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6 18:20:47 【

1、阅读题  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孟子·尽心》)
(2)?,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3)?,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参考答案:
(1)登泰山而小天下 (2)粉骨碎身浑不怕 (3)生当作人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2)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3)?,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 ?(杜牧《阿房宫赋》)
(6)其身正,?;其身不正,?。(《论语·子路》)


参考答案:(1)别有幽愁暗恨生(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长风破浪会有时
(4)无案牍之劳形?(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6)不令而行?虽令不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题画
李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注]李唐(1066-1150年),字曦古,中国宋代著名书画家、诗人,这首诗是他在自己画上所题写。
(1)画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诗使用的主要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烟村雨滩图。
   ②远处是云烟笼罩的山村,山村隐约可辨;近处是雨水滂沱的河滩,滩声仿佛可闻。
   ③画面层次分明,意境淡雅朦胧。表现出画者高雅的志趣和清高的品性。(意对即可)
(2)①议论。
   ②“看之”句点出作画之艰难,“早知” “多买”辛辣地讽刺了“时人”的富贵势利眼,只喜爱 “牡丹”,而看不出寻常之景中的佳境。
   ③作者以议论抒写自己的感慨(或作者感叹真正的艺术创作不被人知,讽刺世风的轻浮)。(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简要分析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在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代诗人东方虬亦有一首同题诗:“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哪个)是真梅。”相比之下,作为咏物诗,在写雪方面,韩愈的《春雪》显然更胜一筹。试比较分析韩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新年未花”的感叹,含有对春天的渴盼之情,开篇明义。
   ②“未有芳华”与下文“惊见草芽”“白雪作花”相应,先抑后扬,开篇的阴郁为后文的热闹作铺垫。(意对即可)
(2)①东方诗将雪比作花,说雪落在树上分不清哪个是雪哪个是花。韩诗将雪拟作人。“却嫌”“故作”等人格化描写,将雪“等不得”的情态表现得很有魅力,突出了诗人对春的渴盼。
   ②两首诗都寓有作者盼春的心情,但东方诗侧重在形态方面,而韩诗则写出雪的神韵、情态,所以说韩诗在咏物(雪)方面更胜一筹。(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4分)
秋波媚·登高望长安南山
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①,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作此词时,作者身处南郑抗金前线,其时长安已落金人之手。
①筑:筝形的古弦乐器。
小题1:上片“此兴悠哉”语涉双关,请结合题目和上阕来理解。(2分)
小题2:请赏析划线句子。(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兴”既关涉了作者所登的“高兴亭”,写出了此亭的风景(1分);又表达了作者凭高酹酒之兴致。(1分)
小题1:①是作者由此及彼的联想场景:长安名胜之地月华满地,良辰美景,正是赏月的好地方;(1分)②结合大背景来看,表达了沦陷区军民期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早日到来的意思。(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一语双关的修辞,“此兴悠哉”既照应所登的“高兴亭”,又关系作者的心情的高兴。
小题1:赏析“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就要从手法和内容上理解,手法上是联想,情感上表达期待收复关中的心情。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