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九)
2019-06-26 17:48:05 【

1、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长太息(叹息)以涕(掩面流泪)兮,哀民生之多艰
B.余虽好修姱(修洁美好)以革几羁(束缚)兮,謇朝谇而夕替
C.(保守)清白死(为……而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D.不吾知其亦(罢了)兮,苟余情?其(相信)(芳香)



2、单选题  下面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之以桑(种植)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秩序)
D.不违农时,不可胜食也(泛指粮食)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
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起处士,进詹事府司直。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表为侍御史。刑部、大理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吏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擢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金紫,持节位。逾年还,使有旨,进谏议大夫。迁尚书右丞,知吏部选。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为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
宪宗监国,进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半道,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贬吉州刺史。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渭,用武地,东有淄清,北魏博,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田委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饮食。——《新唐书·列传第七十六》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一项是(3分)
A.刑部、大理罪人
B.因权势以请。
C.渭,用武地,东有淄清,北魏博。
D.皆自谓可见肺肝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3分)
A.权势以请。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出财偿所亡。几巡徼所陵迫死。
C.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东、西川节度使资政殿学士行。
D.得去,莫不流涕臣得有以报太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滋学习勤勉,知识广博,读书悟性很高,以一个普通读书人的身份,未经科举进入仕途。他公正守法,以至大理寺、刑部官员执法不公而畏惧他。
B.西南少数民族归附朝廷,皇上派官员去安抚,官员们都畏葸不前,袁滋却毫不推辞。经过一年的艰苦工作,圆满实现了皇上的意图。
C.袁滋办理政务仁慈宽厚,不订立什么条款规章,安抚流民,法外施恩,深得百姓爱戴,以至离任时“耆老遮道”。
D.袁滋虽然执法如山,政事清明简要,为人又极宽厚,算得上封建社会的一个良吏。但他在受命平叛时却因兄长的缘故,畏敌不进,贻误朝廷大事。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8分)
(1)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为义合。(4分)
译文:??
(2)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4分)
译文:?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坠下
B.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批:劈、击
C.嘻,善哉!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么
D.善刀而藏之。?善:好好地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
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
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B.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
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
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
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译文:?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译文:?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译文:?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②,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阴③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一。有删节)
  [注释]①成童:十五岁以上。②大渐:病重。③谅阴:居丧。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阯道御史——改:改任
B.言之——趣:通“促”,赶快
C.王指挥诣狱还——比:等到
D.褒表忠——节:节约
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 )
①诏求直言 ②时勉言营建之非 ③对不屈
④时勉独正立 ⑤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⑥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A.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