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他题 (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去也。 (《〈论语〉七则》)
(2)?,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4)叹年来踪迹,??(柳永《八声甘州》)
(5)?,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6)书不尽言,?。(《周易·系辞上》)
(7)沧浪之水清兮,?。(屈原《渔父》)
(8)今夕为何夕,?。(袁凯《客中除夕》)
参考答案:(1)不以其道得之?(2)霓为衣兮风为马?(3)花近高楼伤客心?
(4)何事苦淹留?(5)八百里分麾下炙?(6)言不尽意?
(7)可以濯吾缨?(8)他乡说故乡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考点。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和意境优美的佳句。考查形式是填空。考生们备考时应注意名篇中的非名句和非名篇中的名句。本题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霓”“兮”“淹”“麾”“意”“濯”“缨”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诗歌常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对下列诗句表现手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④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⑤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⑥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A.①⑤/②③/④⑥
B.①③/②⑤/④⑥
C.①⑤/②④/③⑥
D.①③/②④/⑤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试析“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一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
答:? ?
参考答案:反衬。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晖,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是意外的幽,格外的暗,分外的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三、四句是写景的句子,它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 ?
参考答案:三、四两句以景结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枫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和作者对屈原的同情,显得含蓄隽永,令人回味不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