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按要求作文。
放下架子,平和生活;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放下名利,泰然处世。
放下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智慧。
放下,为了更好地拿起;放下,为了更多地拥有。
请以“勇于放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在2010年的前夕,高校就拉开了招生的帷幕,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就一层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除了学校推荐生,自我推荐的考生也多于去年,天津的“6A”考生就可自荐上天南大参加他们的自主招生。
其实,“自荐”自古就有,“自荐”也并不只限于考试这一方面,你对“自荐”有什么看法。请你联系个人或生活实际,以“谈自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列材料,作文。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王登峰借鉴西方词汇分析方法,从8000多个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词汇,得出“七维说”:外向、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人际关系、处事态度。这七个维度分别对应的形容词,又组成18种处世关系,即合群、乐观、活跃、利他、诚信、重感情、严谨、沉稳、自制、决断、坚韧、机敏、耐性、爽直、宽厚、热情、自信、淡泊。 王登峰认为,这18个词汇恰恰回答了“中国人是什么”的问题。他计划根据测试结果编订一套适合中国人的心理测试工具。
请以“中国人是什么”为话题,任意选择材料里面的两个词语,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题目分析]
任何心理学都是以本土文化圈的心理文化来理解、解释和干预人的心理生活的。如果选择材料中的一个词语,作文还是比较好写,但是两个词语就要照顾两个方面了。如善良与利他,可以写自己的父母;沉稳与爽直,就是相对的词语了,就要联系合适的素材来构思。还要扣准“中国人是什么”的话题,围绕中国人展开。
[写作指导]
中国人究竟是什么?改革开放30周年,要问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恐怕都会把人的变化列为第一。无论市场经济格局的形成,还是社会结构的变迁,都是人创造的。但是要问中国人究竟是什么,则一时说不清。中国人曾是地球上最容易辨认的一群。他们写着方块字,吃着中国菜,黑头发黄皮肤,总是以学习和求教的眼神打量着外界,凭勤劳、刻苦和诚实改善生存状态,提升社会地位;他们尊重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对那些称得上“家”的人如专家、作家、科学家、思想家总充满敬意;他们把国与家并列,国运昌盛和家业兴旺是活着的双重目标。可以结合善良、合群、机敏等等展开议论,重点分析两个性格内涵,分析双重性格。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请以“声音”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不,这不是声音
曾经以为胡天八月飞雪时传来的幽幽胡笳是最苍凉的声音,曾经以为西边如狼烟般冲天直上的秦腔是最高亢悲愤的声音,可是,当我在某个寒冷的傍晚听到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时,我却觉得,我的心被震撼了,前所未有的凄凉的震撼聆听《二泉映月》,你似乎可以看到那个独自走在无锡街头的衣服破烂的老汉,他手拿二胡,认真地拉呀,拉呀。
可是,有多少人驻足侧身倾听?他在风雨中艰难行走,叹息,可是,有多少人愿意听他抱怨?这凄凉,比“秋风扫落叶”还要凄,韵味比“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还要无穷黛玉葬花,泪湿粉面,泪洒春衫,可终究宝玉会懂而华彦军,只能将这一生的凄苦告诉这把二胡,将满腔的凄凉化为一曲《二泉映月》。
悠扬的二胡声,从湿润的江南传来不,这不是声音,是苦难的生命在呐喊。
曾经以为黄莺的千啾百啭才是大自然中最美的声音,曾经以为“两个黄鹂鸣翠柳”才是最温暖的景致。
可是,知道吗?在危地马拉,有一种叫做落沙婆的小鸟,每一次,它都要哀叫七天七夜才会下一个蛋这哀叫或许远不比黄莺的婉转,远不比黄鹂的悦耳,可是,这却是大自然中最伟大的声音,仅仅因为它来自于一个母亲在声音中,蛋壳才会变得坚硬,在这声音中,小落沙婆出生后才会变得健康。
声声痛苦的哀叫,从古老的南美大陆上传来不,这不是声音,是一种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曾经以为雨敲打伞的声音是最落寞的声音,曾经以为风吹过松林是最壮阔的声音可是,你体会过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曾经“接田莲叶无穷碧”的叶子,有的,早已被秋风撕破,有的,甚至卷作黑色的一团可是,它们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曾经翠绿的莲蓬如今虽已成为焦黑,却仍高举。
滴滴嗒嗒的雨落声,从残荷叶面上传来不,那不是声音,那是一种即使只有一根枯梗、一片枯叶,却具有摧毁力量的精神。
世界上有许多声音,可有一些声音却烙印般深深铭记在脑海中,它们带给萎我们震撼的力量。
不,这已不是声音,而是来自生命最深处的绝唱!
本题解析:
对声音,我们实在是熟悉不过自然界的风声、雨声、清脆鸟鸣声随处可见;生活中的笑声、哭声、优美歌唱声更是声声入耳顺着话题提示语的方向挖掘,我们发现“朋友的嘱托”、 “父母的叮咛”、“同学的感谢”都是很好的写作题材
不过,最熟悉的话题也许是最难写作的题目,这个话题与广东省2004年高考话题“语言”的难度几乎可以相提并论要想写好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先从两方面下功夫:一、寻找触及灵魂的声音,“杜鹃啼血”的故事也许你非常熟悉,从杜鹃鸟顽强的啼叫声中我们就可以感悟到生命的哲理;你遭遇困难时,老师轻轻的一句鼓励、平常的一声呼唤,也许会成为你心灵深处最美的风景这种声音给你留下的印象越深,写出来的文章会越动人;二、讲述美丽动人的故事,用一个美丽曲折的故事作为载体,写出自己对这种声音的感受,不失为最佳的切入方法,比如,你可以写自己三次对同一个人说出同一句话时的不同感受,你可以想像未来人类充满智慧的声音。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
个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他看到天边的落日,绚烂壮丽,情不自禁地跪下,继而泪流满面。一旁的中国人不解地问他为何有如此举动,他说他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落日,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憾,他本能的反应就是用下跪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震憾。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盛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烧死。
一个外国人走在北京的大街上,见每个路口都有几个警察,问陪同:“他们在干什么?”答曰:“指挥交通”。外宾不解:“路上不是有交通信号吗?为什么还要警察指挥?”陪同无言以对。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
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作文(60分)一般在44-50分之间。谈论话题:“学会尊重”
审题立意提示:
必须对三则材料整体把握,前两则材料是从正面把握的,第一则是敬畏自然,第二则是敬畏生命,第三则材料是从反面表现的,不遵守交通规则,是对规则的不敬畏。
三则材料共同点是“敬畏”。即所选话题可为“学会尊重” (个人尊严、尊重他人、敬畏生命)之类。
三则材料只是提供一个话题,一个写作范围,所敬畏的不只是自然、生命和规则,也可以是其他。
参考标准: 一等文:54分左右浮动。感情真挚,主题深刻,构思精巧;观点鲜明健康,论证有理有据;叙事清晰,故事性强,形象富有特征。
二等文:48分左右浮动。真实可信,主题比较深刻,结构严谨;观点明确健康,有论证过程,材料稍陈旧;叙事完整,有一定的故事性。
三等文:42分左右。基本真实,主题成立,比较完整;堆砌材料,不能很好论证观点,论据单一空洞。
四等文:36分以下。其中言辞偏激者,0分;只写标题者,3分;只写一二百字者,只有开头,或因潦草难以辨认的文章,18—24分;字数接近要求,可是文章语句不够通
顺等情况
,或抄袭文,可给28—32分。跑题文章有优点者,3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