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释】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参考答案:(1)踏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打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对即可)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晴(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小题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根据哪些意象可以看出?(2分)?
小题2: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夏季,从诗中“青苔”、“绿树”、“昼梦”及“南风”等意象可知。
小题2:拟人的表现手法。 “绿树无人昼梦余”,可知新晴后,诗人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在白天恬然入梦;而后面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把南风写得情趣实足饶有风趣,进一步烘托了作者久雨初晴后的闲适、清静,愉悦的心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比较简单,诗中所用意象“青苔”、“绿树”、“昼梦”、“南风”等季节特点鲜明。答对季节得1分,能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象得1分。
小题2:分析诗词表现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谋篇布局手法等方面进行。答题时要先总述后分析。“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把南风写成了饶有情趣的老朋友,又是开门又是翻书,显然是使用了拟人手法,诗人自己此时的心情不言而喻,是闲适的、愉悦的。(手法1分,能结合诗句分析,1分,概括出心情2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你认为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结合诗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第三、四句是“柳暗花明”之笔,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蘸,是沾着水面。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桃花的鲜艳水灵仿佛是蘸饱了水分,生动、形象,意趣俱出;又侧写春天多雨,湖面水涨,距花枝很近,意境开阔。(意对即可)
(2)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人不渡”,就是游人不能渡过,对称心快意的湖上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阴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岂不是柳暗花明吗?(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辞别黄州东坡,之后苏轼想没有人再去东坡。词人采用设问句的形式,用“雪压小桥无路”这句景语作答,这个回答富于形象性,委婉曲折,避免了平铺直叙,表现了词人对黄州东坡的无限思念之情。(意对即可)
(2)用“一蓑烟雨”既可表现渔人,也可表现农人;既可表现劳动,也可表现行路,仍不具体。只有“一犁春雨”才是表示春雨过后的耕作,与前“东坡”相应,而且饱含词人归耕农亩(或:黄州东坡)的轻松愉悦的情感。(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①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青青”描绘出桑叶葱茏青翠之色,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2)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