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送李端
卢纶(唐)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①何处期。
注①风尘:指社会动乱。
小题1:试赏析颔联“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之境。(3分)
?
小题2:“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联系全诗分析诗人之“悲”。(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二联写送别的情景,紧扣“悲”字。写友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去,阴云密布,这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诗人驻足目送,归来时已是暮雪霏霏。(1分)渲染出无限阴冷凄凉的环境气氛。(1分)烘托主客别离时依依惜别时的悲凉之情。(1分)
小题2:①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的感伤;②送别友人之悲:与友人离别,直言“正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更写出彼此的思念;③自伤身世之悲:“少孤为客早”挟持了作者少年失亲,背井离乡的孤独与哀伤;④社会动乱之悲:“风尘何处期”写出了因社会动荡,与有人相见无期的痛苦。
本题解析:
小题1: 答题时要先解释颔联的意思,然后再用合适的题概括话面特点,最后归纳思想感情。类似题答题步骤就是以上三步。注意渲染、烘托这些关键术语的使用。
小题2: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抓住诗中“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少孤为客早”这些诗句与注释中对“风尘:指社会动乱”的解释揣摩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古诗文阅读
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小题1:赏析这首词在摄取景物上的特点,并探究词人在词中蕴含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他人抒写羁旅愁思,往往摄取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范仲淹却反其道而行之,摄取阔远而艳丽的景物来表达。这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开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另一方面,又使下片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触发下发展到最高潮,所抒之情柔而有骨,挚而不颓。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小村?
梅尧臣?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谩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梅尧臣曾提出:诗要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你用简洁的话语写出诗中的"难写之景"和"言外之意"。?
参考答案:第三四句描写水灾后村中凄凉情景。三句写村中无粮,从鸡子寻食落笔:寒鸡偶然寻得食物,还呼唤它的伙伴。言外之意,百姓在痛苦中煎熬,生活极其艰难。四句画面是:村中老人无衣遮体,还抱着孙子,用自己的身体为孙儿取暖。诗中没有写青壮年,暗示村中人口稀少,青壮年流离外地谋生了。第七八句是写沙洲村上人家尽管灾后如此凄凉,他们还是被谬误地编入交租的户籍。诗人融情于事,咏而不评,对穷苦灾民同情之心让人意会。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疑神看着银烛青烟;
(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3题。
赤 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
,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
3.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对仗(或:对偶)
2.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3.“略”。(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