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赋。
②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③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忆故人
(北宋)王诜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小题1:赏析上片“烛影摇红”中“摇”字的巧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赏析下片“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的结尾艺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上片写主人公深夜酒醒时的情景。“摇”字生动形象地写出微风之中烛光摇动的朦胧形象,又写出了主人公思念故人、心神不宁的心绪,可谓情景交融。
小题2:结尾三句以景结情。“海棠开后”,是说花落春残,象征芳华易逝;“燕子来时”以燕归反衬行人未归;“黄昏庭院”则将前面两景融合在一个统一的凄凉意境中。结句将离思伤感之情巧妙地蕴含到客观景物之中,含蓄悠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江上秋夜
道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1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注①井梧,即井边梧桐.
(1)两首诗中诗人都深夜未眠,其原因各是什么?(2分)
(2)两诗的最后一句有相似之处,但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踏歌词四首(其三) 刘禹锡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小题1】这首诗第一句写( ),第二句写( )。(2分)
【小题2】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歌舞场面的热烈的?(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这首诗第一句写(歌),第二句写(舞)。(2分)
【小题2】这首诗是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歌舞场面的热烈的。正面描写:首句正面写出新曲的悠扬宛转悦耳动听,以及歌声一递一句接连不歇。第二句用“振袖倾鬟”描写舞姿情态,活现出当时那些跳舞者热烈的情绪和狂欢的情景。第三句“月落乌啼”写歌舞者狂欢至天明。侧面描写:第四句对狂欢之夜做了无声的渲染。歌舞女子的花钿遗落满地而浑然不觉,次日花钿被游童拾取,可知当时她们已经完全沉浸于歌舞之中,这从侧面写出了歌舞场面的热烈。
本题解析:
【小题1】首句的“新词”,表示当时那些歌男舞女所唱的歌子,都是即兴抒怀、脱口而出的新曲,悠扬宛转,十分悦耳动听,并一递一句接连不歇。这句虽用平述记叙的语气,却寄寓着作者对民间男女的无上智慧和艺术才能的赞赏与称颂。第二句用“振袖倾鬟”来写他们的舞姿情态,活现出当时那些跳舞者热烈的情绪和狂欢的情景。本题可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诗的内容是记写当时四川民俗,每当春季,民间男女相聚会,联翩起舞,相互对歌的热烈场景。全诗四句,主要在勾勒一种狂欢的场面和气氛。“月落乌啼云雨散”是说他们歌舞竟夜,直至天明。从意思上讲,狂欢之夜的情景已经写完,但作者又用“游童陌上拾花钿”一语,对狂欢之夜做了无声的渲染。次日,游童们沿路去拾取女郎遗落的花钿(女子的首饰),花钿遗落满地而不觉,可知当时歌舞女子是如何沉浸在歌舞狂欢之中。这种从侧面的、启人想象的写法,其含意的丰富和情味的悠长,更胜于正面的描写。这使我们联想到画家齐白石在艺术构思上的一个故事,一次,齐白石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诗意,但画家在画面上并没有画蛙,而是用一股山泉,几个蝌蚪来表现,从而调动人们的想象,使人联想到“蛙声十里”的喧嚣情景。艺术巨匠们的构思,常常是出人意表的。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阅读小诗《红叶》,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风,把红叶,/掷到脚跟前。/噢,秋天!/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经霜后我才发现……
A.前两句写出了秋风劲吹、枝叶稀疏之状,是一幅简洁的秋景秋色图,从这个图景中看不出诗人明显的爱憎。
B.诗中“噢”字以下道出了诗人的领悟:已是深秋,并点明对此景有独特的感受。
C.此诗迥异于他人的新发现在于“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即赋予绿色以生命、和平、蓬勃生长之意。
D.诗的末句虚实兼备,既写了树叶经霜变红的事实,也喻指作者受了风吹雨打、霜欺雪压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