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8 18:26:46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送别杜审言①(唐)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③。
[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③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小题1:颈联中提到孙楚和屈平,有何用意?(3分)
小题2:结合全诗,简述首联“嗟”所包含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人以孙楚、屈原的遭遇与杜审言比况,(2分)含蓄地表达了慨叹杜审言仕途之
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之意,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1分)
小题1:一为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2分)二为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2分);
三为慨叹,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举借孙楚和屈平比况,含蓄地表达了慨叹杜审言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之意。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首联“嗟”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一为惜别,二为伤怀,三为慨叹。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古今词语》云:“东坡贬在黄州,月独酌,回想被小人陷害,乃作《西江月》一词”)
(1)“夜来风叶已鸣廊”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却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夜来风叶已鸣廓”,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既烘托了悲凉的气氛,又引出了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 (意对即可)
(2)“明月”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象征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柳梢青 ·?春 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②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从事著述。②辇下:京师。③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小题1:词的上阙从哪些方面表现“城”之“愁”?(5分)
小题2: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5分)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作者的忧愁。(1分)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氛围(2分)。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2分)。
小题2:(6分)“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2分); “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2分);“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8分)
南柯子?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2)试分析“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的写景角度。(4分)


参考答案:
(1)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并作分析即可得分)
(2)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2 分)“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喜迁莺?晓行
刘一止
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叹倦客、悄①不禁,重染风尘京洛。
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寒飘泊。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这情味,望一成②消减,新来还恶。
注:①悄:宋人口语,简直的意思。②一成:宋江人口语,一点点地,渐渐地。
8.词的上阕从哪些角度表现“晓行”,请简要分析。(6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新来还恶”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8.①听觉角度。角声催促,鸟还未被惊醒,邻户的鸡已啼鸣,这是凌晨在驿站客舍听到的情景,点明题中的 “晓”字。(2分)②视觉角度。连绵村庄,晨烟未散,行人起,丛林中残月在天,这是晓行所见的情景。(2分)③感觉角度。眼泪被寒霜微微凝结,为御寒而喝的酒,还不够抵抗天气的寒冷,这是写晓行的感触和感受。(2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思乡怀人的惆怅和羁旅漂泊的倦怠。(2分)诗人原本希望这伤感惆怅的“情味”会随时间渐渐“消减”,却不料近来的愁情更加浓重,(1分)这“新来还恶”四字,总结了诗人所有的哀愁,强化了此愁之浓。(2分,只要答出“总结或强化诗人浓愁”之意便可)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正确使用词语(..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