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个仅有鸡蛋大小的鹅卵石上,雕刻着《红楼梦》中的几百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真可谓鬼斧神工。
B.电脑网络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停止发展网络。
C.美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D.台独分子吕秀莲数典忘祖,竟公开宣称日本对台湾的侵略乃是台湾人的大幸,台湾和大陆是“远亲”和“近邻”的关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危言危行”是褒义词,直言直行,与语境不合。A“鬼斧神工”多形容建筑、雕塑的技巧的精巧,这里与上下文吻合。B“因噎废食”原意是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后比喻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把应该干的事情停下来不干。D“数典忘祖”本谓谈论祖上的典章制度或经历的事情时,却忘掉了祖先的职守。后用来比喻忘本,即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事出《左传昭公十五年》:春秋时晋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周景王问他晋国为何不向王室贡献宝器,谈回答说晋国从未受过周王室的恩赐,故无器物可献。周王指出从晋建国的始祖唐叔算起,不断地接受王室的赏赐,并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责备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裔,竟不知祖上经历的事情。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与同事们一直保持中距离,不偏不倚,不太疏远,也不靠得太近,这样更有利于工作。
B.台湾当局“一边一国”的错误言论导致台湾股市下跌,也引起了台湾人民的怨声载道。
C.教育孩子决不能简单粗暴,那种动辄拳脚相加、耳提面命的做法,只能得到相反的效果。
D.对您这篇文章中所谈的问题,我深有同感,忍不住在后面加了几句话,就算狗尾续貂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望文生义,不偏不倚——并非指交往距离,而是指处理问题的公正态度。B“?怨声载道”——主谓短语,动词性,一般做谓语,而不能做宾语。C感情色彩错误,耳提面命——褒义词。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选出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语文教师的作用正是要设法把学生带入作品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B.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对“八荣八耻"蓉辱观,不仅要耳熟能详,更要使之成为公民的行为准则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美德。
C.向农民打白条,这种现象方兴未艾,对此国务院及时发出通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收到预期的效果。
D.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诗宋词的成就,不禁令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慨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A(感同身受,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专用于代替别人表示感谢。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C(方兴未艾,褒义。)
D(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里用反了。应改为“今不如昔”。)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王之涣一生只留下六首诗作,却有两首占据了唐诗的高峰,这很值得那些作品洋洋大观却没有一部给读者留下印象的文人认真反思。
B.被困垓下,兵疲粮尽,又被汉兵重重包围,其处境之危险真是如履薄冰,项羽想起自己“西楚霸王”昔日的威名,不禁感慨万千。
C.余秋雨出版《文化苦旅》之后,没料到却给他带来了不虞之誉,被视为学者型作家,受到华语文学界的称赞,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
D.春天来了,山花料漫;只见路的一旁,一朵红花傲然绽放,花瓣叶片上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楚楚可怜,又生机盎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没有一部给读者留下印象”说明不是美好的,褒贬不当;B“如履薄冰”,意思是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不能理解为危险。C“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的赞扬,句中“没料到”与“不虞”重复。D“楚楚可怜”,本指植物丛生、纤弱可爱,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见倪宝元主编《成语范例大词典》,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第216页例句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佳作,丁香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耳濡目染的意象之一。
B.鲁迅对于请愿的事,一向就不以为然。他认为在“三·一八”惨案中遇难的爱国群众,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此外深的意义很寥寥。
C.入夜,月色溶溶,水天相接,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扣弦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D.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打死打伤二百余人,制造了耸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耳濡目染”不合语境。“谈笑自如”必须用于紧张或危急的情况。“耸人听闻”改用“骇人听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