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他题 根据前后句子按原文默写。
(1) ? ,鱼翔浅底,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惨象, ;流言,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 ?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参考答案:(1)鹰击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 ? (2)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尤使我耳不忍闻
(3)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4)俯察品类之盛 足以极视听之娱
(5)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本题解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竞”“尤”“丘”“察”“志”“至”等。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①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③已为佳人④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②痴儿:指作者自己。②朱弦:琴的代称。?④佳人:知心朋友。
小题1: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4分)
?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2分)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2分)(意合即可)
小题2: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答出其中任意二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
此题为景物分析题。答题格式基本为:描写手法+景象特点+作者情感。"倚晚晴"三字,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小题2:
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小题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
小题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5分)词句采用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小题2:(6分)
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默默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涉及对诗歌鉴赏手法的考查,考生可以从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等角度思考,组织答案时要先总述后分析。“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这种环境,使人愁闷。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卷帘尽放春愁去”。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象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这句写得富有特色,采用比拟(拟物)的手法,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题干中给出了两个理解角度,考生可以从中选取其中一个角度来答,也可以两个角度都兼顾到。组织答案时,可分两步,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相关诗句来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注意自圆其说。上片,写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在长长的白天里,词人没有诗朋酒侣,极感无聊。由于春愁难排,更由于无人与语,寂寞的词人,只有与黄鹂相对而语,将寂寞之情绪写得趣味悠然。黄鹂而可与语,烘托出无侣之孤寂,另外反映出闲愁之仍在,前面所谓“尽放春愁去”,其实并未放尽。词情宛转,妙在含蓄。词人遂移舟访友,很自然地过渡到下阕。“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词人已离开室内,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暮春时节,柳絮纷飞,在阳光映照下,境界极美。在那飘着絮影、沁着苹香的地方,自然充满了春意。着意寻春春不见,原来春天却在这里。词人一腔喜悦溢于言外。至此,那无尽春愁,才真正被放了出去。“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结笔写出访牟氏花园。“移舟去”,写得闲婉。词人只抓住园中一个景物——硕果轩旁的大梨树一株;只写一桩雅事——树下题诗。正当他和园主人酝酿构思,可是诗句未成 ,突然下起雨来。借写梨花洒到墨汁之中,使得写出的文章也带有梨花之香 ,这一结尾给人以美的遐想。词人虽云“未成新句 ”,实际上新句已跃然纸上。这难道不让人叹赞吗?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选出对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和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两句,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真切地刻画出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的情境。
B、“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连续的四个动作,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的细腻入微,这些细节渲染了极其凄惨的气氛,借此表达了人民对无休止的“开边”战争的怨愤,使这首诗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C、“庭院深深深几许”三个“深”字重叠,前两个重叠直接强调深的程度,第三个“深”又推进一层,与“几许”构成疑问语气,与下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呼应起来,别有一番情趣。
D、“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用反问语气来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既然英雄无用武之地,不如像张翰一样弃官还乡,饱尝家乡美味,以排遣心中的愤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王羲之《兰亭集序》)
②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③?,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陆游《书愤》)
④?,烟光凝而暮山紫。?,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参考答案: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②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③楼船夜雪瓜洲渡?镜中衰鬓已先斑?④潦水尽而寒潭清?俨骖騑于上路
本题解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嘈、渡、鬓、斑、潦、俨、骖、騑。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