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菩萨蛮
【元】张翥
郎情秋后萧疏叶,妾心陌上悠扬蝶。何处望归鞍?春云山外山。
梨花新月下。独自烧香罢。惟有梦相寻。惊乌啼夜深。
小题1:请结合对词的理解,谈谈“郎情秋后萧疏叶,妾心陌上悠扬蝶”妙在何处。(6分)
小题2: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用比喻修和对比辞格(比喻、对比1分)。以秋后萧疏的树叶来比喻心上人渐淡的情意,用田间飞舞的蝴蝶来比喻女子纷乱的思绪。(2分)两种情思构成鲜明对比(1分),将女子内心的幽怨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哀婉动人。(2分)
小题2:下阕融情于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手法1分),诗人借助梨花、新月、惊乌等意象,营造出凄清惨淡的意境氛围,女子夜晚独自在花下焚香祈祷,盼望远行的情郎归来,相思无果,只能在梦中找寻(分析2分),把女子内心的幽怨和思念之情写得绵绵无尽(情感2分,答出一种情感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赏析的题目,赏析主要从手法上进行,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本题是两句应从表现手法和修辞入手,手法“郎情”“妾心”,应该是对比,二词后面承接的分别为“秋后萧疏叶”“陌上悠扬蝶”,应是喻体,运用的手法应是比喻。答出手法后在点明效果,主要是表现情感。
小题2: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这是整个下片的赏析,应着眼抒情方式,手法是借景抒情,答题时先描述意象,在概括意境,最后点明情感。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送崔子还京
岑参 (唐)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注】①此诗作于西州。西州属于唐朝北庭节度使辖区。此诗应是诗人在北庭任职时所作。②交河:指河的名字。
小题1:第二句中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雪里题诗泪满衣”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争”争抢之意,运用拟人手法,把好友得以从天山返回京城时一路策马扬鞭,疾驰飞奔,仿佛要与天山鸟儿一道争相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状生动地表现出来,细腻地刻画出了好友获归时的急切、激动与欣喜若狂的心理。
小题1:(2)(3分)诗人描写风雪中题完诗不觉泪水已经沾满了衣服这一情景有两层含义,一是抒发了对好友还京离去的不舍,更重要的是反映出诗人由朋友的回归想到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和久戍塞外的思乡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共鸟争飞。此中争字显示诗人好友骑马好似要和鸟比速度,可见其急切的心情。答题时要先点出表现手法,再结合送君九月交河北及注释,描绘出作者疾驰飞奔的情景,最后点出其心情。
小题1:这句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其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易答,还要注意其另一层含义。此诗应是诗人在北庭任职时所作,诗人在外很久了,既有思乡之情,又有无奈。所以答题时要答全面才能得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下列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____________。林则徐
2看似寻常最奇崛,_____________。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3踏破铁鞋无觅处,_____________。夏元鼎《绝句》
参考答案:1、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2、成如容易却艰辛 3、得来全不费功夫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⑴诗人与故人分别十年间可写的东西很多,但诗人只写两处虚景就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感情。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4分)
答:
⑵分析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变化。(4分)
答:
参考答案:⑴(4分)作者用“浮云”从空间角度写二人漂泊不定、变化无常的感伤;用“流水”从时间角度写岁月如流、年华易逝的感伤。(每层2分)⑵(4分)首联回忆当初的交往,表现的是欢乐之情;(1分)颔联写十年的分别,表现的是伤感之情;(1分)颈联写别后重逢已是头发稀疏鬓角斑白,写喜悦之情,更写伤感之情;(1分)尾联写留恋秋山,喜悦中流露出一种恬淡之情。(1分)
本题解析: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淮上遇见了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诗的开头,写诗人昔日在江汉作客期间与故人相逢时的乐事,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颔联一跌,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颈联的出句又回到本题,写这次相会的“欢笑”之态。久别重逢,确有喜的一面。他们也象十年前那样,有痛饮之事。然而这喜悦,只能说是表面的,或者说是暂时的,所以对句又将笔宕开,写两鬓萧疏。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漂泊之感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一喜一悲,笔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末联以反诘作转,以景色作结,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两人十年阔别的重逢,可写的东西很多,如果把十年的琐事絮絮叨叨地说来,不注意疏密详略,便分不清主次轻重,也就不成其为诗了。这就需要剪裁。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颈联和末联抓住久别重逢的情景作为重点和主体,详加描写,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写出了环境、形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密。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这里却只用了十个字,便把这一切表现出来了。诗中“浮云”、“流水”不是写实,都是虚拟的景物,借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表现一别十年的感伤,颇见这首诗的熔裁功夫。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2013·高考山东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
小题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小题2: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小题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子曰:“道不同,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小题4:闾阎扑地,____________;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高山仰止,____________。(《诗经·车
》)
参考答案:
小题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不尽长江滚滚来
小题2:寄蜉蝣于天地 齐彭殇为妄作
小题3:如今有谁堪摘 不相为谋
小题4:钟鸣鼎食之家 景行行止
本题解析:
小题1:“知”是通假字,易错。“矣”容易漏。
小题2:“蜉蝣”“殇”字易错。
小题3:“堪摘”两字都易错。后一句为课外名句,不过较常见,关键是能背下来。
小题4:“鼎”字难写,后一句又出自课外,不过也是《诗经》中的名句。注意“行”“止”的写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