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28 18:17:23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乙)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谊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痛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选自《贾谊论》) 1.下列与“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的“属”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张)衡少善属文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贵阳以东属于(孙)权 D.而养游侠私剑之属 2.“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中“闻”所领的文字是(? ) A.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 B.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 C.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 D.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3.作者引用苻坚得王猛这个事例的目的是(? ) A.赞扬王猛明智,善于发现苻坚这样的人才。 B.赞扬苻坚聪明,善于发现王猛这样的人才。 C.说明只有尽斥旧臣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D.说明只有聪明通达头脑清醒的君主才能充分发挥贤才的作用。 4.读李商隐《贾生》诗,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A.本诗主旨与甲文相似,赞扬贾生因才能而受到重用。 B.本诗主旨与乙文相似,既赞贾生之才能,又指出其不足。 C.本诗主旨与两文都不相同,讽刺贾生只会谈鬼神之事。 D.本诗主旨与两文都不相同,讽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
参考答案:1.A 2.C 3.D 4.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王珪 ,字叔阶,太原祁人也。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开皇末,为奉礼郎。及颇坐汉王谅反事被诛, 当从坐,遂亡命于南山,积十余岁。 高祖入关,除太子(李建成)中舍人,寻转中允,甚为太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嵩州。建成诛后,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代高士廉为侍中。太宗尝闲居与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之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 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太宗曰:“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问其父老曰: “郭何故亡?”父老曰: “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窃以圣心为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时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教宫人声乐不称旨,为太宗所让。 珪及温彦博谏曰:“孝刊、妙解音律,非不用心,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以惑陛下视听。且孝孙雅士,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臣恐天下怪愕。”太宗怒曰:“卿皆我之腹心,当进忠献直,何乃附下罔上,反为孝孙言也!”彦博拜谢,珪独不拜曰:“臣本事前宫,罪已当死。陛下矜恕性命,不以不肖,置之枢近,责以忠直。今臣所言,岂是为私?不意陛下忽以疑事诮臣,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而罢。翌日,帝谓房玄龄曰:“自古帝王,能纳谏者固难矣。昔周武王尚不用伯夷、叔齐,宣王贤主,杜伯犹以无罪见杀,吾夙夜庶几前圣,恨不能仰及古人。昨责彦博、王珪,朕甚悔之。公等勿以此而不进直言也。 十三年,遇疾,寻卒,年六十九。 (选自旧唐书) 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指示之曰 指示:指给……看 B.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 顾问:回头问 C.臣本事前宫 本事:本来侍奉 ?D.不以不肖 不肖:没有才能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何乃附下罔上?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①齐桓公之郭?②吾将酮良人之所之也 C?①帝默然而罢?②劳苦而功高如此 D. ① 反为孝孙言也?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珪的叔叔王颇是当时的大儒,很欣赏王珪,后来,王珪受叔叔的牵连躲在南山避罪十余年。 B.王珪曾侍奉东宫太子李建成,很得太子信任。建成被杀后,王珪又侍奉唐太宗,继续为官,但很多时候,太宗对他还是心存戒备的。 C.王珪借古事劝谏君主,唐太宗虽不采纳,但是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D.本文成功塑造了敢于劝谏君主的“谏臣” 王珪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唐太宗善于反思、勇于自责的一面。
参考答案: 6、B 7.C 8.B
本题解析: 6、顾问:咨询、询问 7.前一个“而”表“修饰”;后一个表“并列”。A项中两个“乃”均为副词,译为“竟然”。B项中两个“之”均为动词,译为“到”、“去”。D项中两个“为”均为介词,译为“替”。 8.“太宗对他还是心存戒备的”不合原文的意思。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西曹主簿,举秀才,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夫妻共乘薄笨车,出市买易,周用之外,辄以施人。为村里所诬,一年三输公调,求辄与之。有人尝认其所着屐,笑曰:“仆着之已败,令家中觅新者备君也。”此人后田中得所失屐,送还之,不肯复取。 元嘉初,征为秘书郎,不就。临川王义庆、衡阳王义季镇江陵,并遣使存问。凝之答书,顿首称仆,不修民礼。人或讥焉。凝之曰:“昔老莱向楚王称仆,严陵亦抗礼光武,未闻巢、许称臣尧、舜。”时戴颙与衡阳王义季书,亦称仆。荆州年饥,义季虑凝之喂毙,饷钱十万。凝之大喜,将钱至市门,观有饥色者,悉分与之,俄顷立尽。性好山水,一旦携妻子泛江湖,隐居衡山之阳。登高岭,绝人迹,为小屋居之;采药服食,妻子皆从其志。元嘉二十?五年,卒,时年五十九。(选自《宋书·隐逸列传》?) 1.下列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里重其德行 重:看重。 B.并遣使存问 存:保全。 C.一旦携妻子泛江湖 泛:渡、游。 D.登高岭,绝人迹 绝:断绝。 2.下列各组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非其力不食 B. 为村里所诬 ?如姬为公子泣 C. 仆着之已败 ?宋何罪之有 D. 此人后田中得所失屐 ?人之所欲有甚于生 3.以下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说明刘凝之有“慷慨大度”的隐士风范的一组是(?) ①推家财与弟及兄子 ②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③周用之外,辄以施人 ④征为秘书郎,不就 ⑤将钱至市门,观有饥色者,悉分与之 ⑥登高岭,绝人迹,为小屋居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凝之羡慕老莱、严子陵的为人,一心向往山林,把家财全分给兄弟及侄子们,在野外立屋居住,自食其力。 B.妻子与刘凝之志同道合,把带来的陪嫁财产全分给亲朋好友,与凝之共度贫寒清苦之日。 C.临川王刘义庆、衡阳王刘义季镇守江陵时,一起派遣使者慰问刘凝之,刘凝之一一回书答谢。 D.荆州某年粮食歉收,刘义季担心刘凝之可能会饿死,便赠给他十万钱,刘凝之全部分给挨饿的人。 5.翻译下列各句。 (1)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用之外,辄以施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妻子皆从其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A 4、B 5、(1)妻子也能够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 (2)所得财物除了应付日用以外,总是把剩余的施舍给别人。 (3)妻子儿女们都依从他的志向。(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毁:诽谤 B.其何伤于日月乎——伤:受伤 C.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仰:仰望,向上看 D.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行:行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朱友谦字德光,许州人也。初名简,以卒隶渑池镇,有罪亡去,为盗石濠、三乡之间,商旅行路皆苦之。久之,去为陕州军校。陕州节度使王珙,为人严酷,与其弟珂争河中,战败,其牙将李皤与友谦谋,共杀珙,附于梁,太祖表皤代珙。皤立,友谦复以兵攻之,皤得逃去,梁太祖又表友谦代皤。梁兵西攻李茂贞,太祖往来过陕,友谦奉事尤谨,因请曰:“仆本无功,而富贵至此,元帅之力也!且幸同姓,愿更名以齿诸子。”太祖益怜之,乃更其名友谦,录以为子。太祖即位,徙镇河中,累迁中书令,封冀王。? 太祖遇弑,友硅立,加友谦侍中,友谦虽受命,而心常不平。已而友硅使召友谦入觐,友谦不行,乃附于晋。友硅遣招讨使韩勍将康怀英等兵五万击友谦。晋王出泽、潞以救之,遇怀英于解县,大败之,追至白迳岭,夜秉炬击之,怀英又败,梁兵乃解去。友谦醉寝晋王帐中,晋王视之,顾左右曰:“冀王虽甚贵,然恨其臂短耳!” 末帝即位,友谦复臣于梁而不绝晋也。贞明六年,友谦遣其子令德袭同州,逐节度使程全晖,因求兼镇。末帝初不许,已而许之,制命未至,友谦复叛,始绝梁而附晋矣。末帝遣刘鄂等讨之,鄂为李存审所败。晋封友谦西平王,加守太尉,以其子令德为同州节度使。 庄宗灭梁入洛,友谦来朝,赐姓名曰李继麟,赐予巨万。明年,加守太师、尚书令,赐铁券恕死罪。以其子令德为遂州节度使,令锡忠武军节度使,诸子及其将校为刺史者十余人,恩宠之盛,时无与比。 是时,宦官、伶人用事,多求赂于友谦,友谦不能给而辞焉,宦官、伶人皆怒。景进使人诈为变书,告友谦反。庄宗惑之,乃徙友谦义成军节度使,遣朱守殷夜以兵围其馆,驱友谦出徽安门外,杀之,复其姓名。友谦死,其将史武等七人皆坐友谦族诛,天下冤之。?(节选自《新五代史》,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相关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旅行路皆苦之苦:以……为苦 B.愿更名以齿诸子齿:同“耻”,使……耻 C.夜秉炬击之秉:拿、持 D.其将史武等七人皆坐友谦族诛坐:因……而获罪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朱友谦“不忠于君王”的一组是(?)(3分) ①璠立,友谦复以兵攻之②且幸同姓,愿更名以齿诸子?③友谦不行,乃附于晋 ④遇怀英于解县,大败之⑤友谦复臣于梁而不绝晋也?⑥友谦复叛,始绝梁而附晋矣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友谦本来名叫朱简,因为服兵役到了渑池镇,又因犯了罪逃到了石濠、三乡一带做盗贼,当时那些经商和出行的人都经常受到他的侵害。
B.陕州节度使王珙为人很是严酷,朱友谦便和李璠一起杀了王珙,归附了梁国。李璠代替王珙做了节度使后,太祖又让朱友谦带兵攻打他,李璠逃走,朱友谦做了陕州节度使。
C.梁末帝即位后,友谦没有断绝与晋国的关系,但仍隶属于梁国。末帝一开始没有答应他兼镇的要求,虽然后来末帝改变了主意,但朱友谦已经彻底背叛了梁国而归附晋国。
D.庄宗灭掉梁国进入洛阳后,赐朱友谦名李继麟,并赏赐给他很多的财物,又加封他和他的儿子以及他手下的将校,他所受的恩宠在当时无人能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遇弑,友硅立,加友谦侍中,友谦虽受命,而心常不平。
(2)是时,宦官、伶人用事,多求赂于友谦,友谦不能给而辞焉,宦官、伶人皆怒。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太祖被杀,友硅登基,加封友谦为侍中,友谦虽然接受了任命,但心中常常有不平之气。(得分点:弑、加、受命各1分,句意2分)
(2)当时,宦官、伶人掌权,大多向友谦索要贿赂,友谦不能给他们就拒绝了他们,宦官、伶人都很生气。(得分点:是时、用事、辞各1分,句意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齿,同列,引申为“和……站在相同的位置上”
点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考查是动态语境中的辨析,要理解动态语境中的陌生意义,就必须注意上下文语境,注意整个语句的理解,而不是一知半解,断章取义。其次要注意文言实词知识的灵活熟练运用,最起码要熟练掌握文言实词知识,比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知识。解题方法可以用排除法,也可以直接选,对于同学们来说,排除法似乎更可靠。最后要注意古代文化常识,现代汉语词汇积累,这些都是能够迅速做出判断的必要知识。
小题2:试题分析:是甘心屈从李璠;是对太祖的谄媚;是晋王迎击康怀英的事迹。
点评:信息的筛选,首先要明白筛选的内容与对象。一般是要把要求筛选的短语(比如,文采出众)的含义理解清楚。其次要把握筛选的标准(比如,直接、间接等)。弄清楚这两点,采用排查法做出选择。
小题3:试题分析:带兵攻打他“不是太祖让朱友谦做的”,而是他自己主动做的。
点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理解的重点。文言文关于这个考点的设题最难,排在三道题目之后,就是明证。四个选项的内容都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只要找准原文所在文段、层次,仔细对照,这种题目实际上不难。关键是做题时要看懂相关语段的文意,比对要细心。
小题4:试题分析:第一句要处理好“弑”“加”“受命”这几个关键词。“弑”,封建时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这里指“太祖被杀”。加,加封。受命,接受了任命。第二句“是时”“用事”“辞”是得分点。是时,这个时候,当时。是,这。用事,执政、当权。辞,拒绝。
点评:注意对关键词的翻译,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准确翻译。可以先看句子句式上是否有特点,再看句子中有无词类活用现象,有哪些关键词,哪几个词是翻译的难点。最后要联系具体语境,采用适当的方法去翻译。
参考译文:
朱友谦,字德光,是许州人。当初他叫朱简,因为服兵役到了渑池镇,又因有罪而逃走,在石濠、三乡一带做盗贼,无论是经商的,还是出行的人,都因为他而感到痛苦。过了一段时间,他离开这里,到陕州做了一名军校。陕州节度使王珙,为人很是严酷,跟他的弟弟王珂在河中争斗,打了败仗,王珙手下的牙将李皤与友谦谋划着一起杀了王珙,归附了梁国,当时的太祖上表攀荐李皤代替了王珙。李皤做了节度使后,朱友谦又带兵攻打他,李皤最终逃走,梁太祖又上表举荐朱友谦代替了李皤。
梁兵向西进攻李茂贞,太祖在征战往来中经过陕州,朱友谦对太祖侍奉得非常周到,并趁机向太祖请求说:“我本来也没有什么功劳,却能够富贵到这种地步,这都是元帅您的力量啊!而且我幸运地与您同姓,希望您能改变我的名字并将我当作您的儿子来看待。”太祖更加喜欢他。于是给他改名为友谦,收他做了儿子。太祖即位后,派他去镇守河中,他多次升迁后,做了中书令,被加封为冀王。
太祖被杀,友硅登基,加封友谦为侍中,友谦虽然接受了任命,但心中常常有不平之气不久友硅派人召友谦入朝觐见,友谦没有去,竟然归附了晋国。友硅派遣招讨使韩勍、将军康怀英等带领五万士兵攻打友谦。晋王从泽、潞出兵来救援友谦,在解县与康怀英的军队相遇,大败康怀英,并一直追到了白迳岭,连夜拿着火炬追击康怀英的军队,康怀英又战败,梁兵于是解围后离去。友谦喝醉后住在了晋王的帐中,晋王看着他,对左右的人说:“冀王虽非常尊贵,但遗憾的是他的手臂太短了!”
梁末帝即位后,友谦又一次臣服于梁,但也不断绝与晋国的关系。贞明六年,友谦派遣他的儿子令德偷袭同州,驱逐了同州节度使程全晖,趁机请求兼任同州节度使。末帝开始没有答应,不久又答应了他,圣旨还没有传达到友谦那里,友谦又一次反叛,这次断绝了与梁的关系,归附了晋国。末帝派遣刘鄂等人征讨他,刘鄂又被李存审打败。晋王封友谦为西平王,并加封他为太尉,任命他的儿子令德担任同州节度使。
庄宗灭掉梁国进入洛阳,友谦来朝见庄宗,庄宗赐给他姓名李继麟,并赏赐给他很多的财物。第二年,又加封他为太师、尚书令,并赐给他铁券,能够以此免除死罪。让他的儿子令德担任遂州节度使,令锡担任忠武军节度使,几个儿子和他手下的将校担任刺史的有十余人,他所受的恩宠之多,在当时无人能比。
当时,宦官、伶人掌权,大多向友谦索要贿赂,友谦不能给他们就拒绝了他们,宦官、伶人都很生气。宦官景进就派人假做了一封反叛的书信,向庄宗告发友谦^造**。庄宗对这件事很疑惑,于是就让友谦去担任义成军节度使,派遣朱守殷连夜用兵包围了他的府第,把友谦驱逐到了徽安门外,杀死了他,并恢复了他本来的姓名。友谦死后,他手下的将领史武等七人都受友谦的牵连而被诛九族,天下人都为他们感到冤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