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8 17:33:19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少壮不努力,?。(《乐府歌辞·长歌行》) (2)星垂平野阔,?。(唐·杜甫《旅夜书怀》) (3)?,柳岸花明又一村。(宋·陆游《题西山村》) (4)绳锯木断,?。(《汉书》)
参考答案: (1)老大徒伤悲?(2)月涌大江流?(3)山重水复疑无路?(4)水滴石穿
本题解析: 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归嵩山作① (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嵩山:又名嵩高山,在登封县(今属河南省)北,为五岳的中岳。作者开元中期曾隐居于此。②长薄:指随山麓延伸的林木丛。薄,草木丛生。 小题1:王维与 ?齐名,皆为盛唐?诗派的代表。(2分) 小题2:对此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勾勒了一幅“清溪映带绵延丛林、车马行进悠然从容”的图画。 B.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营造出苍茫凄清的意境。 C.尾联表达诗人终于归隐嵩山脚下,断绝世俗交往的淡泊情怀。 D.从全诗看,诗人的感情经历了从孤寂清冷到萧瑟凄凉再到闲适自得的变化。
| 小题3:诗的颔联颇受世人推崇,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孟浩然?山水田园 小题2:D 小题3:移情入景,用拟人手法写出流水、暮禽的情意,景象生动。人向山里行,水自谷中出,似是有意相迎:天色向晚,暮鸟投林,似是与诗人结伴归山。这样写大大增强了归隐者与大自然的和谐感,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情怀。(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文学常识题目,要记住唐代的诗歌流派和代表人物,比如山水田园派的王维、孟浩然,边塞的高适、岑参。 小题2:这是一道诗歌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涉及到诗歌的意象、意境、手法、情感、风格等,命题式一般错误选项中有明显的“硬伤”,或意境不对、或情感错误、或情景游离,抓住这些即可找到答案。此题选项D“感情经历了从孤寂清冷到萧瑟凄凉再到闲适自得的变化”,实际上情感的变化过程是: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 小题3:这是一道手法的题目,手法主要从三个方面回答,主要是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动静、虚实等)、修辞(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抒情方式一般集中于全诗,表现手法集中于某联,修辞集中于某联,此题颔联主要从修辞和情景关系的角度回答,修辞是拟人,情景关系先描述景,然后回答境,最后点明情。注意最后一定要落实到意境和情感上来(也就是效果)。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6分) 满庭芳 秦观?宋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1)?本诗中“山抹微云”中“抹”字历来为人称颂,请根据语境进行赏析。(3分) (2)?试简要分析此词情景交融的写法。(3分)
参考答案:(1)“抹”字写出了林外的山痕和山间的云迹,诗中有画;“抹”字突显云淡山远之貌,与后文“天粘衰草”一同勾勒出一片暮霭苍茫的境界,渲染了离别的愁绪。(3分) (2)此词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表现男女分别时难分难离的情状。借助景物渲染凄恻哀怨的离情,如开篇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为全诗笼罩上浓浓的苍凉的气氛,诗人又借“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的景物描写,通过“移情”表现手法抒发了悲凉的心境。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还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写作背景]韩愈晚年因上《谏佛骨表》,触犯“人主之怒”,差点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1)“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联描述了什么景况?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3分) (2)《寄韩潮州愈》为贾岛读了韩诗后有感而作的,有人说,贾诗酷似韩诗的和诗,真是“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请分析“同心之言”的具体表现。(5分)
参考答案:(1)描述了道路的险阻和到任后的景况,抒发了作者深沉的关切之情。 答题分析:“峰悬驿路”写了道路险阻。望不到尽头的驿路,盘山而上,好像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上,这是途中景况。“海浸城根”则说处境凄苦。潮州滨海,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老树为之含秋,这是到任后的景况。“残云断”内含人虽隔断,两心相连之意;“老树秋”则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慨。在物景烘托中透露作者深沉的关切心情。 (2)①诗的首联,说自己的心早已与韩愈同乘兰舟,水宿风餐,一直流到岭南潮水的尽头了。表达了甘愿陪同韩愈受苦的深厚友情。(答案要点:心随) ②颔联写自己读了韩愈的诗后,以书信相慰藉,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答案要点:书信,慰藉) ③颈联写了道路险阻,处境艰苦,与韩诗的颈联似在互诉衷曲,表现了深深的理解与关切之情。(答案要点:理解,关切) ④尾联针对韩愈“对收吾骨瘴江边”一语,一反其意,以美好的憧憬对韩愈进行安慰和祝愿。(答案要点:反其意,祝愿) 此诗首联写意,次联写实,三联写悬想,尾联写祝愿,而通篇又以“此心”二字为契机,抒写了深挚的友情。八句诗直如清澄的泉水,字字句句均从内心发出,真是“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二点给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偶见 [明]徐祯卿 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 可奈玉鞭①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 [注]①玉鞭:马鞭。 (1)诗中“留不住”指留不住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留不住”指留不住落日,留不住匆匆而逝的时光。行进在曲折的深山小路上,孤独寂寞,偶见路旁灼灼的桃花,不禁春兴大起,惊喜异常。本应驻足留恋,无奈天色将晚,红日西斜,手中的马鞭也奈落日不得,只能催马匆匆行路,空留美景于身后。全诗表现了诗人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心情。(意对即可) (2)春恨。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不禁引发诗人对春天的怅恨之情,引发对人生缺憾的悲慨,落日留不住,美景留不住,韶华易逝。而漂泊天涯的游子,又不知经历过多少回的离愁别恨。“春恨”二字,将旅途偶见的感触升华,扩大了诗的内涵。(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