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十)
①廷玉阴欲耗其力?②劝归贡赋助天子经费 ③因劝泚入朝,泚将听?④滔亦动劝入朝 ⑤须诚信者乃可付?⑥廷玉必折之,俾循故法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l)如果引导你做违逆的事就会后悔,我用忠义来劝你有什么好后悔呢?
(2)朱滔虽然是大弟,但心性多变而无情,如果把兵权交给他,是转加给他灾祸啊。
(3)朱滔上表谈到二人离间兄弟骨肉之情,请主管官员杀掉他们,又写信给朱泚也这样说。
本题解析:
小题1:名声,出名
小题1:④⑤⑥都不是“暗助朝廷”。
小题1:“廷玉自知罪不可赦”错
小题1:(l)“即”“以”“何悔”(2)“虽”“假”“嫁”(3)“表”“请”“ 遗”
【参考译文】
蔡廷玉,幽州昌平人。事奉安禄山时,没有什么名声。他与朱朱泚是同乡,小时候相互间很亲近。朱泚任幽州节度使,上表让他在幕府中任职。廷玉深谋远虑,善于与人交往,内外之人都和他很友好。朱泚经常向他咨询事情,还多次派他到京师去。这时,幽州的军队最强大,财力雄厚,将士骄横,每天总想吞并别人,不知上下间应有的礼法。廷玉私下对朱泚说:“自古以来没有为臣不守礼法而能把福禄传给子孙的。你南与赵、魏相接,北有奚虏,兵士多地险,但不是永安之计,有一日赵、魏反咬一口,你就成沸鼎中的鱼了。不如拥戴天子,铲除诸多灾难,这样功勋可以铭刻在鼎彝之上,怎么样?”朱泚赞同他的建议,廷玉暗中想消耗朱泚的力量,就劝朱泚拿出财物礼遇士人,又劝朱泚进献贡赋助天子经费。又劝朱泚进京朝见,朱泚要听从他的意见,但属下部将被激怒,把廷玉捆起来侮辱,廷玉没有丝毫屈从的言辞,朱泚不忍心杀他,囚禁他一年多后把他放了,问说:“你后悔吗?”廷玉说:“如果引导你做违逆的事就会后悔,我用忠义来劝你有什么好后悔呢?”又被拘禁了一年多,问说:“能不能反省过错?不能的话,将处死你。”回答说:“不杀我,你将得到名誉。杀了我,我将得到名誉。”朱泚不能使他屈服,待他又像当初一样。还有个朱体微,也是朱泚心腹。廷玉有建议时,体微就想方设法帮助他,所以朱泚更加相信,桀傲之气稍有改变。廷玉终于完成朝廷的任务。朱泚内心惧怕弟弟朱滔逼迫自己,朱滔也劝朱泚入朝,于是朱泚把军队委托给朱滔。廷玉、体微一起告诉朱泚:“你能入朝就是第一功臣,以后的任务也十分重要,必须是诚实可信的人才可以将军队托付给他。朱滔虽然是你的大弟弟,但为人多变无情,如果把军队交他代管,就会把灾祸转嫁给他。”朱泚不听从。他们二人跟随朱泚来到朝廷,德宗当太子时,就知道廷玉名,等见到他,对他尊重眷顾甚厚。朱滔向朱泚请求时,有时不合法令,廷玉就要批评他,使他遵循旧法。朱滔打败田悦后,逐渐骄傲放肆自以为是。左右有憎恨廷玉的人,胡乱说:“廷玉一向诋毁朱滔,想要把燕分为四部分,都是廷玉的倡议,朱体微响应赞同。”朱滔上表说这二人离间他们骨肉之情,请求有关部门杀掉他们,又给朱泚写了同样内容的信。怨恨朱滔夺去他的军队,没有听从朱滔的话。适逢朱滔在幽州反叛,帝出示朱滔的奏表,朱泚也披露了朱滔来信的内容。于是归罪于廷玉、体微二人,贬他们来安慰朱滔。滔派间谍到朝中窥探,说:“皇上如果不杀廷玉,就应该贬谪他们出京城,他们会东出洛阳,我将他们捆到帐下支解。”将出发,帝慰劳廷玉说:“你姑且走吧,为国家受些委屈,年内就回来。”廷玉到了蓝田驿,有人告诉左巡使郑詹:“商於的道路太险,不能经过那里。”郑詹追上他们,让他们走潼关。廷玉告诉儿子说:“我为天子不动一刀一枪就拿下幽州十一城,打算分裂朱氏辖地,使他们不得不服从朝廷,却在将要成功时失败,这是天助逆贼吗?现在官吏让我取道东都,这大概是朱滔的计谋,我不可以使国家受辱。”他到了灵宝,就投河自杀了。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大铁椎传》,完成后面的问题(每小题3分)。
大铁椎传(节选)魏 禧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迭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与?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自有时与?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则大铁椎今四十耳。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尝与过宋将军过:经过
B.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寝:寝:丑陋
C.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扣:通“叩”,询问
D.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期:约会
小题2:下列全都表现大铁椎英勇神武的一项是(?)
①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②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③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④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⑤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⑥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
A.②⑤⑥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传记,叙事简洁,议论精当,又善于层层设疑,读来引人入胜。
B.节选部分分正文、评论两部分。最后一节是评论,“魏禧论曰”与《史记》中“太史公曰”用法相同。
C.写“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意在表明作者对世上如宋将军之类的徒有虚名的好武之士的嘲讽。
D.“皆不足用”一语,既说明大铁椎极有抱负,想寻找真正英雄干一番大事,又表现他有知人之明,豪放而坦诚。
小题4:翻译画线的句子(10分)
(1)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4分)
(2)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1)我多次打死响马贼,夺取了他们劫来的财物,所以他们认为我是他们的仇人。长住你这里,祸患将牵连到你。
(2)客人刚来时,不戴帽不穿袜,用一块蓝手巾裹著头,脚上缠着白布;除了大铁椎外,一件行李都没带,可是腰里裹着很多银子。
本题解析:
小题1: 过:拜访。
小题2: ①指的是宋将军。③是大铁椎对宋将军的评价。④是大铁椎告诫宋将军,让他不要出声,以免受到贼人的攻击。
小题3:“意在表明作者对世上如宋将军之类的徒有虚名的好武之士的嘲讽”错,应为“意在借宋将军的表现从侧面写出大铁椎的勇武”。
小题4: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数:多次。仇:以……为仇人。且:将要。及:牵连。(2)冠:动词,戴帽子。袜:穿袜子。持:带、拿。腰多白金:省略动词,“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适应)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C.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
D.匪我愆期 (愆:拖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张允济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日:“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日:“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日:“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人惭。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日:“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日:“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迁高阳郡丞,时无郡将,允济独统大郡,吏人畏悦。及贼帅王须拔攻围,时城中粮尽,吏人取槐叶藁节食之,竞无叛者。贞观初,累迁刑部侍郎,封武城县男。出为幽州刺史,寻卒。
(《新唐书·列传一三五>)[注解]牸:雌性牲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务以德教训下?教训:教育训导。
B.县司累政不能决?累政:几任执政者。
C.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质:咨询。
D.牛孳产至十余头?孳:繁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 ②妻家不知其故
B.①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 ②蔡溃,遂伐楚
C.①将诣妻家村中?②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
D.①恐被连及?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以衫蒙其头?②母以告允济
③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④有人以牛牸依其妻家者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各问所从来处。
②曾有行人候晓先发。
③但能回取。
④吏人畏悦。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允济处事艺术的一组是? (? )
①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②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③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④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⑤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⑥时无郡将,允济独统在郡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允济,青州北海县人。隋大业年间为武阳县县令,他努力用德行教育老百姓,老百姓非常怀念他。
B.武阳县里有个人带了头母牛在他妻子的娘家一起生活了八九年,母牛生下了十多头小?牛。到了要分居时,妻子娘家人却不肯归还那头牛,那人就请求允济评判,允济公允的解决了这次纠纷。
C.张允济在武阳任职期间,政绩尤其卓异。在武阳县境内,甚至出现了“路不拾遗”的境况,远近之人都称赞张允济。
D.张允济后迁升为高阳郡丞,当叛贼统帅王须拔进攻围城时,城中粮食吃光了,官吏百姓采集槐树叶藁本草充饥,也没有人叛变朝廷。
参考答案:1.C。“质”是质问的意思。2.A。A①人称代词,那个。②指示代词,其中。B连词,相当于“于是”。C将要。D相当于“到”。3.C。①一般陈述句。②省略句。③④是定语后置句。4.①一头一头询问是从哪里来的。②曾经有个赶路的人天亮前就要出发。③只要能返回去取。④官吏百姓心悦诚服。5.C。①表现其以德治县。④写元武县前任长官的态度,从而表现允济的工作才能。6.B。此人原是元武县人,不是武阳县人。
本题解析:[译文]张允济,青州北海县人。隋大业年间为武阳县县令,致力予以德行教育训导民众,百姓很怀念他。元武县与武阳县接壤,县里有个人带了头母牛随他妻子的娘家一起生活了八九年,母牛生下了十多头小牛。到了要分居时,妻子娘家人不肯还给那头牛,元武县衙门几任县令都不能解决过问题,那人就到武阳县请求允济评判,允济说:“你自有元武县令,怎么到这里来告状?”那人泪流不止,把事情的始末都讲了出来。允济于是命令手下人绑了那人,用衣衫蒙住他的头,将他带到他妻子娘家所在的村子去,说是抓住了盗牛贼。张允济召集村人,将村里的牛全部集中在一起,一头一头询问牛是从哪里来的,妻子娘家人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又担心受连累,就指着那头强占来的母牛说:“这是我女婿家的牛,从哪里来的我就不知道了。”允济便揭开牛主人蒙头的衣衫,对他妻子娘家人说:“这就是你女婿,你可以把牛还给他。”妻子娘家人叩头服罪。元武县主管官听说后,都十分惭愧。张允济还曾在路途中遇到一个种葱的老妇人,搭了一座圆形草房在那里守葱,允济对老妇人说:“你只管回去,不要不厌其烦地守着,如果遇到盗贼,应当来报告县令。"老妇人听从了他的劝告。回家住了一夜,那葱就丢失了很多。老妇人把情况告诉了他,他便把葱地十里之内的全部男女都集中起来,一个个到跟前来检验查问,果然找到了盗葱的人。曾有个赶路的行人,天亮前就出发,把衣衫掉到了路上,走了十几里才发觉,有人对他说:“我们这武阳县境内,路不拾遗,只要能返回去取,东西一定在。”正如先人所说,果然找到了衣衫。远近之人都称赞允济,他的政绩尤其卓异。
允济后迁升高阳郡丞。当时没有郡将,允济独自统领大郡,官吏百姓心悦诚服。当叛贼统帅王须拔进攻围城时,城中粮食吃光了,官吏百姓采集槐树叶藁本革充饥,竟然没有人叛变。贞观初,积功升任刑部侍郎,封爵武城县男。后出京任幽州刺史,不久去世。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蔡景历字茂世,济阳考城人也。景历少俊爽,有孝行,家贫好学,善尺牍,工草隶。为海阳令,政有能名。
陈武帝镇朱方,素闻其名,以书要之。景历对使人答书,笔不停辍,文无所改。帝得书,甚加钦赏,即日授征北府中记室参军,仍领记室。
衡阳献王昌为吴兴太守,帝以乡里父老,尊卑有数,恐昌年少接对乖礼,乃遣景历辅之。承圣中,还掌记室。武帝将讨王僧辩,独与侯安都等数人谋之,景历弗之知。部分既毕,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辞义感激,事皆称旨。及受禅,迁秘书监、中书通事舍人,掌诏诰。
文帝即位,复为秘书监,舍人如故。以定策功,封新丰县子,累迁散骑常侍。文帝诛侯安都,景历劝成其事,以功迁太子左卫率,进爵为侯,常侍、舍人如故。
太建五年,都督吴明彻北侵,所向克捷,大破周梁士彦于吕梁,方进围彭城。时宣帝锐意河南,以为指麾可定,景历称师老将骄,不宜过穷远略。帝恶其沮众,大怒,犹以朝廷旧臣,不加深罪,出为豫章内史。及吴明彻败,帝追忆景历前言,即日追还,以为征南鄱阳王谘议。数日,迁员外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复本爵封,入守度支尚书。旧式拜官在午后,景历拜日,适逢舆驾幸玄武观,在位皆侍宴,帝恐景历不预,特令早拜,其见重如此。
卒官,赠太常卿,谥曰敬。十三年,改葬,重赠中领军。祯明元年,车驾亲幸其宅,重赠景历侍中、中抚将军,谥曰忠敬,于墓所立碑。
景历属文,不尚雕靡,而长于叙事,应机敏速,为当时所称。有文集三十卷。
(选自《南史·卷六十八·列传五十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书要之 要:邀请
B.仍领记室领:兼任
C.所向克捷克:战胜
D.景历称师老将骄老:年迈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蔡景历“善尺牍”的一组是(3分)( )
①素闻其名,以书要之
②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
③辞义感激,事皆称旨
④谥曰忠敬,于墓所立碑
⑤不尚雕靡,而长于叙事
⑥中书通事舍人,掌诏诰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蔡景历年少时英俊清朗,具有孝顺的品行,家贫好学,善文辞,善写草书和隶书。善文辞这一长处,成为他以后步入仕途的有利条件。
B.由于陈武帝的信任,蔡景历被派辅佐衡阳献王陈昌,他还参与了讨伐王僧辩的计划的制订,并起草征讨檄文,内容都符合武帝的旨意。
C.蔡景历有为政才能,深受皇帝器重。担任海阳令时,就以能干著名。太建五年,皇帝特意下令更改蔡景历封官时间,以便让他参加宴饮。
D.蔡景历死在任上,追赠太常卿。后来又两次追赠,祯明元年,皇帝车驾亲到他的宅第,并在墓地为他立碑,这些都是为了表彰他尽忠国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以乡里父老,尊卑有数,恐昌年少接对乖礼。(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恶其沮众,大怒,犹以朝廷旧臣,不加深罪。(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1)陈武帝因为乡里父老,(长幼)尊卑讲究礼数,担心陈昌年少(不懂事),接待应对时违背了礼数。(2)宣帝憎恶他挫伤士气,大怒,但还是因为他是朝廷旧臣,不给予严厉处罚。
本题解析:
小题1:老:疲乏。
小题2:①说的是陈武帝欣赏蔡景历;④说的是皇帝追封蔡景历;⑥说的是蔡景历担任的官职。
小题3:“参与了讨伐王僧辩的计划的制订”错误。
小题4: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