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一)
①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②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 ③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④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 ⑤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 ⑥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 A.①②⑥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④⑤⑥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假节。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时长吏丧官,后人恶之,多毁坏旧府,祜以死生有命,非由居室,书下征镇,普加禁断。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诏罢江北都督,置南中郎将,以所统诸军在汉东江夏者皆以益祜。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抗每告其戍曰:“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孙皓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戴者,可不美乎?”祜默然不应,退告诸子曰:“此可谓知其一不知其二。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祜寝疾,求入朝。命乘辇入殿,无下拜,甚见优礼。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是日大寒,帝涕泪沾须鬓,皆为冰焉。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其仁德所感如此。(选自《晋书?羊祜传》,有删节)
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设庠序,绥怀远近——怀:安抚。?
B.以所统诸军在汉东江夏者皆以益——益:好处。
C.既至,宥之——宥:宽恕。
D.皆计所侵,送绢偿之——偿:补偿。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①以佐命之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B.①祜之始至也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C.①率部曲而降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①皆计所侵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能表现羊祜“有德量”的一组是(? )
①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
②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
③祜以死生有命,非由居室,书下征镇,普加禁断
④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⑤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
⑥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
A.②⑤⑥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①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祜在荆州任职期间,针对当时前任官吏死于任上而继任者因忌讳而毁坏旧府的迷信陋习,下令禁止。
B.羊祜设计令吴罢石城守,这不仅使边境得以安宁,而且让军队有精力进行农业生产,使军队有了充足的粮食储备。
C.陆抗与羊祜是战场上的对手,但在生病时,不顾众人劝说,服用羊祜送给他的药,后来因真心佩服羊祜而与他和解,结成朋友。
D.羊祜颇有仁德,深受皇帝看重和百姓爱戴。因此,他去世时,皇帝不顾寒冷,素服痛哭,普通百姓和戍边将士也都十分悲伤。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5小题,共22分)
马周,博州荏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乃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
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十八年,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籍此人共康时政也”
(选自《贞观政要》)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令奏之,事皆合旨 命令
B.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多次
C.令直门下省 同“置”,安置
D.此非臣所发意意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
A.甚获当时之誉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乃臣家客马周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太宗怪其能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D.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位尊而无功
小题3:下列句子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4分)( ?)
A.马周,博州荏平人也
B.凡四度遣使催促
C.与语甚悦
D.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太宗求贤若渴,对于自己看重的人能委于重任,十分信赖。
B.马周机敏善辩,办事谨慎周到,评论人物又能秉公直言,因此而官至吏部上书。
C.马周对太宗的心理十分了解,每次奏对,都能让太宗满意。
D.马周看问题全面深刻,能说会辩,亲近忠诚太宗,因此深得太宗赞赏。
小题5:(1)用“/”为下面文字断句。(3分)
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 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籍?此 人?共?康?时?政?也
(2)翻译下列句子。(3分)
乃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
?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杜环,字叔循。其父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然诺,好周人急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往见
C.谭谢不纳,母大困道歉
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给……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竟绐以他事辞去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因访一元家所在蒙故业,因遗策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道行民舟,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上通吴江平望,下达杭州坝子门,号为副河。丁父忧,去官。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
二十六年,河决孙家集,运河由夏镇至南阳两堤俱溃,清时督修筑。议者或拟用椿埽,费帑①以六十万计;或拟建石堤,费以三百万计。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以河东、西两岸皆水,得土难,令以石垒两旁,积葑②其中,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曹县溢,水泻入微山湖,出韩庄湖口,闸隘,水不得泄,令于闸北毁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事上闻,上命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清时请减低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闭闸蓄水。泗水经兖州西流入府河,济宁城东旧有杨家坝,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遇伏秋水涨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坝为闸,视水盛衰为启闭。汶水分流入蜀山、马踏两湖,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以为节宣③,并减低何家坝,使汶水南弱而北增。
二十九年,调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擢河东河道总督,赐其母大缎、貂皮。清时以河堤岁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势,过高糜帑,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迨伏秋水发,耿家寨(称十四堡)水及旧堤上,赖预增新筑以免。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三十一年,运河东岸漫口,自请议处,原之。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遽疾作,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
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穷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或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乃见诸建置。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一十二》)
[注] ①帑:国库中的钱币。②葑:芜菁,又名蔓菁。一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③节宣:节制和排放。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属:连接
B.过高糜帑糜:消耗
C.使汶水南弱而北增弱:减少
D.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相:治理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李清时善于治水的一项是(? )
①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②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③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④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⑤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⑥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
B.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
C.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
D.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