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作文
请以“坚守的价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个命题式的作文,题目的形式是偏正短语,中心语是“价值”,作文的着力点也应该表现“价值”。而要写“价值”,就要求学生必须跳出自我的狭小空间,以审视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思考“价值”的体现之处。除了明确“价值”是全篇文章的写作重心外,学生还要准确理解“坚守”的含义,不能将“坚守”与“坚持”混为一谈,两者有相同之处,但区别也是很明显的:“坚持”强调的是持续不断,主要是指动作行为,如坚持锻炼,坚持行善等;“坚守”强调的 是守护守卫,主要是指职责追求,如坚守阵地,坚守信念等。并且还要明确“坚守”一词的言下之意,之所以是“守”,而且还是“坚守”,说明在现实中遇到了侵犯或挑战,“坚守”阵地,说明遇到了敌人的进攻,而且敌人的兵力肯定是远胜于己;“坚守”岗位,说明现实中有“非常”情况或处于“非常”时期,如非典时期的医护人员,春节期间的环卫工人等;“坚守”信念,“坚守”理想,“坚守”道义等,说明外在的条件或情况对自己的信念、理想、道义等构成了挑战,自己的守护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下笔作文前对这些要心中有数,不能昏昏然去写。至于“坚守的价值”如何体现,稍加分析就可以明确,应是指自己的“坚守”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对自然,对后世等所具有的意义。
明确里题目要求后,写作时还要善于打开思路。其实,不妨就从坚守的“实”的对象想起,写起。安史之乱时,张巡坚守睢城,惨烈至极,其“价值”在哪里?这在《〈张中丞传〉后叙》中说的很清楚:“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还有解放战争时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解放军坚守阵地,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其对整个战役,乃至对以后全国的解放都意义重大,并且在国难当头之时,作为一个战士,杀身成仁,为国捐躯,本身就非常有价值。由此想来,由此写来,由实及虚,思路会逐渐打开,或者哪怕就写对“实”的对象的坚守,如阵地、岗位、传统手艺等,或记叙,或议论,也是一篇好文章。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根据要求作文。
心安吟
邵雍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
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谁谓一身小,其安若泰山。
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
这首诗充满谐趣,富有哲理,是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心境的真实写照。它给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因为生命之中不能缺少爱,所以我们要带着爱上路;因为勇气可以克服在生命道路上遇到的重重困难,所以我们要带着勇气上路;因为梦想可以让我们的生活色彩斑斓,所以我们要带着梦想上路……
请以“带着?上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题目:酷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除诗歌外)自选。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酷”,在中文基本释义里,有两层意思:残忍、暴虐到极点:酷刑。酷吏。另一个是:极,甚,程度深:酷暑。酷热。最近几年,又因同“cool”的音同,而引申出有型、帅气、冷漠等含义。我们在写作文时,可以参照任意一种含义,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点评: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或不)宽容、(友善或不)友善……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这时,题目“责任(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作文
题目;脊梁
要求:不要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例文:
他们,在硝烟四起的沙场上驰骋过,渴望用血肉之躯为中国闯出一条光复之路。
他们,在国难当头、水深火热中伤痛过,纵使无力回天也难以抹去这一腔赤胆忠心。
他们,在浩繁壮阔、英雄辈出的历史长卷中不曾被湮没过。因为他们象征着一个大民族的精魂,他们,筑成了华夏民族不屈的脊梁。
梦里挑灯看剑
他,是辛弃疾。耳畔似乎又响起二十年前那战场上如注的呐喊,如雷的鼓点,刀光剑影,二十七岁的他英姿勃发,气盖山河,“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乃是他向往的戎马生活,擒灭胡贼,光复大宋更是他毕生所求。然而壮志难酬,空叹岁月蹉跎,万里觅封侯之事亦归尘,唯有梦中可遇。梦醒时分,他也只能在铜镜中嗟伤鬓已星星矣。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精忠报国的大志向;“胡未灭,鬓先秋”,他与放翁同恨时运不齐;心系苍生,忧国忧民,他名垂千古只因这满怀的报国之志。
苟利国家生死以
轰隆巨响惊扰了清王朝冗长的梦魇,额头光亮,辫长及腰的中国人睁开惺忪的睡眼,眼前的景象有些匪夷所思:这锐利的嘴脸,这尖利的船炮,这令人欲仙的大烟。
他,林则徐,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望着国人精神萎靡,望着洋人卷走国库无数白银,他痛心疾首。于是,一曲“虎门硝烟”的战歌在他的主持下展开。滚滚的浓烟摧毁了大量鸦片,也升腾了他那激荡的爱国之情。
然而举世皆浊,孤掌难鸣,他竟落了个发配伊犁的凄凉下场。这难以想象的戍边充军之苦,他毫无惧色,一如年前冷对如山的大烟般的大义,因为胸中装有国家,对着涕泣涟涟的妻儿,他仰面含泪吟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字字泣血的千古名句。这擎天撼地的爱国之情浇铸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丰碑。
雄鸡一叫天下白
他,毛泽东,自小便志存高远,十七岁出门求学便吟出了“埋骨和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壮志。学成名就,积极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秋收起义,土地改革,万里长征……历史终于将他推向了人生的制高点。他带领工农红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于是岷山千里积雪也笑开了颜,山花烂漫,彩练当空,玉宇澄清,江山如此多娇,只因这破晓的雄鸡一叫,回荡着具有奋斗精神的爱国主旋律。这“石破天惊”的一叫中,我们隐约听到了某种与一千多年前那位茕茕孑立的词人和硝烟中的大臣所相契的声音,那便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爱国热忱。
无论他们身处何方,是南宋苟延残喘的蛰居之地,是清末边塞的凄寒月下,还是昏暗的军旅营房,他们的心始终系向同一个地方,那就是中华的心脏。
无论他们境遇如何,是两鬓如霜,壮志难酬的老书生,是卸了官翎,除了官印的晚清大臣,还是指挥自若,纵横捭阖的一党领袖,他们的躯壳下包裹的依旧是那颗不变的爱国心。
无论他们屹立着或是倒下了,他们始终是中国的脊
本题解析:审题时首先要搞清楚脊梁的含义。脊梁原指脊背。后来比喻作支撑人或物。知道了它的含意,我们就可以从支撑人或物下笔了。支撑人,中国的支撑人,可以找出文化的、政治的,也可是其他的。本文写散文较为合适。写议论文也可以,通过论述伟人的顽强也激励人们挺起腰来做人,做有骨气的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