉一个(小日本儿),得多少奖金”,并觉得爷爷实在是太傻,因为“没奖金干个傻劲儿”。(2分)对于孙子就是这般看待爷爷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生活,爷爷只有“垂下眼皮,锁了嘴”,“车嚷人喧,愣是没听见个响儿”地“沿大街一驼一驼地走”。 (2分)
主题:深沉地叹息着年轻一代精神世界的苍白贫弱,从而无声又强烈地呼吁着我们民族精神家园的重建。(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