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8 18:29:35 【

1、阅读题  阅读《项脊轩志》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妻来归?嫁过来
B.吾妻归宁?回娘家
C.乃使人复南阁子?修葺
D.其稍异于前?制度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六年?制稍异于前
B.余既此志?赋以吊屈原
C.使人复葺南阁子?不知有汉
D.自后余多在外?何为其
3、翻译选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庭院中种有枇杷树,是我妻子死去那年亲手种下的,现在已经高高耸立,像伞一样。(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小题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②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小题2: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孟子的“自暴自弃”。


参考答案:
小题:①自己糟蹋自己的人,和他没有什么好说的;自己抛弃自己的人,和他没有什么好做的。②把最安适的住宅空起来不去住,把最正确的大道舍弃在一边不去走。这可真是悲哀啊!
小题:出言便诋毁礼义,叫做自己糟蹋自己。自认为不能居仁心,行正义,叫做自己抛弃自己。


本题解析:
小题:见译文
小题:无
参考译文
孟子说:“自己糟蹋自己d 人,和他投有什么好说的;自己抛弃自己的人,和他没有什么好做的。出言便诋毁礼义,叫做自己糟蹋自己。自认为不能居仁心,行正义,叫做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类最安适的精神住宅;义,是人类最正确的光明大道。把最安适的住宅空起来不去住,把最正确的大道舍弃在一边不去走。这可真是悲哀啊!”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遣父忧,哀毁有若成人。魏正光中,稍迁义阳郡守。武卫将军进侠于帝,授左中郎将。及帝西迁,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荥阳郑伟谓侠曰:“天下方乱,未知乌之所集,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侠曰:“既食人禄,宁以妻子易图也?”遂从入关。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人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人歌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迁户部中大夫。时有奸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及侠在官,励精发鏝①,数旬之内,奸盗略尽。转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自言隐费钱五百万。侠尝遇疾沉顿,士友忧之,忽闻五鼓,便即惊起,顾左右曰:“可向府耶。”所苦因此而瘳②。晋公护闻之日:“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又司空许国公字文贵、小司空北海公申征并来候侠疾,所居第屋,不免霜露,贵等还,言之于帝。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奴隶耕耒粮粟莫不备足。缙绅咸以为荣。卒于位,谥曰贞。(节选自《北史·裴侠传》)
  [注]①鏝(tī)②瘳(chōu):病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举手指而言/吏人莫不怀
B.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朝野服,号为“独立使君”
C.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居第屋,不免霜露
D.并收庸市官马/乃起宅,并赐良田十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侠“不以私废公”和“对奸吏起震慑作用”的一组是( )
A.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侠闻之,许其自首
B.宁以妻子易图也/李贵乃于府中悲泣
C.忽闻五鼓,便即惊起/积年隐没至千万者
D.所苦因此而瘳/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侠七岁后即很聪慧,有异于一般孩童。为官后忠于皇上,荥阳郑伟认为天下动乱,劝他另谋前程,裴侠拒绝了这一忠告,毅然跟随皇上西迁入关。
B.裴侠生活俭朴,为官清廉。他每日只是粗茶淡饭,而不食肥鲜美味;从不私用郡中仆役,又不私取任何公物。因此受到人们尊重,称赞他为人间楷模。
C.裴侠在户部任职时严格约束官吏,揭发不法行为,并在短期之内取得成效,在工部任职时,又敦促奸吏坦白交代,仅李贵一人即招供贪污公款五百万。
D.裴侠时时以公事为重,深受晋公护的赞誉。皇上了解到他生活清贫,改善了他的居住条件,赏赐他良田、奴隶及各种物品,士大夫们都为此感到荣耀。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C
4.(1)裴侠说:“为了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于是把他们全都遣散了。
  (2)裴侠病情这样危重却不忘考虑公事,由于听到鼓声,大病就痊愈了,这难道不是上天保佑他的勤勉谨慎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甲)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乙)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 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醴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丙)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候,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鹏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臧获:古代对奴婢的鄙称
B.而文采不表后也表:显露
C.及见贾生吊之吊:凭吊
D.何故深思高举高举:高高举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醴       侣鱼虾而友麋鹿
B.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圣人不凝滞于物
C.及见贾生吊之          之二虫又何知
D.又怪屈原以彼其材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隐忍苟活”的原因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B.屈原“宁赴湘流”的原因是“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
C.从“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句可以看出司马迁非常仰慕屈原高尚的为人。
D.司马迁起初不赞成屈原赴死,为他感到可惜,后来读了贾谊的《鹏鸟赋》,了解了屈原的生死观,更为了自己先前的看法找到了依据,反对屈原赴死。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参考译文
(甲)(乙)详见课本
(丙)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鹏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视之,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马人望,字俨叔。咸雍中,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徙知涿州新城县,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改上京副留守。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迁保静军节度使。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廪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繦。未几,拜参知政事。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人黠吏莫得轩轾,乃以年老扬言道路。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逾年,天祚诏之,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遂拜南院枢密使。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初除执政,家人贺之,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其畏慎如此。(《辽史》卷一百五 列传第三十五 能吏)
[注]轩轾:喻指高低优劣,此处意为营私舞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 委:积聚
B.始至,府廪皆空? 廪:粮仓
C.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 籍:簿册
D.初除执政,家人贺之 除:授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B.帝问以外事,多荐之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贼弃所掠而遁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D.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马人望施政以爱民为本的一组是
①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
②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
③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
④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
⑤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⑥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人望认为松山民众负担的运送官炭的劳役太重,要求改由各县平均分担。虽遭关押、审讯,仍不肯屈服,最终说服了上司。他为官不扰民,了解他的官员大多向皇帝举荐他。
B.马人望率兵追捕劫掠上京的大盗时负伤,简单治疗后奋勇追击,夺回了被劫掠的人和财物,将盗贼全部抓获。对凶狠残暴的官吏,他暗中查清他们的劣迹,将其刑惩发配。
C.燕京地区钱粮出纳弊端严重,马人望建立账目,严加管理,使得*人黠吏无法营私舞弊。为避免助长赋税繁重的弊端,马人望检验户口时对百姓的资产只登记了十分之六七。
D.马人望为官正直、谨慎。他注重节操,从不巴结奉承以求晋升。他认为得到朝廷重用,就会遭到别人更加激烈的对抗,愈加严酷的排挤,因此,得之勿喜,失之勿忧。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
译文:
(2)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阙。
译文:
(3)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译文:


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5.(1)将此事向朝廷报告,全部满足了他的请求。(此句也可以意译,如"将此事上报给朝廷,他的请求全都得到满足")(2分)
(2)这一年,各处都发生了饥荒,缺乏粮食,只有马人望所治之处粮食不缺。(3分)
(3)人们不敢以私情请托,用人必定是任用大家都赞成的人。(3分)(或"大家公认应当任用的人")


本题解析:
1、籍:登记
2、都是助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属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A.介词,相当于"跟"、"同";连词,表示并列,可译为和,跟,同.B.介词,可译为"用""拿";介词,可译为"因""由于"。D.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些";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作定语,译为"我的"
3、排除④⑤。④是马人望以缣帛作为单据,登记钱物出入,以除营私舞弊。⑤是因马人望任人惟公,人们不敢以私情请托,用人必定是任用大家都赞成的人
4、将"抗之甚高"释为"更加激烈地对抗"错,应为"被抬举得地位很高"
5、(1) "以事闻于朝廷"1分,"悉从所请"1分。共2分,句中每译错一处扣1分
(2) "是岁"1分,"诸处饥乏"1分。"惟人望所治粒食不阙"1分。"粒食",本义为以米谷为食,此指粮食。共3分,每译错一处扣1分
(3) "人不敢干以私"1分,"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2分。共3分,句中每译错一处扣1分)
评卷建议:(1)题意在考查依据语境译出文意,译文合理即可,不求句式与原文一致。(2)(3)两小题意在考查直译,要求译文能字字句句落实。
参考译文:
马人望,字俨叔。辽道宗咸雍年间任松山县令。每年运送泽州的官炭,只在松山征调夫役,马人望向中京留守萧吐浑请求,让其他县平均承担夫役。萧吐浑大怒,将马人望抓起来交给司法官处理,关了近百日。又将他提出狱审讯,马人望仍不屈服。萧吐浑大喜说:"您这样一心为了百姓,以后必有大用。"并将此事上报给朝廷,他的请求全都得到满足。调任涿州新城县知县,新城县与宋接壤,驿道从此处通过。马人望为官不扰民,官吏百姓都敬畏爱戴他。皇帝的近臣有出使宋归来的,皇帝询问地方的情况,他们多举荐马人望,因此他被迁升为警巡使。京城中案件诉讼很多,马人望断案,却没有一个被冤枉的人。正值检验户口,他没用两个月便检验完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感到奇怪,便责问他为什么如此之快,马人望说:"百姓的资产若一点不漏地全部登记,以后定会助长厚敛的弊端,大体登记十分之六七便可以了。"萧保先向他道歉说:"您深思远虑,我比不上啊。"改任上京副留守,恰逢大盗赵钟哥攻打上京,劫走宫女和皇帝所用之物,马人望率兵追捕,右臂中箭,用艾蒿熏灼之后,又奋力驰骋追击,贼人只好丢弃劫掠的人和财物而逃。马人望命令各关口稽察过往行人,将那些盗贼全部抓获。他被迁升为保静军节度使。有两个官吏凶狠残暴,百姓畏之如虎,马人望表面上以友好的言辞和态度对待二人,暗中调查他们的劣迹,对他们处以黥刑,将其发配。这一年,各处都发生了饥荒,缺乏粮食,只有马人望所治之处不缺粮。后被迁升为中京度支使,刚到任时,官府的仓库都是空的;他任官仅半年,便积储粮谷十五万斛,钱二十万繦。不久,又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当时,在钱粮出纳方面的弊端,以燕京地区最为严重,马人望以缣帛作为单据,凡是库中的钱物出入,都让人分门别类地登记在单据上,*诈之人和狡猾的官吏因此无法营私舞弊,便到处声言说马人望年老糊涂。朝廷没有调查分析,便把马人望改任为南院宣徽使,以表示优待年老的臣僚。过了一年,天祚皇帝召见他,他到了之后,就告谕他说:"认为爱卿年老,是误听了他人的话。"于是拜任他为南院枢密使。人们不敢以私情请托,用人必定是任用大家都赞成的人。当时,困扰民众的,主要有驿递、仓司等徭役,很多人因此到了破产都不能供给。马人望要百姓出钱,由官府自行招募人员充役,当时人们认为效果很好。马人望注重节操,喜怒不形于色,从不巴结奉承以求晋升。刚被拜任为执政官,家人表示祝贺,马人望严肃地说:"得到了不必高兴,失去了也不要忧伤,一个人被抬举得愈高,人们排挤他就一定愈加严酷。"他就是这样的小心谨慎。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