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8 17:33:19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送李端
卢纶(唐)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①何处期。
注①风尘:指社会动乱。
小题1:试赏析颔联“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之境。(3分)
?
小题2:“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联系全诗分析诗人之“悲”。(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二联写送别的情景,紧扣“悲”字。写友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去,阴云密布,这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诗人驻足目送,归来时已是暮雪霏霏。(1分)渲染出无限阴冷凄凉的环境气氛。(1分)烘托主客别离时依依惜别时的悲凉之情。(1分)
小题2:①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的感伤;②送别友人之悲:与友人离别,直言“正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更写出彼此的思念;③自伤身世之悲:“少孤为客早”挟持了作者少年失亲,背井离乡的孤独与哀伤;④社会动乱之悲:“风尘何处期”写出了因社会动荡,与有人相见无期的痛苦。


本题解析:
小题1: 答题时要先解释颔联的意思,然后再用合适的题概括话面特点,最后归纳思想感情。类似题答题步骤就是以上三步。注意渲染、烘托这些关键术语的使用。
小题2: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抓住诗中“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少孤为客早”这些诗句与注释中对“风尘:指社会动乱”的解释揣摩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古诗文阅读
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小题1:赏析这首词在摄取景物上的特点,并探究词人在词中蕴含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他人抒写羁旅愁思,往往摄取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范仲淹却反其道而行之,摄取阔远而艳丽的景物来表达。这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开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另一方面,又使下片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触发下发展到最高潮,所抒之情柔而有骨,挚而不颓。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小村?
梅尧臣?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谩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梅尧臣曾提出:诗要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你用简洁的话语写出诗中的"难写之景"和"言外之意"。?


参考答案:第三四句描写水灾后村中凄凉情景。三句写村中无粮,从鸡子寻食落笔:寒鸡偶然寻得食物,还呼唤它的伙伴。言外之意,百姓在痛苦中煎熬,生活极其艰难。四句画面是:村中老人无衣遮体,还抱着孙子,用自己的身体为孙儿取暖。诗中没有写青壮年,暗示村中人口稀少,青壮年流离外地谋生了。第七八句是写沙洲村上人家尽管灾后如此凄凉,他们还是被谬误地编入交租的户籍。诗人融情于事,咏而不评,对穷苦灾民同情之心让人意会。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疑神看着银烛青烟;
(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3题。
赤 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
3.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对仗(或:对偶)
2.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3.“略”。(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