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列文字 ,按要求作文。(50分)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词由于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清新深远、内涵博大精深、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长盛不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毅,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无不令人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品读古典诗歌,相信你一定能感受到它的动人魅力。请以“古诗的魅力”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700字,不得抄袭与套作。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写作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要选好角度,集中笔墨。选择一个朝代、一首诗乃至一句诗,集中笔墨写深写透。
其次,扬长避短,确定文体。可以写记叙文,通过描述几个片断,分别诠释“古诗的魅力”,可以叙述自己或他人对“古诗的魅力”的认识过程;可以写议论文,探讨古诗富有“魅力”的深层原因;或写成熔哲理、情思于一炉的散文;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古诗文阅读(15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小题1:用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2分)
小题2: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略
小题2: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同学们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解此题要在译文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概括叙述即可。
小题2:解此题要联系全文的写作背景和主题,“言外之意” 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可联系作者的报国之心来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石头城?金陵图
刘禹锡?韦?庄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江雨靡靡江草齐,六朝①如梦鸟空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无情最是台城②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①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②台城:在南京玄武湖边,亦称禁城。此诗在《全唐诗》中作《台城》。
1对上面两首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第一首的前两句是说青山依旧环绕着过去的都城,江涛拍击着这座空荡荡的城市后,又悄无声息地退了回去。
B.第一首的后两句是说淮水东边曾普照过昔日繁华石头城的月亮,现在,如同过去一样,深夜就从城墙的垛子上转过来。
C.第二首的前两句是说江面上细雨绵密地飘洒着,两岸绵延着整齐的芳草,只有鸟雀的啼鸣不禁让人想起六朝昔日的繁华。
D.第二首的后两句是说台城的杨柳最是无情,任凭时光流逝、人事更替,依旧年年吐绿,朦胧如烟般地笼罩着十里长堤。
2对上述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均为怀古叹今之作,诗人以点代面,借物寄情,通过对特定景物的形象描写,抒发了对社会盛衰变化的感慨。
B.艺术上,两首诗均采用借景取喻、托古抒情的手法,或写山水明月,或写啼鸟柳烟,从侧面揭示出昔盛今衰、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
C.《石头城》以景写情动静相宜。全诗由城外之景到城内之景,以山水明月依旧反衬六朝繁华荣贵之消失,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D.《金陵图》采用今昔对比手法,以自然景物依旧比照人事兴衰,表达诗人吊古伤今、由衷叹惋的感慨之情,形象生动情感浓郁。
参考答案:.1.C 2。B
本题解析:1。六朝的繁华如梦般逝去,只有鸟雀空自啼鸣。
2.“昔盛今衰、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不当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象征人的愁心。
B.《断章》诗中用几个简单的意象、词语,营造了两组优美的意境,构成了一种象征暗示境界,很好地承载了诗人深刻的哲学思考。
C.《雨巷》借江南小巷的阴沉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错误》一诗中,诗人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东风”等,从而一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