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28 18:16:19 【

1、阅读题  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错字漏字不得分,共5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沁园春·长沙》)
(2)?,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3)由此观之,?。王曰:“善。”(《邹忌讽齐王纳谏》)
(4)人非圣贤,??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5)《荷塘月色》中描写荷香的通感句:???


参考答案:
(1)粪土当年万户侯
(2)人生易老天难老
(3)王之蔽甚矣
(4)孰能无过
(5)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本题解析:(1)粪土当年万户侯 (注意“侯”字的写法)
(2)人生易老天难老
(3)王之蔽甚矣(注意“蔽”字的写法)
(4)孰能无过(注意“孰”字的写法)
(5)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画?石?
刘商
苍藓千年粉绘传,坚贞一片色犹全。
哪知忽遇非常用①,不把分铢补上天!
注:①非常用:指补天的用处。《列子》曾记载女娲曾经炼五彩之石补天。
小题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4分)
答:??
??
小题2:题画诗往往是言在画中,意在画外,与画互补。既要写出画面内容,又要传达更深远的意义。那么这首诗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象征手法(托物言志)。用历经千年磨练、志向高远却始终得不到补天机会的石头象征或寄托自己怀才不遇。(4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小题1:诗人借石自喻,抒发了自己欲整顿乾坤却抱负不得实现的悲愤之情。(4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11分)
   ?南 歌 子
[宋]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①,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 ①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
小题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词的下阕描写了哪些事情?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疏雨飘洒,微风轻拂,繁茂幽深的树丛中黄鹂啼鸣,宽阔的水田里白鹭飞翔,(3分)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充满生机的夏日风光图。(2分)
小题2:词人一连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2分)但饮酒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寂寂长昼,词人以昏睡“相宜”来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这些都表现了词人心中的孤寂无聊。(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回答此题,要先根据诗句内容确定所写画面的时间(指季节,或指一天的早、中、晚)和物象(包括人和物)和气候。词的上阕写了疏雨、微风、夏木、黄鹂和白鹭,答题时只要根据诗意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先做具体描述,再再做总体归纳即可。
小题2:根据诗句内容,下阕写了酒醉、下棋、昼卧、题诗几件事,其中所表达情感则应从喝的什么酒、同什么人下棋、为什么说“日常偏于睡相宜”、为什么在芭蕉叶上题诗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毛泽东一首七绝,完成后面的题目。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1)人们一直对诗中的“劲”字备加赞赏,请分析为什么。(2分)
(2)诗的结尾句“无限风光在险峰”蕴含了丰富的哲理,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1)“劲”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松树的外在形象,而且概括了松树的内在精神——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松树都顽强地把根扎进岩缝里,蓬蓬勃勃地生长的精神。也体现出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不畏强敌、敢于斗争,表现了崇高的气节和英雄气概。(意思对即可)(2)只有不畏艰险沿着崎岖小路,勇于攀登,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看到人间美妙的风光。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亦如此。在历史的进程中,只有历经曲折坎坷,不懈努力,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南柯子?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小题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小题2:试分析“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的写景角度。(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并作分析即可得分)
小题2:(2)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2分)“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远处一带青山,偶尔可以听见“数声啼鸟”,这对感触特多,凡心未尽的词人来说,却似乎觉得啼鸟在怨年光的易逝,青春易老了。这便是词人的心理情感移入到鸟啼声所引起的移情联想。由鸟的啼怨,词人不期而然地涌起又是“凄凉时候”,又是“远在天涯”的感叹了。这是词人长期的漂泊以及对这种生活的厌倦情绪的反映。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这里词人由眼前景而追忆往昔事,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
点评: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可以是诗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解。这些内容,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
小题2:紧扣提干范围“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应该从写景的角度考虑,“青山远”很显然是远景,“路带沙”是近景。
点评:诗歌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