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8 16:50:37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雕花烟斗
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又似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地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这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着的辉煌闪烁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之间,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的,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很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着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说,“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做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整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地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份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又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面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呦,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姿百态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了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了老范。“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忽然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又一年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睬了。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处在人生低谷中的画家唐先生,在花房邂逅花农老范,老范对他态度和善,对他的画由衷赞美,这使他感受到久违的温暖。
B.看到装满烟斗的玻璃柜时赞叹“美,美,美呀……”,接受雕工简单的烟斗时“谢谢您……真谢谢您”等语言描写,刻画出老范淳朴、木讷、无知、傻气的形象。
C.老范的儿子在老范去世之后,依照叮嘱,把一盆特大的凤尾菊送给唐先生,既写出了他的忠厚、孝顺,也表现了他们父子信守承诺。
D.唐先生的一幅画被定为黑画,他再次落魄,无人理睬,这种境遇的变化,直接反映了畸形的社会现实,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
E.一盆凤尾菊,一只雕花烟斗,几次普通的交往,表现出人性的大美,也显示了人性的缺陷,小说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引人深思。
(2)小说中的唐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梳理小说的情节,简析情节安排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小说的线索,有人认为是“雕花烟斗”,有人认为是“凤尾菊”。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EA
(2)有才华,热爱艺术,在绘画、雕刻方面都很有造诣;温良,和善,懂得感恩;有些势利,有等级观念,顺境时漠视真挚的情意。(意思对即可)
(3)情节:受尽歧视,花房邂逅——花房交往,感受温暖——重戴桂冠,冷落花农——再次落魄,重拾真情。妙处:制造波澜,吸引读者;在对比中刻画人物,突出个性;有利于表现主题。(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一:雕花烟斗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的标题是“雕花烟斗”;“雕花烟斗”贯串小说的所有情节,使得作品结构谨严;它是连接两个人物的纽带,画家雕刻烟斗,赠送烟斗,为烟斗而悔恨;花农欣赏烟斗,接受烟斗,临终前叼着烟斗。雕刻得最精美的烟斗应该属于心灵最美的人,画家的悔恨,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纯美和人性弱点的重新审视。
   示例二:凤尾菊是小说的线索。凤尾菊贯串小说的所有情节,使得小说结构谨严;它是连接两个人物的纽带,花农养凤尾菊,画家喜欢凤尾菊,花农几次给画家送凤尾菊,临终前还叮嘱儿子给画家送凤尾菊;凤尾菊是花农美好心灵的象征,象征善良、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情感的歌颂。(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学习能力广泛存在于动物界中,昆虫也不例外。例如,昆虫的觅食行为不完全都是出自本能,它们也需要通过学习辨别食物的气味。美国科学家利用一种气味加糖水(烟草天蛾的食物)以及另一种气味而无糖水,来训练烟草天蛾寻觅特定气味。他们将微电极植入烟草天蛾的大脑对其在训练前、训练中及训练后的神经细胞活动和进食行为进行监测,发现它们的神经系统发生了剧烈的重组活动,从而将气味进行编码处理以便于大脑理解,表明烟草天蛾能够学会辨别代表食物和非食物的气味。
昆虫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是它们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的环境。科学家已经证实,不同类群的昆虫其学习能力的大小是有区别的:昆虫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社会性昆虫的学习能力比独栖性昆虫强,如蜜蜂和蚂蚁的学习能力较强,行为也较复杂。
另外,同种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学习能力差异也很大,并且各种昆虫都有一定的学习临界期限。对于寄生于寄主不同发育阶段的寄生蜂来说,幼虫寄生蜂在寄主搜索过程中需要感觉的信号类别多、变异大,需要决策的步骤也较多,故学习能力最强,尤其是对植物气味的学习;蛹寄生蜂则次之,而且主要是对寄主气味的学习;而卵寄生蜂的学习能力最弱。
印记是昆虫学习行为的一个特例,只在其生命早期的一个被称为“关键期”的短暂时间内发生。在关键期内,昆虫如果获得了对某种显著刺激的记忆,例如寄主植物的味道,巢穴的气味等,这种记忆就可以终生保留,并在需要的时候被重新唤起。如果蝇在含有苹果提取物的人工饲料中饲养,则雌成虫在寻找产卵地点时就会对苹果表现出极强的偏好。
联系学习是昆虫学习的一个主要类型。例如,黑芥子苷对菜粉蝶产卵具有刺激作用,可用黑芥子苷的刺激使其在不同颜色的纸上产卵,一旦产卵后,它就特别喜欢在此种颜色的纸上产卵,甚至在黑芥子苷不存在时,也趋向在此种颜色的纸上产卵。因此,这种中立的刺激(颜色)就同有意义的刺激(黑芥子苷)联系起来了。在自然界,智利小植绥螨可以把寄主植物化学信号与猎物联系起来,提高其捕食效果;一种捕食性的花蝽成虫可以4梨木虱取食诱导的挥发物与猎物出现联系起来,而在室内饲养没有接越到该挥发物的花蝽在嗅觉测定中不显示偏好性:七星瓢虫也可以把气味和颜色的组合与猎物蚜虫联系起来,提高其搜索和捕食效率。
事实上,只有当学习能力不仅仅成为一种自动的反应,而是变成应对环境的更佳方式时,这种能力才会进化到更高层次。例如,有些种类的蜜蜂只依靠单一种类的花朵为生,它们利用自动的感观刺激就能找到足够的花蜜。而另一些蜜蜂能适应多种花期不同、形状各异的花朵。英国科学家发现:学习能力强的大黄蜂比学得慢的其他种类多采集40%的花蜜。一般来讲,食性越广的昆虫,面临的栖息环境就越复杂,其行为可塑性也就越大, 学习的能力也就更强。
小题1:下列关于昆虫的学习能力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昆虫的学习能力是昆虫应对变化的能力。
B.昆虫的学习能力在不同发育阶段是不相同的。
C.高等昆虫学习能力要比低等昆虫学习能力强。
D.印记和联系学习是昆虫学习行为的两种类型。

小题2: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昆虫的觅食行为既是昆虫的先天本能,同时也需要通过学习形成。
B.社会性昆虫的学习能力最强,它们的行为也比低等昆虫复杂得多。
C.印记是只有昆虫才有的特殊学习行为,它形成于昆虫生命的早期。
D.昆虫的食性越广,意味着其行为可塑性就更大,学习能力也更强。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虫的学习行为为昆虫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B.联系学习是昆虫捕食等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学习行为。
C.为应对环境的变化,昆虫的学习能力可以无限进化提高。
D.昆虫学习能力的强弱会影响其对环境的适应,反之亦然。
小题4:D
小题5:A
小题6:C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D项答非所问。题目中问“关于昆虫的学习能力的理解”,而D项述说的是昆虫学习行为。
小题2:文中第二段说“昆虫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社会性昆虫的学习能力比独栖性昆虫强”而B选项中“最强”“比……复杂得多”不合文意;文中第四段说“印记是昆虫学习行为的一个特例”,而C项中说“只有昆虫才有的特殊学习行为”错,文中并无此信息;文中最后一段说“食性越广的昆虫,面临的栖息环境就越复杂,其行为可塑性也就越大, 学习的能力也就更强。”所以D项不合文意。
小题3:原文中最后一段说“只有当学习能力不仅仅成为一种自动的反应,而是变成应对环境的更佳方式时,这种能力才会进化到更高层次”,而C项中说“无限进化提高”,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黄梅戏的抒情性
  1952年底和1954年秋,上海举行戏曲调演和汇演,《天仙配》《夫妻观灯》《打猪草》等轰动大上海。当时的观众评价《天仙配》:“以意境表演为主,演得太美了。黄梅戏那种丰富而生活化的舞蹈,演得太优美了。”“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这些与山水景物紧密相连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词句,没有哪一个热爱黄梅戏的人不乐意接受。它清新、自然、淳朴、好听、好看、好懂。
  黄梅戏以抒情见长。这一艺术风格既是剧种精神的集中表现,也是它的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基础。黄梅戏的抒情性依赖于剧目内容和声腔。
  戏剧剧本的创作是前提和关键。一定要写好人物的与众不同的遭遇,写好人物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的性格、命运,创造出奇特的有利于人物抒发自己思想感情的情境和意境。比如《血掌记》^91考试网子林中德在黄府花园血染手掌并丢失白扇而被打入死牢,《双合镜》中小姐秦秀英为搭救公子张德义而被父亲逐出家门,后带发修行仍忠贞不贰。没有一个抒情性良好的剧本,一切都是无米之炊。
  黄梅戏音乐唱腔的个性特色和格调,既是黄梅戏抒情风格的重要内容,又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黄梅戏的音乐唱腔是一个丰富而完整的音乐体系,它的花腔小调即曲牌体部分直接来源于民歌等乡野小曲小调,表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劳作中的欢乐和忧愁。以平词为核心的板腔体套曲代表着黄梅戏音乐主腔的整体风貌。这一体系由平词、数板、对板、火工、彩腔、花腔、二行、八板、阴司腔、仙腔等组成。每一个腔体都能独立地表达一个特定的音乐形象即戏曲唱词的某种思想内容,而且把它们耦合交叉起来就更能表达更加丰富深刻、复杂多变的思想内容。如彩腔、花腔、仙腔等,具有表现愉悦、欢乐的特点,《天仙配》中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女驸马》中的“谁料皇榜中状元”,都较好地表达了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中的欢乐愉悦之情。平词一般用于表现剧情和人物的诉说、表白、介绍原委等,主要是叙述情况,但《天仙配》中董永唱的“含悲忍泪往前走”,《女驸马》中冯素珍唱的“民女名叫冯素珍”,都是以平词为主调揉进了其他腔调的唱段,观之听之,哀怨惆怅、悲凉苦闷之情立即涌上心头。“好听”是广大观众对黄梅戏声腔艺术的共同评价。“好听”虽然不能等同于黄梅戏音乐形象的抒情性,但黄梅戏艺术的抒情性特质又主要是通过其音乐声腔的个性特色而充分体现出来的。
  皖江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乡情,是黄梅戏抒情风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因素。无论是湖北的采茶歌、江西的采茶调,还是怀宁的小调、桐城的民歌、岳西的高腔和青阳腔,都是在黄梅雨季倾诉着忧愁哀怨,演绎着离合悲欢。这些曲调表达了人间的不平和真情,传颂着皖江山水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乡音源源不断地向皖江两岸流淌、聚集,经过解放前150多年的孕育,终于形成一个具有哀怨缠绵、婉转悠扬的抒情风格的剧种即黄梅戏。(选自胡亏生《黄梅戏风貌》,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黄梅戏的抒情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抒情性是黄梅戏的艺术风格,黄梅戏富有艺术感染力,离不开它的抒情性风格。
B.抒情性是黄梅戏的艺术特征,只要有抒情性良好的剧本,就能体现黄梅戏的抒情风格。
C.黄梅戏的抒情性在唱腔上表现为它具有个性特色和格调,一般观众则评价为好听。
D.黄梅戏的抒情性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皖江地区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乡情。
2.下列对黄梅戏声腔艺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梅戏的腔调直接来源于民歌等乡野小调,表现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欢乐和忧愁。
B.套曲代表了黄梅戏的最高水平,这一体系以平词为核心,包括数板、对板等腔体。
C.平词具有表现剧情和人物的诉说、表白、介绍原委等功能,它也可以独立表达人物情感。
D.只有将黄梅戏的各种腔体进行耦合交叉,才能表达更加丰富深刻、复杂多变的思想内容。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仙配》以优美的意境表演,生活化的舞蹈表演,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人们喜爱它的清新、自然、淳朴。
B.《天仙配》的唱词充满诗情画意,与山水景物紧密相连,是打动观众的重要因素,可见黄梅戏的抒情性依赖于唱词。
C.黄梅戏剧本创作中,在情节的安排上强调在矛盾冲突中突出人物的性格命运,创造有利于抒发人物感情的情境。
D.从黄梅戏的形成和发展看,它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孕育,表达了皖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


参考答案:1.B
2.C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2分)
果戈理:不死的魂灵
尤里·马恩
2009年4月1日,俄罗斯迎来了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果戈理的200周年诞辰。斯人已逝,但并未被世人所遗忘。
果戈理对文字的精准驾驭、对世事的洞察入微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他出生在渡尔塔瓦的一个小贵族家庭,父亲瓦西里年长母亲玛丽亚14岁,果戈理是他们浪漫爱情的结晶。果戈理的文学天才与幽默感遗传自父亲,而他敏感多思、淳朴善良甚至有些歇斯底里的性格,则继承自母亲。
父母的关爱和家乡旖旎的自然风光赋予年幼的果戈理以灵性,而乡村民谣诗赋的耳濡目染,更点燃了果戈理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激情。
中学时代,他悄悄地创作了一首长诗,有些稚气但琅琅上口。到圣彼得堡后,他对诗作略加润色并寄给了出版社,童年时代的涂鸦之作变成了铅字。诗作开始在各大书摊发售,但内容的青涩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作旋即引来毫不留情的批评。果戈理一举烧毁了他的长诗原稿。
不过,这并非他首次焚稿,中学时代他就以这种方式处理了自己的处女作《特雏尔多斯拉维奇兄弟》 。
熟读果戈理作品的人都知道,作家非常善于勾勒女性之美。然而,他不幸的爱情生活却一直鲜为人知。在他看来,妖娆女子是世间最可怕的诱惑,必须有足够的自制力才能加以抗御。每次邂逅爱情、遇到美女,他都会惶惶然不知所措。
青年果戈理有过一段没有结果的恋情,那时他刚到圣彼得堡,经常去维耶利戈尔斯基伯爵家做客,对伯爵的掌上明珠安娜一见倾心。尽管才华横溢,但他在女性面前总是拙于言辞。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我们的社会地位差别太大,以至于我不想说出她的名字。”坠入爱河的果戈理经常给安娜写信,他在寄自莫斯科的一封情书中说:“我安顿下来了!吃住都不花钱。我并不需要钱。所以我从不去想它。”安娜的母亲在看过信后,觉得果戈理实在不善持家理财,所以并不支持这段感情。果戈理曾请安娜的姐夫帮他提亲,遭到了无情的拒绝,非但如此,他还被视为这个家庭不受欢迎的客人。后来,此事在上流社会传开,令果戈理感到莫大的羞辱,这也许正是他终身未娶的原因之一。
据说,莫斯科第一美女、著名诗人罗斯托普钦娜爱上了果戈理,女诗人曾经俘获过莱?蒙托夫等众多才俊的心,但却未能打动果戈理。果戈理去世后,女诗人曾独自夜探心上人灵柩,并每天差人往果戈理坟前送上二束鲜花,直至终老。
果戈理在圣彼得堡成名,对这座城市有着特殊的感情,但却没有购置任何一处房产。?
年轻时,他便将继承自父亲的财产转移到母亲和姊妹的名下。自己选择了四海云游。成名后,朋友都视接待、收留果戈理为一种荣耀,但有时也难免会滋生嫌隙。
他曾经在《莫斯科人》杂志的总编波戈金处住过一段时间,两人的交流经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但身为出版人,波戈金希望果戈理能将《死魂灵》第二部的若干内容先交给自己发表,而果戈理并不急于将小说付梓。生性倔强的他从不奉旨填词,更不曲意逢迎,他觉得文学创作是水到渠成之事。因此,他与波戈金的关系变得相当微妙,只能搬出来另觅落脚之处。
1848年,他搬到了托尔斯泰伯爵处,爱才的伯爵给他腾出了两个房间。如今,这栋旧宅被辟为果戈理之家。
与安娜未果的恋情给了果戈理沉重的打击,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创作中,他期待《死魂灵》这部堪与但丁《神曲》相媲美的作品的问世。然而,由于后期沉迷于过去所无情批判过的宗教,他的思想越来越矛盾,创作速度越来越慢,对已写成的文字越来越不满意。最终,他决定将第二卷书稿付之一炬,从头再来。焚稿后的第十天,饱受病痛折磨和创作煎熬的他凄凉地离开了人世。这个冷眼观世界的智者,一生颠沛流离,临终时裹身的是一件被汗水浸透的、多日未换洗的袍子。他的遗言是:“不要去思考死魂灵,要想想自己鲜活的心!”
(摘编自2009年4月8日《参考消息》)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果戈理出生于小贵族家庭,完全继承了父亲、母亲身上的优点和缺点,这使他从小就能精准地使用文字,对世事洞察入微。
B.果戈理中学时代开始创作诗歌,作品虽然得以出版并大量发售,但还是招来尖锐的批评,因为这些早期诗作写得并不成熟。
C.虽然果戈理“非常善于勾勒女性之美”,但他的爱情生活却屡遭挫折,未果的恋情对他的打击是沉重的,使他对婚姻爱情心灰意冷。
D.作家一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早日发表,但果戈理却不同意将《死魂灵》第二部提前付梓,这表现了果戈理的迂腐和不通人情世故。
E.本文通过对果戈理文学创作、爱情遭遇及其他点滴生活事件的叙述,真实地表现了果戈理倔强的性格和鲜活的人生,读后令人感慨和深思。
小题2:综观全文,果戈理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果戈理与伯爵女儿安娜的恋爱为什么失败?请简要说明。(6分)
小题4:果戈理一生曾几次将自己辛勤创作的作品付之一炬,对他这种做法,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E B
小题2:⑴与生俱来的文学天分;⑵父母之爱、家乡风光、乡村民谣诗赋的熏染(或答“环境的熏染”);⑶坎坷的人生经历;⑷对文学的执著和创作上的严格要求。(1点1分)
小题3:(1)由于对美女的成见,见到美女有心理障碍,在女性面前拙于言辞;(2)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差别太大,使他有自卑感;(3)安娜的家人和亲戚不支持这段感情。
小题4:观点一:赞同。(1)焚稿表现了果戈理虚心接受批评的胸怀和对自己创造的严格要求;(2)焚稿表现出果戈理敢于正视自我、否定自我的勇气和精神;(3)焚稿能促使自己背水一战,从而超越自我,创作出精品;(4)焚稿表现出果戈理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同时也是对批评者的一种交代。观点二:反对果戈理焚稿。①原来的作品毕竟付出了大量心血,即使存在不足,付之一炬也太可惜;②作品有瑕疵可以找出来进行修改,有不足可以查找原因弥补完善,没必要付之一炬;③焚稿后如果另起炉灶,从头再来,势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得不偿失;④焚稿毕竟是一种过激的不够冷静的情绪化行为,会对自己的心灵和情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文人不应该这样做。


本题解析:
小题1: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选项A对应的原文“果戈理的文学天才与幽默感遗传自父亲,而他敏感多思、淳朴善良甚至有些歇斯底里的性格,则继承自母亲”,选项“完全继承父母的优、缺点错误;选项C“爱情生活却屡遭挫折”错误,文中只提到一次;选项D对应的原文“生性倔强的他从不奉旨填词,更不曲意逢迎,他觉得文学创作是水到渠成之事”,选项“表现了果戈理的迂腐和不通人情世故”错误。
小题2:这是一道文意整体概括题目,答题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答题时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主要语句:“果戈理对文字的精准驾驭、对世事的洞察入微几乎是与生俱来的”“父母的关爱和家乡旖旎的自然风光赋予年幼的果戈理以灵性,而乡村民谣诗赋的耳濡目染,更点燃了果戈理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激情”“然而,他不幸的爱情生活却一直鲜为人知”“与安娜未果的恋情给了果戈理沉重的打击,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创作中”。
小题3:这是一道文意的局部概括题目,答题区位在文章第七段,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主要语句:“但他在女性面前总是拙于言辞”“果戈理曾请安娜的姐夫帮他提亲,遭到了无情的拒绝,非但如此,他还被视为这个家庭不受欢迎的客人”“我们的社会地位差别太大”。
小题4: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要求是曾几次将自己辛勤创作的作品付之一炬,对他这种做法,你是赞同还是反对,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果戈理”的经历,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答题时可以是两个方向,第一,就某一点结合文章作深入的探究,即向内挖掘,这种方式一般不扩展,指结合文章例句事例即可;另一种方式适当结合现实探究,即向外拓展,即适用于结合现实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本题如赞同适用第一种方式,因为文中能够找到依据,如答不赞同适用于第二种方式,因为文中的依据很少。答题时最好用第一种方式,这样能顺应文意,整理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听,这滴水是生命的。
将滴水控制在一秒钟两滴的速度,这水声听起来就像十六七岁的我,年轻,矫健,朝气蓬勃,勇往直前,滴,滴,滴,滴,来不及看清楚什么,来不及后悔什么,细细密密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稍慢了一些,就像中年的我,矜持,沉稳,稍作停留,但也不及多想,被身后一大摊琐事杂务推着向前;再慢一些,那就是老年的我,慢慢地渗化出来,汇拢,凝聚,像一颗盈盈欲滴的泪,又像一颗思维的结晶体,饱满,丰硕,而后,“咚”的一声,落入耳膜,凝重,庄严,掷地有声,像一句古代的誓言。
这滴水的声音,是存在的宣告。而后,一切又归至于沉默的虚无。
你说,这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是由多少颗这样微弱而真实的水滴汇成的呢?生命投入时间的长河,如一滴水跃入无边的汪洋。世间万物的历程,又与一滴水的生命有什么不同?
我常常无言以对滴水的责问。
这滴水工夫,地球上,抑或宇宙间正演着多少出剧目呢?这滴水之舟,究竟承载多少的笑与泪,悲与喜,生离与死别?
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谁也无法将一滴水永远留住。
天地之间,万籁俱寂,惟有滴水声,如珠玑,如佛音,点点滴滴落心头。
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水滴,石穿,更何况是脆如蝉翼的生命?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多少智者,倾听滴水之声,浊心因此而明净,他们顿悟后的长叹落在历史之河中,激起滴水的层层回音,至今不绝如缕。
漫步田野,一颗颗露珠正凝于叶尖。无色,无声。
一忽儿,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光芒四射。
露珠们开始闪烁不定,窃窃私语,如忽明忽灭的萤火。
光线慢慢移过来,移过来。在一个恰当的角度,聚集。瞬时,灵犀一点,心领神会,回应着阳光的这滴水珠便折射出炫目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雍容富丽,金碧辉煌,如梦如虹……与平生的素朴纯净形成反差。
任何生命拥有的色彩它都拥有,一切大红大绿,大喜大悲,都消融其间,默默包涵,而自身却是剔透无比,通体明亮,这是一种何等气度的生存智慧?
甚至,这一滴水的华美比之一颗罕世的钻石更无价,因其转瞬即逝,而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的绚丽的喧响,因而,美得异常触目惊心,无与伦比。
或许,这一滴水一生的期待,只为了这瞬间的辉煌?
此时,谁敢鄙视,谁敢漠视,这一滴水的存在?
此时,谁还能说,无色与沉默是一种苍白与单调?
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
也许,人的一生,还不够用来守望滴水升腾为云的历程,但我不能不信奉这滴水之音。
(节选自《倾听滴水》有删节)
小题1:作者为什么说“这滴水是有生命的”?(4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的含意。(2分)
小题3:作者写阳光下水滴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者领悟到了什么样的“生存智慧”?请作简析。(4分)
小题4:本文通过倾听滴水而展开联想,有浓郁的诗意和哲理。请从文章的语言或构思方面作点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滴水的落下,犹如生命在律动。就像我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时的年轻、矫健、朝气蓬勃;中年时的矜持、沉稳;老年时的凝重、庄严、充满睿智。
小题2:与永恒的时间相比,生命非常短暂。
小题3:拟人。“灵犀一点,心领神会”,形象地表现露珠被阳光照射的瞬阊。排比。“雍容富丽,金碧辉煌,如梦如虹”,强调水珠光彩的华美。(2分,只写出修辞格给1分。)生存的智慧:“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因为水滴是无色的,所以才能拥有任何生命所拥有的色彩;因为它默默包涵.所以虽然转瞬即逝,却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绚丽的喧响。
小题4:语言方面,例:语言具有精心锤炼后的
魅力,调动多种修辞法,含意丰富,富于音乐感。构思方面,例:构思新颖精巧,以美写情,寓理于文,借水滴无色、沉默的特点,寄寓人生的哲理。


本题解析:
小题1:4分
小题2: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4分,2分。智慧的内容和分析各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任选一个方面,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