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①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②徒揭空笼,造诈成辞 ③欲赴它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④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⑤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⑥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 A.③④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1)你们虽然长得高大,有什么好处?只有幸站在露天淋雨。我虽然长得矮小,却有幸在这里休息。
(2)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因而驰骋天下。优旃靠近栏干大喊一声,阶下卫士(因而)能够减半值勤,轮流倒休。
本题解析:
小题1:A.赍:携带
小题2:A “滑稽”在这里也是指能言善辩,言辞流利。①②⑤ 不是“辩”。
小题3:B.“ 求得援兵击退楚国”不正确,原文是“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小题4:(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虽、何、幸 、短各1分,句子通顺没有语病1分。(2)这个句子中横行、临槛、疾、更各1分,句意没有语病通顺1分。
点评:本题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考查,都比较简单。需要注意的是第2个小题,首先要理解“滑稽多辩”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淳于髡和优旃的行为,却不能体现 “滑稽多辩”。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高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译文参考: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未使国家受过屈辱。
齐威王八年,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四匹马拉的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子的带子都笑断了。威王说:“先生是嫌礼物太少么?”淳于髡说:“怎么敢嫌少!”威王说:“那你笑,难道有什么说辞吗?”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边来时,看到路旁有个祈祷田神的人,拿着一个猪蹄、一杯酒,祈祷说:‘高地上收获的谷物盛满篝笼,低田里收获的庄稼装满车辆;五谷繁茂丰熟,米粮堆积满仓。’我看见他拿的祭品很少,而所祈求的东西太多,所以笑他。”于是齐威王就把礼物增加到黄金千镒、白璧十对、四匹马拉的车百辆。淳于髡告辞起行,来到赵国。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裹有皮革的战车。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离开。
齐王派淳于髡去楚国进献黄鹄。出了都城门,中途那只黄鹄飞走了,他只好举着空笼子,编造了一篇假话,前去拜见楚王说:“齐王派我来进献黄鹄,从水上经过,不忍心黄鹄干渴,放出让它喝水,不料离开我飞走了。我想要刺腹或勒脖子而死,又担心别人非议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致使士人自杀。黄鹄是羽毛类的东西,相似的很多,我想买一个相似的来代替,这既不诚实,又欺骗了大王。想要逃奔到别的国家去,又痛心齐楚两国君主之间的通使由此断绝。所以前来服罪,向大王叩头,接受责罚。”楚王说:“很好,齐王竟有这样忠信的人。”用厚礼赏赐淳于髡,财物比有黄鹄进献多一倍。
旃是秦国的侏儒艺人,擅长讲笑话,但都符合大道理。秦始皇的时候,有一次举行酒宴,当时外面正在下大雨,殿阶下的卫士们淋雨受寒。优旃见了,很怜悯他们,就对他们说:“你们想休息吗?”卫士们都说:“非常想。”优旃于是嘱咐他们:“过一会儿,我如果喊你们,你们要快速地回答‘在’。”过了一会儿,大殿上有人大呼万岁。优旃靠近栏杆大声喊道:“卫士!”卫士答道:“在。”优旃说:“你们虽然长得高大,有什么好处?只有幸站在露天淋雨。我虽然长得矮小,却有幸在这里休息。”于是,秦始皇准许卫士减半数值班,轮流接替。
秦始皇曾经计议要扩大射猎的区域,东到函谷关,西到雍县和陈仓。优旃说:“好。多养些禽兽在里面,敌人从东面来侵犯,让麋鹿用角去抵触他们就足以应付了。”秦始皇听了这话,因为优旃的讽谏,就停止了扩大猎场的计划。
秦二世皇帝即位,又想用漆涂饰城墙。优旃说:“好。皇上即使不讲,我本来也要请您这样做的。漆城墙虽然给百姓带来愁苦和耗费,可是很美呀!城墙漆得光溜溜的,敌人来了也爬不上来。要想成就这件事,涂漆倒是容易的,但是难办的是要找一所大房子,把漆过的城墙搁进去,使它阴干。”于是二世皇帝笑了起来,因而取消了这个计划。
太史公说: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因而驰骋天下。优旃靠近栏杆大喊一声,阶下卫士因而得以减半数值勤,轮流倒休。这些难道不都是伟大而可颂扬的么!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瑞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无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隆庆元年,徐阶为齐康所劾,瑞言:“阶事先帝,无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误,畏威保位,诚亦有之。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休休有容,有足多者。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人韪其言。
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瑞锐意兴革,请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利。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下令飙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瑞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袍脱粟脱粟:只脱去谷皮的粗米
B.曩胡公按部按部:考察部队
C.墨者多自免去墨者:脸上刺有字的人
D.中人监织造者中人:才和德一般的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昨闻海瑞为母寿
公为我献之
B.署南平教谕
呈卷即面署第一
C.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作《师说》以贻之
D.发橐金数千
窥父不在,窃发盆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之”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纳之代词,它,代“金数千”。
B.诚赤有之 代词,这件事,代前文的“无能救……畏威保位”。
C.闻瑞至,黝之 代词,他,代“海瑞”。
D.率夺还之 代词,他们,代前文的“贫民”。
小题4:以下八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海瑞为官刚正不阿有关的一组是(? )
①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发橐金数千,纳之库
③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
④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⑤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⑥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
⑦又裁节邮传冗费
⑧小民闻瑞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
A.①③⑦⑧
B.②④⑤⑥
C.①④⑥⑧
D.②③⑤⑦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海瑞为官生活俭朴,就连替母亲祝寿也极为俭省。
B.海瑞认为,徐阶在任职期间虽有失误,但忧勤国事,仍有值得称赞之处。
C.海瑞巡抚应天十府时,下属官员十分怕他,有的甚至自动辞职,有势之家有的黝门,有的远避他乡。
D.海瑞摧豪强,抚穷弱,因而受到小民的欢迎;裁节冗费,不让供顿,为此遭到士大夫的怨恨。
小题6: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问其家无少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A
小题:B
小题:C
小题:B
小题:C
小题:(1)(海瑞)一向痛恨富豪大户兼并(农民的)土地,大力打击权贵豪强,安抚贫弱(的百姓)。
(2)海瑞考察审问他家,一点也不宽容。
本题解析:
小题:B项,按部:巡察所属各地;C项,墨者:贪污的官;D项,中人:宦官
小题:署:前一个为“署理,代理”;后一个为“题写”
小题:代“有势家的门”
小题:①说明生活俭朴③说明以什么身份巡抚应天十府⑦说明采取的措施⑧说明小民的感激
小题:“有的甚至自动辞职,……远避它乡”与原文意思不相符
小题: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知道
B.臣之辛苦——辛苦:劳累
C.而彼且奚适也?——适:到,往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困厄,处境艰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①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上柱国②子良入见。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
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
昭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
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③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④。”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
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选自《战国策》,有改动)
【注】 ①致命:致辞。②上柱国: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③甲:盔甲,代指军队。④下尘:谦辞,表示不敢与齐国抗衡之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 质:以人员做抵押
B.而王且见其诚然也诚:确实
C.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典:恩典
D.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矫:假托
小题2:下列全都属于“东地复全”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
①臣有傅,请追而问傅 ②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③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 ④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 ⑤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
⑥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齐王以索取土地作为楚太子返国的条件,慎子认为,太子如果爱惜土地而不能归国为父送葬,是不义的。
B.楚太子回国即位,齐王派使臣来索取土地。楚王不想献地,向群臣问计,得到了不同的意见。
C.慎子综合各方意见,找到了最佳方法,既不用背负失信之名,又兵不血刃,维护了国土的完整。
D.子良向齐国表明楚国信守承诺的态度,而昭常假托王命,誓死守卫东地,加上秦军压境,齐王无功而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 (1)对于这三位先生的主意,我该采用谁的呢?(句意通顺,1分;“谁用”为宾语前置结构,应为“用谁”,1分;“于三子之计”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调到“谁用”之前,1分)(2)(齐)阻挡楚国太子不让(他)走,这是不仁道的。
(句意通顺,1分;隘,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阻挡”,1分;“出”,使动用法,使……走出,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第(1)题中,第(2)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赏析。 “典”在文中与“主”同义,意为“主管”。
小题2:楚国东地得以保全,三个臣子的献计是重要原因;昭常的守卫和秦人的援助都是三人计策的具体运用,也是原因。①是太子就是否向齐献地以返回楚国欲问计于老师;④是子良入齐后齐国的反应;⑥是结果,不是原因。
小题3:“昭常假托王命”有误。昭常是奉了王命的,子良说他假托王命只是托词。
小题4: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正确使用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