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6 18:20:27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野水孤舟
梁栋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梁栋,南宋诗人。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雨后溪水漫流,道路被淹没而时隐时现的迷漫景象,寓意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渺茫,杳不可知。(意思对即可,一、二句的寓意分开写亦可)
(2)颈联以比喻手法,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诗人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抱负无法施展的无奈和愤激之情。(“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抱负无法施展”说是“报国无门”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空伫立。
1.请用几个词语概括这首诗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一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犹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诗人的感伤之情;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细节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诗人对友人的不舍。
2.“犹”字好。孤舟远逝,诗人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诗人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不舍的深情。 “空”字好。“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诗人空对无际的天空。“空”字侧重表现出诗人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选出对下边这首唐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赠内人
张?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注]内人:封建时代选人宫中的歌舞妓人被称为“内人”。
A.第一句中的“痕”形容月光暗淡朦胧;“过”是移动的意思,它暗示下句写到的月下美人在百无聊赖中伫立凝望为时已久。
B.第二句中着一“惟”字,表明宫禁如牢笼,环境单调,了无生气,所以这位宫女只好把目光投向树梢上白鹭栖息的窠巢。
C.三、四句通过对宫女拔钗剔焰的描写,表现了她由己及蛾,对扑向灯火、即遭不幸的飞蛾产生了怜悯,引起了同情。
D.本诗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宫女的神情和举动,从而表现出人物的悲惨命运和凄楚内心,写得委婉曲折、耐人寻味。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并没有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①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4分)
②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2分)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2分)
小题2:②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1分)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2分)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借助诗歌中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作品主人公鲜活的形象,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感情。答题思路为:①首先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或人物形象。②进而分析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小题2:试题分析: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诗的风格平淡浑朴,清代田雯谓“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
点评:“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秋逼暗虫通夕响”以动衬静。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 望
(明)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①,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②。
  [注]①飞挽:是“飞刍(草)挽粟(粮)”的省说。②郭汾阳:唐代著名的将军郭子仪,曾经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被封为汾阳郡王。
(1)第三联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对比。将黄河渡口的繁忙和战场上的沉寂进行对比,突出战争即将来临前的肃杀景象。
   ②双关。一个“冷”字,既指战场的清冷和寒冷,又指诗人心上的那份寒意。
(2)本诗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的塞上风光,抒发对安边卫国的良将的向往,体现了诗忧国伤时的忠贞情怀。(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