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赵令畤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①青门,今宵雨魄云魂②。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释]①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②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
(1)“搓得鹅儿黄欲就”中“搓”将柳树变化描写得生动有趣,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用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春风吹拂、柳叶初生的情状。
(2)“去年”、“今宵”对比,表达物是人非之感;“一生憔悴”、“几个黄昏”对比,表现了诗人的相思之苦,突出情之摧人。(意对即可)
(3)“春风”领起上片,描写春风吹拂中的清和明丽的自然景物(或:点明时令);“依旧”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为下片“去年”、“今宵”的对比做铺垫。(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代词作,联系其写作背景,然后回答问题。(8分)
念奴娇·家信至有感
【清】吴兆骞①
牧羝沙碛。待风鬟,唤作雨工行雨。不是垂虹亭②子上,休盼绿杨烟缕。白苇烧残,黄榆吹落,也算相思树。空题裂帛,迢迢南北无路。
消受水驿山程,灯昏被冷,梦里偏叨絮。儿女心肠英雄泪,抵死③偏萦离绪。锦字闺中,琼枝④海上,辛苦随穷戍。柴车冰雪,七香金犊⑤何处?
【注】①吴兆骞(1631-1684),字汉槎,江南吴江(今属江苏)人。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旋以科场蜚语舞弊案,受到牵连,遣戍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二十三年。
②垂虹亭,吴江名胜。
③抵死,终究,总是。
④琼枝,即玉树、琼树,常用以比喻美好的人物。
⑤七香金犊,用多种香料涂饰过的,让金黄色的小牛驾着走的车。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答:?
(2)古人说“儿女情长,则英雄气短”,“儿女情”与“英雄气”似乎是对立的。这首词中作者却说“儿女心肠英雄泪”,两者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1分)。上片以塞北的荒凉与江南的繁华对比,以突出谪戍生活的艰苦。下片以梦境的温存与现实的残酷对比,以抒发其两地相思的深厚感情。(3分)(也可以答“虚实结合”)
(2)这里的“心肠”和“泪”,不是分属于“儿女”与“英雄”的,而是合指词人自己。(1分)儿女离别之情,英雄失意之泪,一直在困扰着作者,折磨着作者。(3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雨
杜牧
连云接塞添迢递①,洒幕侵灯送寂寥。
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
【注】①迢递:遥远。
小题1:赏析首句中“添”字的妙处。(4分)
小题2:诗歌是如何写“雨”的?请以末两句为例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雨水迷蒙,天地间似乎连成一体,给作者增添了距离遥远的感觉。(2分)“添”字看似不合乎实,但又实实在在地写出孤客的漂泊之感。(2分)
小题2:(4分)末两句通过听觉来写雨(或侧面描写)。(2分)之所以知道“窗外有芭蕉”,是因为一夜雨声不绝于耳而致孤客“一夜不眠”,这种声音加剧了孤客内心寂寥、凄清之感。(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表现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添”,在句子中是增添的意思。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描写雨水迷蒙,天地相连,给人增添了距离遥远的感觉。一个“添”字表现出了作者漂泊寂寞的心境。
小题2: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感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关键词来理解。“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一句中没有“雨”字,但通过“一夜不眠”“耳”“窗外芭蕉”就让人联想到了一夜雨打芭蕉的情景,给人以画面感。在表现手法方面,可以从侧面描写或者从听觉来描写雨的角度作答。写景是为了写情,作者从侧面来写一夜雨声,衬托了内心孤寂凄凉之感。所以答题时,可从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两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两首诗均为七言律诗,赵诗为宦游长安时所作,而俞诗为仕宦失意后隐逸扬州时所作。翡翠:翠鸟。
(1)两诗均按“望”字组织题材,景中寓情。赵诗紧扣“秋”字,绘出了一幅深秋拂晓图:云雾飘游,残星寥落,归雁横天,长笛幽怨,红莲凋谢,显出一派凄迷清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内心孤寂伤感的愁思。而俞诗?。
(2)两诗分别以议论和感叹的笔触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情怀,点明诗歌主旨。赵诗中“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是说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借典故抒写了诗人思念故园、毅然归隐的心情。俞诗中?。
参考答案:(1)紧扣“闲”字,绘出了一幅深秋水村图:画船静泊沙滩,隔岸衰草迷蒙,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溪云淡淡,渔屋迷离,酒旗招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朦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
(2)“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是说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用对比表达了诗人鄙弃浑浊官场,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
本题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诗眼”。诗眼可以是整首诗某一句中揭示诗的主旨的凝聚点的那个字,也可以是传神的动词,富有情韵形容词,巧用辞格的其他词语。
(2)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情感内容。一般情况下诗歌都是卒章显志,即最后一句是诗歌的思想主题,中心。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
参考答案:(1)傍晚?西风(2分)
(2)拟人表现手法。(1分)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2分)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2分)
本题解析:(1)“两竿落日”“入暮”可见是傍晚;“背西风”“得一西风”可见都是写“西风”。(2)“背西风”“犹愁热”“深藏碧伞中”都是拟人的手法。“相倚恨”中的“恨”点明情感所在;第二首诗“细草摇头”“荷花愁热”“低面深藏”给人以活泼、调皮、娇羞之态。
点评:诗歌的比较阅读最关键的是要找到有相似点但又有细微区别的诗歌,本题所选材料很好,内容相近,但情感截然不同,命题者好命题,学生答题也有话可说,不至于答空话、套话。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