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八)
2019-06-28 17:50:01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陈若拙字敏之,幼嗜学。尝持书诣晋邸,太宗嘉其应对详雅,将縻以府职,若拙恳辞。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鄂州,改太子右赞善大夫,知单州。以能政,就改太常丞,迁监察御史。益州系囚甚众,太宗览奏讶之,召若拙面谕委以疏决,迁殿中侍御史、通判益州。淳化三年,就命为西川转运副使,未几,改正使。部送刍粮至塞外,优诏奖之。
  入为盐铁判官,转工部郎中,与三司使陈恕不协。求徙他局,改主判开拆司。车驾北巡,命李沆留守东京,以若拙为判官。河决郓州,朝议徙城以避水患,命若拙与阎承翰往规度,寻命权京东转运使,因发卒塞王陵口,又于齐州浚导水势,设巨堤于采金山,奏免六州所科梢木五百万,民甚便之。河平,真授转运使。召还,拜刑部郎中,知潭州。时三司使缺,若拙自谓得之。及是大失望,因请对,言父母年老,不愿远适,求纳制命。上怒,谓宰相曰:“士子操修,必须名实相副,颇闻若拙有能干,特迁秩委以藩任,而贪进择禄如此。往有黄观者,或称其能,选为西川转运使,辄诉免,当时黜守远郡。今若拙复尔,亦须遣降。凡用人,岂以亲疏为间?苟能尽瘁奉公,有所树立,何患名位之不至也?”乃追若拙所受告敕,黜知处州,徙温州。代还,复授刑部郎中,再为河东转运使,赐金紫。
  会亲祀汾阴,若拙以所部缗帛、刍粟十万,输河中以助费,经度制置使陈尧叟言其干职,擢拜右谏议大夫,徙知永兴军府。时邻郡岁饥,前政拒其市籴,若拙至,则许贸易,民赖以济。又移知凤翔府,入拜给事中、知澶州。蝗旱之余,勤于政治,郡民列状乞留。天禧二年,卒,年六十四。录其子映为奉礼郎。(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有删改)
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若拙“为官善于治事”的一组是(? )
①解褐将作监丞 
②部送刍粮至塞外 
③若拙自谓得之 
④或称其能 
⑤输河中以助费 
⑥若拙至,则许贸易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④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拙曾持书信到太宗府见太宗。得到太宗赏识,但他谢绝了太宗的提拔,后来凭自己的才学考中进士,获得官职。
B.郓州黄河决口,若拙派士兵堵塞王陵口,又于齐州疏导河流,修建堤坝,并上奏免除六州百姓按规定应缴纳的梢木。
C.若拙自认为才干超过三司使,应该补三司使的空缺,却没有如愿。他在失望之余找借口不去,惹怒太宗而被贬黜。
D.若拙任地方官,准许贸易,帮助邻郡百姓度过饥荒时期;在蝗灾、旱灾之后,尽心处理政事,受到百姓爱戴。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
B.璧有瑕,请指示王。
C.于是相如前进缶。
D.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①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面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问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②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人皆遥避之。怒则呼其群,持械圜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单,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之,庸可留平?石勒欲杀石虎③,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本文有删节)
  [注]①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②窜名:冒领空名。③石勒:人名,后赵人。石虎:石勒侄。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苟其职之不——举:称  
B.再四皆不——然:这样  
C.之则狗也——烛:照
D.且数十——武:步
2.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冉氏烹狗原因的一组是
[? ]

①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  
②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  
③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  
④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  
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  
⑥县人冉氏,有狗而猛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②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  
B.刘位东因冉氏狗虽凶猛但可“防盗”而欲劝其勿杀。  
C.作者借“冉氏烹狗”一事抨击了那些市井无赖之徒。
D.石勒听从母亲的劝告未杀石虎,结果石氏反受其害。
4.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冉氏以是颇患苦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A 
4.(1)冉氏因此很厌恶这条狗。
  (2)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是因为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郭翻字长翔,武昌人也。翻少有志操,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 家于临川,不交世事,惟以渔钓射猎为娱。居贫无业,欲垦荒田,先立表题,经年无主,然后乃作。稻将熟,有认之者,悉推与之。县令闻而诘之,以稻还翻,翻遂不受。尝以车猎,去家百余里,道中逢病人,以车送之,徒步而归。而渔猎所得,或从买者,便与之而不取直,亦不告姓名。由是士庶咸敬贵焉。
尝坠刀于水,路人有为取者,因与之。路人不取,固辞,翻曰:“尔向不取,我岂能得!”路人曰:“我若取此,将为天地鬼神所责矣。”翻知其终不受,复沉刀于水。路人怅焉,乃复沉没取之。翻于是不逆其意,乃以十倍刀价与之,其廉不受惠,皆此类也。
《晋书?隐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辟:征召
B.经年无主,然后乃作经年:一年
C.路人不取,固辞固:坚决
D.翻于是不逆其意逆:接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徒步而归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C.乃复沉没取之
良乃入,具告沛公
D.其廉不受惠,皆此类也
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上文中反映郭翻自甘淡泊的一组句子是(?)(3分)
①辞州郡辟 ②不交世事,惟以渔钓射猎为娱 ③欲垦荒田,先立表题,经年无主,然后乃作 ④道中逢病人,以车送之 ⑤渔猎所得,或从买者,便与之而不取直,亦不告姓名 ⑥复沉刀于水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D(逆:违背)?
小题2:C(A的/定语后置标志;B表修饰连词/表顺承连词;C于是;D代词,他/语气副词,大概)
小题3:C(①是反映郭翻不愿做官;②是反映他不理俗物;⑤是反映他不重钱财)
附参考译文:
郭翻字长翔,是武昌人。郭翻年少时就很有志向,常推辞官府的征召和社会贤达的举荐,不去做官。安家于临川,不管世事,只以钓鱼打猎为乐。生活清贫无以为业,想开垦一块荒地。于是先在上面立了一块标志,一年来,地无人认领,他才进行耕种。稻谷快熟时,有人来认领这块地,于是郭翻将稻谷也一起还他。县令知道这件事,责问认领人,要他把稻谷还给郭翻,郭翻不接受。郭翻曾经驾车去打猎,距离家有一百多里,路上遇到病人,就用车送病人,自己步行回家。郭翻打的鱼,捕的禽兽,有人向他买,他便随手给了人家,不但不要钱,连自己的姓名也不向买主和外人显示。由此士人和百姓都很敬重他。并认为他很高尚。
郭翻曾经掉刀于水中,有过路人下水为他捞上岸,他于是把刀送给这个人,这个人不接受,坚决推辞,郭翻说:“你如果不捞上来,我怎么能得到呢!”这个人说:“我若接受这把刀,将被天地鬼神责骂了。”郭翻看到他最终不肯拿走刀,于是把刀又丢到水中,这个人觉得不可理解,就又下水把刀捞上来。郭翻于是不再违背这个人的心意,就拿出十倍于刀的价钱给这个人。郭翻清正廉洁不愿受人恩惠,大都是这样。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从之,完善自己,还要乐于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