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三)
A.作者引用杜甫的诗句在于告诉我们,科学和艺术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B.商朝关于新星的记录和北宋关于超新星的记录说明我国古代的科技十分发达。 C.我们的老祖宗一向遵崇天圆地圆,大诗人屈原的作品就反映了这种观念。 D.庄子用寓言的形式再现了宇宙最初大爆炸的情景,这是艺术和科学结合的典范。 |
2、阅读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阮籍之哭
《晋书?阮籍传》中记述了阮籍的三次大哭,其中后两次分别如下:
其二: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其三: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兵家的女儿既有才华,又有美貌,但还没出嫁就死了。阮籍不认识她的父兄,却莫名其妙前往哭丧,把心中的哀伤哭尽之后,才自个儿返回家。《晋书》的作者房玄龄是这么评价这件事的:“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可事实上,一个无论多坦荡真淳的人,也不会做出这种荒唐的举动来吧?那么阮籍这种狷狂的举动,除了千年之后贾宝玉似的痴情外,还有别的喻意吗?
当然有。阮籍为什么要为兵家之女而哭?一是此女有才貌,二是此女未嫁而亡。可以说,这两条理由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如果兵家之女有才貌,但已作人妇;或者兵家未嫁而亡,而才貌平平,都不会吸引阮籍前去哭丧。阮籍明地里是哭兵家女,暗地里哭的却是他自己。兵家之女既有才又有貌,还没等到慧眼识珠的情郎,便香消玉殁。而阮氏自己同样才德兼备,却一直流光空耗,等不到可以报效的明主。而光阴飞逝,韶华飞渡,人生这东西就像春花般短暂,兵家女的夭折,不就是明例吗?阮籍感同身受,自然会号淘大哭。这哭一是可以“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二是也可以用这个事例来加强世人对自己“不拘礼法”的印象。
阮籍是当时软弱文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那个草菅人命的时代,阮籍要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他必将学会变通与圆滑,掌握与世间邪魔歪道斡旋的手段,小范围内牺牲自己外表的清洁,以保全内心深处绝对的高贵。
阮籍只活了五十四岁,就死掉了。一生除了留下八十二首咏怀诗外,其它毫无作为。其简短而苍白的人生轨迹,比起过早夭折的兵家之女也好不了多少。也许在阮籍为兵家女哭泣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自己的才华一生只能注定在岁月的幽炉里空焚。
阮籍“穷途之哭”的喻意更为明显。此哭被后世好多文人所引申。千古以来,失意文人每每吟咏此句,常惆怅满怀、清泪满面。
恨天低,大鹏有志愁难展。“山道之穷”让阮籍很自然地想到了“仕途之穷”,驾车出门,不管东西南北,总有无路之时;而一生历经数位强权者,却找不到一个可以投效的明主。理想就像一棵被巨石压住的草芽,竟找不到一点冒尖的空隙,此时不哭,更待何时?
都说乱世造英雄,阮籍的一生看起来机会多多,但他却像一只被关在玻璃房里的蜜蜂,四面八方都有亮光,但当他朝四面八方飞去时,四面八方传来的却是砰砰砰的碰壁声。
阮籍人生的真正悲剧在于:内心的高洁容不下当时社会的污秽。如果他能真正做到逐波随流,那么他有的是官当,甚至还能成为皇帝的姻亲。文帝司马昭当初曾求婚于阮籍,想让阮籍的女儿嫁给武帝司马炎。可阮籍故意大醉六十天,让文帝司马昭派去人没有跟他说话的机会,才不得不止了这种念想。
酒是阮籍的朋友,既是他的软武器,又是他的伪装道具,一碰到难以解决的尴尬局面,他就将自己喝醉,让对手莫可奈何。可以说,阮籍烂醉之时,也是他最为清醒、心机最缜密的时候。阮籍不是醉于性情,而是醉于谋略。只有这样,他才能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但这种和稀泥式的“武器”毕竟当不得长久之用。到了司马昭假心假意,辞让九赐之封的时候,公卿要辅助他登帝位,请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看不惯这种伎俩,便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以为可以像上次拒绝联姻一样逃过这一关。可上次的联姻对司马氏而言,并不是太重要,派下来的使者见阮籍醉了,转身就告辞了。待使者下次来时,阮籍有时间重新喝醉。可这一回,事关重大,非同小可。使者见阮籍醉了,就一直待在他家里等候。阮籍酒醒之时,见一批批使者站满了大厅,没有办法,他只好挥笔草就。由于太有才华了,违心之话也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劝进书》写得“辞甚清壮”,被当时的人们所器重。
阮籍是当时名士的代表人物,此文一出,便为司马昭谋取帝位扫清了舆论障碍,司马昭的阴谋很快就得逞了。可以说,这篇《劝进书》是阮籍人生中最大的污点,阮籍高洁的心灵容不下自己的这个污点,写完此文几个月后,便郁郁而死。而他的意味深长的哭声却在历史的横梁上久久缭绕,千百年来都没断绝。
?(选自谢宗玉《阮籍三哭》,有删改)
(1)下列对人物短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阮籍为兵家之女痛哭的狷狂举动虽与贾宝玉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本质是借机表达自己政治理想和治国才华难以施展的痛苦。
B.之所以把酒当做最好的朋友和武器,是因为只有在烂醉的时候,阮籍才能排遣内心的郁闷,头脑才最清醒,心思才最缜密。
C.无可奈何之下,连违心话都能说得文采斐然,让人敬服,这说明阮籍除了举世无双的才华外,其心理也有潜在的两面性。
D.阮籍最后的郁郁而死,一方面表现了他对自我人格的完美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在向严酷现实妥协之后的愤懑和不甘。
E.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评价者个人的性情及价值观有关,在对阮籍为兵家女痛哭原因的分析上,本文作者比房玄龄略高一筹。
(2)阮籍的两次痛哭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有什么含义?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在那个草菅人命的时代,阮籍要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他必将学会变通与圆滑,掌握与世间邪魔歪道周旋的手段,小范围内牺牲自己外表的清洁,以保全内心深处绝对的高贵。”阮籍的处世态度给了你哪些启示?请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并结合原文谈谈理由。(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周空空——“东方卓别林”①
王熙章
20年代,在最早的中国银幕上出现了一颗滑稽明星,以他卓越的表演技巧和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为萌芽时期的中国电影事业作出了可喜的贡献。这就是扬名海内、被人誉为“东方卓别林”的周空空。
周空空(原名大鹏),生于1887年,重庆市长寿县人。祖父周泽玉,清时宦游省外,曾作过某“皇亲”的老师。晚年告老还乡,主持过长寿风山书院。空空父辈昆仲甚多,父名周仲玉,是一个能读父书的宦门公子。母亲韩氏,也是名门闺秀,幼娴诗书,颇具学识,早年创办长寿女子学堂,曾任第一任校长,在当时长寿女界中,是一个难得的人才。空空幼年从塾师读书,生性聪颖,天资过人,尤其爱好各种艺术,能写善画,于音乐、表演尤其擅长。
在周空空那个书香门第里面,他是兄弟姐妹五人中最聪明的一个。父母一心指望他能够发奋读书,求学上进,他日能绍接书香,光耀门楣。谁知他专门喜好吹、打、弹、唱,不务“正业”。因此,父亲多次严加责斥,周空空只好离开了家,只身到了重庆。
游子离家,如失群孤雁,难免不有凄凉之感;同时想到骨肉亲人对自己如此寡情,使他对世态人情,也就有了深一层的认识。他到重庆后,为了谋生,正式下海唱川戏,更名“空空”。约在1922年,空空辞去戏班,个人买棹东下,破夔门,出三峡,几经辗转,到了上海。
空空来到这十里洋场的花花世界,床头金尽,又不能不考虑生活出路。当时有个日本人,名叫松村,很欣赏他的口书和指画,曾资助旅费,帮他去过日本,从日本回国后,就在上海永安公司屋顶花园唱独脚戏兼演杂耍,他演独脚戏能一个人自打、自拉、自唱,左脚击钵,右脚踏楼板击鼓,双手拉胡琴;另以右腋挟槌击锣,自己演唱。节目内容经常变换,都是自己晚上在旅馆,冥思苦索编出来的。他演杂耍会唱猴戏,赤脚、短裤,上身着红褂衣,模仿猴儿开箱、关箱、翻筋斗。持小铜锣向观众要钱等动作,挤眉弄眼,惟妙惟肖,活像一只小小的狲猴。他学猴儿翻筋斗的动作特别精彩,每翻一次,观众必不断高呼“再来一个,再来一个!”在永安公司演出,每日午、夜两场。不久,声名大噪,上海很多人都知道永安公司有个周空空。
出名后,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的老板张石川把他看中了。1924年,空空被拉进明星公司拍电影。先后主演过《济公活佛》、《盘丝洞》、《孔雀东南飞》、《乾隆游江南》、《唐明皇游地府》、《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十多部影片。从此,蜚声影坛,成为全国闻名的滑稽电影明星,被人称为“东方卓别林”。
周空空艺术上达到成熟的黄金时代,是上世纪20年代中期到末期,由于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局限,使他在艺术上也难免带有资产阶级商品艺术的形式主义痕迹,掺杂一些低级、庸俗的表演。但另一方面,因他早期曾受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兼之他亲身经历了家庭、社会的诸多折磨,又使他的表演艺术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吸取一些养分,基本上符合现实主义,这是他有别于早期电影界那些单纯依靠噱头迎合小市民阶层的一般滑稽演员的最大不同点。他自编、自演的一些新戏,大多是愤世嫉俗之作,对当时社会的不平现象予以无情鞭挞,从而能够痛切时弊,于笑声中见辛辣,深深触动观众的心灵。他在重庆编演了一出新戏名叫《屠杀赵尔丰》。借古讽今,矛头所向,直指当时四川大军阀刘湘(当时任四川督办)。因此刘湘派人要暗杀他。所幸他相识的刘部师长范绍增、陈兰亭二人(陈也是川剧“玩友”),一面每天派十支短枪保护他;一面在刘湘面前竭力斡旋,事情才算罢休。空空在重庆呆不住了,只好把剧团迁到合川。
空空体态修长,生性诙谐,一举一动都带滑稽感,在任何场合往往都能笑语惊四座,且文思敏捷,出口成章,能即兴编演唱词,号称“东方卓别林”,并非过美之辞。
(选自2009.12.10《人民政协报》,有删改)
[注]①卓别林:英国电影喜剧演员,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表演艺术精湛,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
小题1:下列对传记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周空空的祖父、父母学识渊博,都是以读书博得功名的人,他们从自身的阶级立场出发,认为周空空的学艺是辱没门风,所以加以强烈反对。
B.周空空离开家庭之后,先后唱过川戏、独脚戏,演过杂耍,最后到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滑稽电影,其成名经历也是一波三折。
C.成名的周空空到上海后,床头金尽,迫于生计,只好降低身份唱猴戏,讨好观众,故意装扮成猴子,模仿猴儿开箱、关箱、翻筋斗,持小铜锣向观众要钱等动作。
D.周空空自编、自演的一些新戏,大多是愤世嫉俗之作,这种现实主义风格,既使他受到了一些迫害,也使他超越了一般滑稽演员。
E.本文选取了周空空的家世、成名经历、艺术追求等材料,多角度地介绍周空空的艺术人生,真实表现了一代滑稽明星的丰满形象。
小题2:开头用大量篇幅介绍周空空的祖父、父母,有何作用?
小题3:请结合文本探究一下,周空空成长为“东方卓别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环境税开征毫无疑问是板上钉钉的事了。随着去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的召开,国内酝酿十多年的环境税,也提上议事日程。目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环保部等三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环境税开征方案.
其实,在去年全国“两会”上,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就提交了《关于尽快将开征环境税纳入议事日程、出台环境税》的提案。这一提案当时得到2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联名附议,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透露,征收企业环境税已被列入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环保部的重要议事日程,条件成熟时会推出。这表明环境税将成为继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之后的又一“环保新政”,体现了政府部门多管齐下,督促节能减排的监管力度。
假若通过调整环境税收政策,排污企业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强环保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污.这无疑是政策制定者所希望看到的效果。但如果有的企业这样想,既然缴了环境税,就买了“排污权”,不仅不能做到减少排污或实现零排放,而且变本加厉,在排污数量和浓度上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将排污量的多少体现在环境税的具体征收标准上,防止企业缴了税反而多排污。如此,必然背离靠调整环境税收政策遏止环境污染的初衷。
靠大幅度提高环境税征收标准来提高环保效率的做法,起源于战后欧洲经济高速发展期。此后为世界一些国家所仿效。但事实上,现在欧洲已经主要用“污染者负担”替代了“污染者付费”模式。这是因为许多环境污染已无法准确地用钱来“计算”,尤其是“付费”排污容易让污染者逃避许多长远的责任。而“污染者负担”则不仅涵盖了对污染做出经济补偿的“付费”责任,也涵盖了包括停止污染、治理污染和长期危害在内的一系列“连带责任”。这就让污染者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其一时的收益,污染者付了“排污费”也不能睡好觉或者几十年后再把自己“洗绿”。
不言而喻,我们在强调“污染者付费”的同时,也要强调“污染者负担”。最需要说清楚的是,“污染者付费”不是付费即可污染,污染者所承担的环境责任形式也只是一种经济补偿。不能让“污染者付费”掩盖了污染者的其他的更重要的责任,包括对污染地域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长远“追责”--有些污染造成的恶果要多年后才能显现,所以,环境污染始作俑者的责任,不能“一付了之”,而应永远“存盘备份”。
毋庸讳言,“先污染后治理”已使我们的生存环境为此付出很大代价,因此,在调整环境税收政策的同时,还要有多种招数,尤其是不能出现污染权与污染费的“权钱交易”。如环境税可单列一项“污染排放税”,税率直接按排污强度分级,严格遏制超量、超标排放,对拒不治污者,应加重处罚,直至关停。
小题1:下列有关“污染者付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污染者付费”表明污染者所承担的环境责任形式是经济补偿,即付费就可以污染。
B.“污染者付费”就是让污染者“付费”排污,它容易使污染者逃避许多长远的责任。
C.“污染者付费”并不等于污染者缴了环境税后,就买了“排污权”。
D.“污染者付费”并不意味污染者可以逃避对污染地域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长远“追责”。
小题2:对第五段“环境污染始作俑者的责任,不能‘一付了之’,而应永远‘存盘备份’”这句话含义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不能让环境污染始作俑者交了环境税后就逃脱污染的责任。
B.对污染地域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损害,应该由环境污染始作俑者长久地承担责任。
C.应该对环境污染始作俑者长远“追责”,备忘“负担”,尽管其已交了环境税。
D.不论在何种情况下环境污染始作俑者都应当对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损害负起责任。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调整环境税收政策的初衷是要遏止环境污染,排污企业决不可因为交了环境税就以为已经买到“排污权”,变本加厉地增加排污数量和浓度。
B.要防止企业缴了税反而多排污,就必须将排污量的多少体现在环境税的具体征收标准上,严格遏制超量、超标排放,加重处罚拒不治污者。
C.调整环境税收政策,招数要多,但不可出现诸如单列“污染排放税”那样的将污染权与污染费做等价交换的“权钱交易”。
D.在战后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时,为提高环保效率大幅提高环境税征收标准的欧洲,现在已经主要用“污染者负担”替代“污染者付费”的模式。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有一种进取的状态叫做“疯”
忆 君
谢娜出生在一个文艺家庭,父母都是当地的文艺骨干。六岁那年,谢娜跟随父母演出,她第一次在舞台上扮演媒婆居然引得全场爆笑,让人们第一次见识了她的舞台魅力。1994年,谢娜在一次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这次得奖让谢娜大受鼓舞,她壮着胆子,一个人离开家人来到北京参加全国推新人大赛,但因为普通话不标准,初赛就被淘汰了,宣布结果那一刻,她当场大哭起来……
出师不利后,谢娜从中江来到成都表姐那里散心。一次和表姐的同学吃饭时,表姐劝说谢娜去报考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童年时期的表演欲望再次被激发了,谢娜想试一试。于是,表姐通过熟人找到了院长,让谢娜先到学校做一年的旁听生,第二年再考,院长答应了,留下了她。
谢娜的普通话里带着四川话,四川话中又带着中江话,只要她一说话,同学们就会笑她。但谢娜这丫头一点不害臊。每天拿着一本书在教室的走廊上练口齿,坐在那儿大声念着顺口溜:“八百标兵奔北坡……”“O”“P”不分的发言,引来同学们不耐烦地喝斥:“你别在这儿发疯丢人啦。”她心里难过得不行,却依旧不挪身子,在那儿摇头晃脑:“八百标兵奔北坡……”旁听了一年之后,谢娜以第一名的专业成绩考入了本校表演系,令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对她刮目相看。
三年后,当谢娜第二次站在全国推新人大赛上时,和第一次的茫然失措相比,此时的谢娜成熟得像是换了一个人。她在比赛设定的短剧中饰演一名充满爱心的盲女,逼真的表演感动了每位评委,获得了那一年的推新人大赛影视表演十佳金奖。
得了冠军,马上就有人找谢娜拍戏。有一个正在三亚拍戏的导演说戏里正缺一个角色,要她过去演这个角色。接到邀请后,谢娜又激动又兴奋,打起行装直奔三亚。可是,一到那里,她整个人都沉入了谷底,剧组因为她是个新人,又没读过北电什么的,根本就没她的戏。一个月时间里,她就在剧组里给“腕儿”们梳头,帮他们用吸油纸在脸上吸油。后来,在她的恳求下,导演才勉强让她演了一个小角色。因为自己什么都不是,演的角色根本没有她挑选的余地。这让她看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好强的她决定去考学。从三亚回来,谢娜又“疯”了个够,令家人瞠目结舌:她竟然一口气报考了北电、中戏、军艺三个学校!
失败,失败,还是失败!三战皆输的谢娜无颜也不愿回四川,决定继续留在北京寻找机会。
2004年,是她最难忘的一年,她第一次脱下戏装,拿起了话筒站在主持人的舞台上,从没有主持经验的她,从头到尾都在笑在闹。一二期节目下来,观众的反应很不好,她走进网吧打开网页,网上骂声连天,句句如刀似枪!她泪流满面地走出网吧,回到住处。她给搭档何炅打电话说:“我不想做了,做主持人可能不适合我,还是安安心心去演个小角色挣点小钱。”何炅劝她:“你在台上这么闹腾,这么开心,我觉得挺好的。不如这样吧!你干脆一‘疯’到底……你再坚持几期,哪怕每期多一个人喜欢你,都是一种成功。”她答应何炅再坚持几期,继续用自己的疯劲儿去驱散观众心头的不快和沉闷。从那时到现在的四年时间里,谢娜在节目中给大家带来的快乐总是“突发”式的,让人忍俊不禁。每次只要她一出场、一开口,就会笑倒一大片,乐翻一大堆。
“疯”是一门技术活。《快乐大本营》比原来更火了,谢娜也火了!人们对谢娜的评价是:“她的主持轻快、活泼,非常有亲和力,只有快乐的人,才能传递快乐!”
人生不可能没有困难和挫折。当人生遭遇不顺的时候,我们能做什么呢?像谢娜一样“疯一疯”吧,直到日子慢慢变好,直到雾散云开,直到自己在群星中闪耀。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因为有第一次在舞台上扮演媒婆即获成功的经历,谢娜不甘于在演讲比赛中仅获二等奖,因此决定进京参赛。
B.报考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除了谢娜本人从童年起就有表演欲望外,她表姐的劝说因素更是不可忽视。
C.在念顺口溜招致同学喝斥后,谢娜依然摇头晃脑地念着“八百标兵奔北坡”,这是她在抗议同学对她的不尊重。
D.获得“影视表演十佳金奖”后,当谢娜接到拍戏邀请,她以为自己已正式进入演艺生涯,因此“又激动又兴奋”。
E.从“骂声连天”到“乐翻一大堆”,“闹腾”“开心”的主持风格不仅成就了谢娜本人,也成就了《快乐大本营》栏目。
小题2:在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主持人之前,文中提到谢娜曾经遭遇的挫折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4分)
答:
?
小题3:在作者看来,当人生遭遇不顺的时候,应该“像谢娜一样‘疯一疯’”,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疯”的含义的理解。 (6分)
答: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