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28 16:57:39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 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两种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答出两点即可)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意思答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注:这首诗作于抗日战争时期。
简答诗中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80个字以内)


参考答案:
诗中的鸟执着地热爱土地,它同情这土地上被蹂躏的人民,痛恨日寇的暴行,深情地礼赞人民的抗日斗争,热切期盼胜利的到来。死后也要将自己的身躯奉献给土地。(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不必拘泥于此答案)


本题解析:以“鸟”自比,把诗人的歌唱比喻为鸟的鸣叫,一般说来都是取诗人热烈而欢乐的歌唱,像鸟的欢快的鸣叫那样,使人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只有诗人在饱含着深情的时候,才会像喜鹊、像画眉那样,从自己的心灵深处涌起热烈而深沉的绵绵情思。但在这首诗里,诗人的歌唱却不同于那种欢快与高昂的鸣叫,而带着一种时代的沉重:“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诗人脱口而出写下的这两行诗句,直接地道出了自己要为祖国歌唱的诚挚的感情,固然表现出了诗人以诗为歌的热烈的感情,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什么是“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呢?这正表达了诗人郁积在心底的沉痛的心情,因为有着深重的痛苦,他的喉咙才会嘶哑,所以,在诗的开头,便已经为全诗营造出了一种悲凉的基调和沉重的氛围,让我们可以感受到了埋藏在诗人心灵深处的巨大的痛楚。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和文学常识。(两题任选一题)
(1)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李白《蜀道难》)?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qiāng)进酒》)
③鲁迅一生都在思考国民性问题,他一生以笔为刀,解剖中国人的灵魂,对民族精神的消极方面给予彻底的暴露和批判。鲁迅创作《___________》意在“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
(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②奥地利小说家__________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祖师,《变形记》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参考答案:(1)①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③《阿Q正传》(2)①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②弗兰茨·卡夫卡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补出下列文中空缺的部分。
38、渔翁夜傍西岩宿,_______。烟消日出不见人,__________。回看天际下中流,________。(柳宗元 《渔翁》)
39、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_______,________。(《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40、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杜牧)
4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李煜)
42、小山重叠金明灭,_________。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______,_____。新贴绣罗襦,______。(《菩萨蛮》 温庭筠)


参考答案:
38. 晓风清湘烯楚竹。 欸刀一声山水绿。 岩上无心云相逐
39.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梦寒。
40. 一骑红尘妃子笑。
41.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别时容易见时难。
42. 鬓云欲度香腮雪。照花前后镜,花面人相映。 双双金鹧鸪。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野?步?野?步
(宋)周密?(清)赵翼
麦垅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小题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4分)
小题2: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一首诗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各2分,共4)
小题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飞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表现出来;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手法对了1分,分析3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提问及变式:①“╳╳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②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③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
小题2:(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答题步骤: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正确使用词语..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