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送别杜审言①(唐)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③。
[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③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小题1:颈联中提到孙楚和屈平,有何用意?(3分)
小题2:结合全诗,简述首联“嗟”所包含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人以孙楚、屈原的遭遇与杜审言比况,(2分)含蓄地表达了慨叹杜审言仕途之
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之意,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1分)
小题1:一为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2分)二为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2分);
三为慨叹,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举借孙楚和屈平比况,含蓄地表达了慨叹杜审言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之意。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首联“嗟”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一为惜别,二为伤怀,三为慨叹。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古今词语》云:“东坡贬在黄州,月独酌,回想被小人陷害,乃作《西江月》一词”)
(1)“夜来风叶已鸣廊”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却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夜来风叶已鸣廓”,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既烘托了悲凉的气氛,又引出了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 (意对即可)
(2)“明月”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象征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柳梢青 ·?春 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②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从事著述。②辇下:京师。③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小题1:词的上阙从哪些方面表现“城”之“愁”?(5分)
小题2: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5分)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作者的忧愁。(1分)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氛围(2分)。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2分)。
小题2:(6分)“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2分); “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2分);“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8分)
南柯子?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2)试分析“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的写景角度。(4分)
参考答案:
(1)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并作分析即可得分)
(2)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2 分)“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喜迁莺?晓行
刘一止
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叹倦客、悄①不禁,重染风尘京洛。
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寒飘泊。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这情味,望一成②消减,新来还恶。
注:①悄:宋人口语,简直的意思。②一成:宋江人口语,一点点地,渐渐地。
8.词的上阕从哪些角度表现“晓行”,请简要分析。(6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新来还恶”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8.①听觉角度。角声催促,鸟还未被惊醒,邻户的鸡已啼鸣,这是凌晨在驿站客舍听到的情景,点明题中的 “晓”字。(2分)②视觉角度。连绵村庄,晨烟未散,行人起,丛林中残月在天,这是晓行所见的情景。(2分)③感觉角度。眼泪被寒霜微微凝结,为御寒而喝的酒,还不够抵抗天气的寒冷,这是写晓行的感触和感受。(2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思乡怀人的惆怅和羁旅漂泊的倦怠。(2分)诗人原本希望这伤感惆怅的“情味”会随时间渐渐“消减”,却不料近来的愁情更加浓重,(1分)这“新来还恶”四字,总结了诗人所有的哀愁,强化了此愁之浓。(2分,只要答出“总结或强化诗人浓愁”之意便可)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