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疏木”是怎样一个意象?整句话该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疏木”是霜后凋零的树木。这句话的意思是稀疏的树木枝头孤零零的挂着几点残星。表示出行之早。
(2)诗人的心境是轻松愉悦的。有直接表现:尽管霜重天冷,但诗人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间接表现: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
(主观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无衣》,然后回答问题。
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①。王于兴师②,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③。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④!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①袍:长衣。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
②兴师:出兵。
③泽:同“襗”内衣,指今之汗衫?
④作:起。
1.章诗的开头形式相同,只变换几个字,这属于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章结句“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怎样体现诗意上的逐层递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是往的意思,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从思想到行动到真正奔赴战场,诗意不断递进。
2.使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同时强化了诗歌的情感。由于更换了词语,内容就更加丰富,诗意得到发展。每章第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①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②。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②煮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煮。
(1)试结合全诗分析首句的“冷”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冷”字是全诗写景叙事抒情的关键。首句写郡斋天气的冷,联想到山中天气的冷;由天气的冷,联想到在山中艰苦修炼的朋友的孤独、凄冷。于是诗人欲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慰藉。通过一个“冷”字,虚实结合,把诗人对山中朋友的想念很巧妙地表达了出来。(未答到最后一点,但前面各点的分析较具体,也可以)
(2)作者的感情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写山中道人的种种活动,想送酒去安慰都是这种情感的表现。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即作者心中的寂寞之情。“郡斋冷”两句抒写,可以看到诗人身处郡斋的寂寞,想送酒去安慰山中的道士,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们而无可奈何;而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终于无从化解。(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题目。
帐?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 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小题1:诗歌的颔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边地景物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诗人在尾联中为什么说“空相寄”?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动静角度:“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②视听角度:“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听觉和视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③色彩角度:“白”“黄”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单调。
小题2:原因:妻子即便寄来了春装,但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春衣”无法穿在身上。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首先要明确描写的角度:视角上的远近高低,顺序上的前后左右,声音上的寂静和喧闹,色彩上的清冷与绚丽。然后再结合颔联找出角度具体分析。
小题2:“空相寄”一个“空”字,就是“白”寄了,寄了也没用的意思。已经是五月份了,家里面的妻子寄来春衣,但是根本没有用了。说明家人并不清楚诗人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独处边塞无人相知的孤独寂寥。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
(2)?,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
(5)定乎内外之分,?。《逍遥游》
(6)?,内无应门五尺之童。《陈情表》
参考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 (2)落霞与孤鹜齐飞?(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5)辩乎荣辱之境?(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悟”“鹜”“沮”“抟”“扶摇”。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