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七)
2019-06-28 17:54:58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娇绕。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莽莽”,本指草木茂密的样子,这里形容大雪无边无际的样子。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竞”,争着。“折腰”低头弯腰,与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中的“折腰”,意思相同。
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稍逊”,稍微差一点。“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采。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在一定的时代中,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诗中指当今时代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描写,情景交融,动静相济,词韵俱佳,构成了一幅极妙的北国雪景图。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是过渡句,传统称为“过片”,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个“惜”字,表达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历史功绩的否定,他们远远不能与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相比。
D.这首词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写景、抒情、议论紧密融合,构成雄浑博大的意境。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子无良媒。(《诗经·氓》)
(2)采之欲遗谁,?。(《涉江采芙蓉》)
(3)所以动心忍性,?。(《孟子二章》)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蜀道难》)
(5)?,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6)谨庠序之教,?。(《寡人之于国也》)
(7)落红不是无情物,?。(《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8)羽扇纶巾,谈笑间,?。(《念奴娇·赤壁怀古》)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庭?芳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
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
椽。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
我醉时眠。
1.上阕写的是何时的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上阕用了什么典故(请写明作者、篇目和原句)?(5分)?
2.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小题1:本诗作者着意写下一个“断”字,它有哪些含义?(5分)
小题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却不同,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5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醉歌(其九)
汪元量
南苑西宫棘露牙,万年枝①上乱啼鸦。
北人②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
【注释】①万年枝:即冬青树。②北人:这里指元朝士兵。
小题1: 前两句诗描写了一种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诗人在第四句集中写一个细节,有何深意?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1936年2月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