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三)
2019-06-28 18:46:28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①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②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③。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
  (乙)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④,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画线①“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
[? ]
A.鲁镇所有的人
B.“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
C.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
D.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
2.画线②“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
[? ]
A.祥林嫂终于死去了,“我”不必再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B.祥林嫂终于死去了,她总算得到解脱,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 
C.祥林嫂终于被迫害至死,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奈何的事情。 
D.祥林嫂终于死去了,不会再令“活得有趣的人们”怪讶了。
3.画线④中“惊醒”的含义是
[? ]
A.从沉思中惊醒
B.从睡梦中惊醒 
C.从麻木中惊醒
D.从迷惘中惊醒
4.上面两段话都提到雪花的描写,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B.衬托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深化小说的主题。
C.以有声衬托无声,表现冷寂凄凉的气氛,衬托“我”心境的孤寂沉重。
D.突出雪下得大,时间又很长。
5.乙段文字采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 ]
A.描写 议论
B.描写 抒情
C.记叙 议论
D.记叙 说明
6.对甲段中加粗句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祥林嫂活着无依无靠,受穷受苦,死了倒是一种解脱,鲁镇活着的人从此可以清静了,这对双方都很合适。
B.这是反语,表达了“我”对黑暗社会和鲁镇阔人们的憎恨。
C.语句流露激愤,也带有沉痛,表现了对祥林嫂的深切同情。
D.句中的“无聊”一词与“在无聊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中的无聊意思不完全相同。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马致远
巴音博罗
  马致远其实是一种情调。在中国,马致远并非代表一个古代诗人的名号,而是混同于那首名叫《天净沙·秋思》的小令,成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马致远意境。换句话说马致远就是枯藤,马致远就是老树,马致远就是昏鸦;而背景则是小桥、流水、人家。当然马致远还是古道,马致远还是西风,马致远还是瘦马……当夕阳西下,马致远还是那个远在天涯的断肠人。
  但天涯又何尝不是马致远?夕阳也是。对于在暮色苍茫中,那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而言,他的形象凝聚着典型的中国落魄文人气质——潦倒失意,惆怅无奈,鬓先秋,泪空流,等待江山都老,颓唐带愁归……这样一幅年代久远,画在那种宣或绢上的水墨国画,具有天然的颓废之美,很适合骚客雅士乃至达官贵人的品味。“蓬头赤脚勘书忙,顶不笼巾腿不裳。日日饮醇聊弄妇,登床步入大槐乡。”(祝允明诗)无怪乎清代最有艺术眼光的王国维推马致远的《天净沙》小令为元人令曲之最佳者,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元剧之文章》),难怪与马致远同时代,产生年代稍晚的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中原音韵》)。
  其实马致远这首小令的成功之处还在于用一处鲜明、开阔、辽远、逼真的形象境界,使游子情思和天涯沦落人的苦楚充实其内,笼罩其外,使景的世界与人的情感融合,达到了古代诗词曲令的极致。
  “一两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三钱李商隐的寒蝉/半勺李煜的一江春水煎煮/所有的春天喝下/都传染上中国忧郁症……”(张锋诗)时至今日,马致远依然是秋风肃杀、黄尘漫漫,红日西沉时那条天涯归思路,大多数中国人都想上去站一站,使疲惫无羁的灵魂稍稍休憩……
?1.“马致远其实是一种情调”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净沙·秋思》的成功有什么原因,请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把《天净沙·秋思》比作是“一幅年代久远,画在那种宣或绢上的水墨国画”,写出了这首小令的什么特点?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古道、西风、瘦马是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是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是马致远,夕阳、天涯、断肠人也是马致远。
B.《天净沙·秋思》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是中国古今文人的一种共同情感,因此在很多时候,这首小令也就成了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
C.景与情的高度融合,是中国古代诗词曲令的特点,《天净沙·秋思》在这一点上达到了极致。
D.文章写到王国维、周德清对《天净沙·秋思》的极高的评价,是为了说明这首诗很适合骚客雅士乃至达官贵人的口味。
E.马致远的出名是因为《天净沙·秋思》,因此,他的名字已不代表一个古代诗人的名号,而是混同于这首小令。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宇宙的起源
霍金
  詹姆·哈特尔和我发现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有一点像泡泡在沸腾的水中形成。其思想是,宇宙最可能的历史像是泡泡的表面。许多小泡泡出现,然后再消失。这些对应于微小的宇宙,它们膨胀,但在仍然处于微观尺度时再次坍缩。它们是另外可能的宇宙,由于不能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来不及发展星系和恒星,更不用说智慧生命了,所以我们对它们没有多大兴趣。然而,这些小泡泡中的一些会膨胀到一定的尺度,到那时就可以安全地逃避坍缩。它们会继续以不断增大的速率膨胀,形成我们看到的泡泡。它们对应于开始以不断增加的速率膨胀的宇宙。这就是所谓的暴涨,正如每年的价格上涨一样。
  通货膨胀的世界纪录应归一战以后的德国。在18个月期间价格膨胀了一千万倍。但是,它和早期宇宙中的暴涨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宇宙在比一秒还微小得多的时间内膨胀了十的30次方倍。和通货膨胀不同,早期宇宙的暴涨是非常好的事情。它产生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均匀的宇宙,正如我们观察到的。然而,它不是完全均匀的。在对历史求和中,稍微具有无规性的历史和完全均匀和规则历史的概率几乎相同。因此,理论预言早期宇宙很可能是稍微不均匀的。这些无规性在从不同方向来的微波背景强度上引起小的变化。利用MAP(微波各向异性)卫星已经观察到微波背景,发现了和预言完全一致的变化。这样,我们知道自己正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早期宇宙中的无规性,意味着在有些区域的密度,比其他地方的稍高。这些额外密度的引力吸引使这个区域的膨胀减缓,而且最终能够使这些区域坍缩形成星系和恒星。请仔细看这张微波天图(略)。它是宇宙中一切结构的蓝图。我们是极早期宇宙的量子起伏的产物。上帝的确在掷骰子。
  在过去的百年间,我们在宇宙学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膨胀的发现,粉碎了永远存在并将永远继续存在的宇宙的古老图像。取而代之,广义相对论预言,宇宙和时间本身都在大爆炸处起始。它还预言时间在黑洞里终结。宇宙微波背景的发现,以及黑洞的观测,支持这些结论。这是我们的宇宙图像和实在本身的一个深刻的改变。
  虽然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宇宙来自于过去一个高曲率的时期,但它不能预言宇宙如何从大爆炸形成。这样,广义相对论自身不能回答宇宙学的核心问题,为何宇宙如此这般;然而,如果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相合并,就可能预言宇宙是如何起始的。它开始以不断增大的速率膨胀。这两个理论的结合预言,在这个称作暴涨的时期,微小的起伏会发展,导致星系、恒星以及宇宙中所有其他结构的形成。对宇宙微波背景中的小的非均匀性的观测,完全证实了预言的性质。这样,我们似乎正朝着理解宇宙起源的正确方向前进,尽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当我们通过精密测量空间航空器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检测到引力波的时候,就会打开极早期宇宙的新窗口。引力波从最早的时刻自由地向我们传播,所有介入的物质都无法阻碍它。与此相比较,自由电子多次地散射光。这种散射一直进行到30万年后电子被凝结之前。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伟大成功,但并非一切都已解决。我们观察到,宇宙的膨胀在长期的变缓之后,再次加速。对此理论还不能理解清楚。缺乏这种理解,对宇宙的未来还无法确定。它会继续地无限地膨胀下去吗?暴涨是一个自然定律吗?或者宇宙最终会再次坍缩吗?新的观测结果、进步的理论正迅速涌来。宇宙学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和活跃的学科。我们正接近回答这些古老的问题: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选自2006年6月19日霍金在人民大会堂的演讲)
1.从原文看,下列对“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相关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膨胀的发现,粉碎了永远存在并将永远继续存在的宇宙的古老图像,因为宇宙和时间本身都在大爆炸处起始。
B.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是由我(霍金)与詹姆·哈特尔发现的,这一理论完全可以回答从何处来、因何在此的问题。
C.微小的宇宙的膨胀,在由于仍然处于微观尺度时再次坍缩。只有当膨胀到一定的尺度,才可以安全地逃避坍缩,并且以不断增大的速率膨胀,形成早期宇宙中的暴涨,进而形成星系和恒星。
D.宇宙学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和活跃的学科。我们正接近回答这些古老的问题: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宇宙在比一秒还微小得多的时间里膨胀了十的30次方倍,产生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均匀的宇宙,因此,早期宇宙的暴涨是非常好的事情。
B.利用MAP(微波各向异性)卫星观察到微波背景强度上,发现了与早期宇宙可能是稍微不均匀的预言完全一致的变化。
C.科学家观察到,宇宙的膨胀在长期的变缓之后,再次加速。但对此运用广义相对论理论已经可以解释其内在的成因。
D.早期宇宙的无规性,使得某些区域的密度增高,同时又使得这个区域的膨胀减缓,而且最终能够使这些区域坍缩形成星系和恒星。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期宇宙的膨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的通货膨胀一样,在18个月里居然膨胀了一千万倍,令人惊异。
B.广义相对论预言宇宙来自于过去一个高曲率的时期,但它不能预言宇宙如何从大爆炸形成,其自身也不能回答宇宙学的核心问题。
C.广义相对论预言宇宙和时间本身都在大爆炸处起始,时间也将在黑洞里终结,而宇宙微波背景的发现,以及黑洞的观测,却没有支持这些结论。
D.新的宇宙理论对宇宙的未来、宇宙的无限膨胀、暴涨的自然性、宇宙的再次坍塌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答复。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千秋一寸心,红楼无限情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他留下这样遗愿。
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1947年12月5日《天津国民日报》上。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胡适此时已是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的来信让周汝昌“欣幸无已”。1948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令周汝昌激动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戍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翻阅。正因为这一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做是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
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这部40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周汝昌将《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加赞赏。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此年周汝昌35岁,因为这部书,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做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烦琐考证”的典型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由于周恩来的特殊关照,1970年9月重返北京。
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其晚年在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死”;“金玉奇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薛宝钗,而是贾宝玉与史湘云等等。
1982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他说:“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如果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需红学这门学问了。”在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之外的同时,他也把自己剔出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此后,他被喻为红学界的独行侠。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考证等等,一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
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王者。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批作“闭门造车”,可谓毁誉参半。他六十余年间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响,终至晚年,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亦受到讥嘲与攻击。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相关链接:
周汝昌,幼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法书,在众多书家中神采 焕然。周汝昌少年时期便热衷于古典诗词的创作,进入南开中学后,即研习宋词。燕大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钟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
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
——周汝昌诗一首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红楼梦新证》一书的创作深得胡适的鼓励和帮助,这本书使周汝昌成为学界“红人”,也使他在政治运动中遭受迫害。
B.周汝昌研究红学的许多观点深受“大拿”的影响,他晚年提出的林黛玉“沉湖而死”等,就是在胡适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C.周汝昌认为,“红学”中的文学性研究应与《三国演义》等小说的研究要区别开来,不能用一般研究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
D.周汝昌的“红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红学”研究方法虽得到一致认可,但他得出的结论却一直饱受争议。

E.周汝昌多才多艺、勤学善思又特立独行。研究红学,他一旦投身期间便矢志不渝,虽毁誉参半,但终难否认其红学泰斗的地位。
小题2:简析文章结尾“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一句在文中的作用。(6分)
小题3:结合全文,概括周汝昌先生在红学研究方面的贡献有哪些?请分条慨括。(6分)?
小题4:周汝昌的一生,给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全文及相关链接,简要探究(8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挽留?刘心武?
因为小健期中考试成绩提高不多,他妈妈决定辞掉来家教的大学生王郦。那天下午是王郦来进行最后一次辅导——分析期中考试的语文试卷。
小健和妈妈去了趟附近商厦,回楼时刚好和王郦相遇在街角。他们互相打招呼时,街角那儿有个突发事件——一辆运送果品的带斗汽车在拐弯时,因为上面堆码的纸箱没有固定好,最高处一只纸箱跌落了下来,并且立刻裂开,滚出了很多猕猴桃来。开车的司机没有发现,车子飞快地驶远了,这时就有一些过路人去捡拾那些猕猴桃。有个骑自行车的男子,捡了不少抱在胸前,摇晃着身子,去往自行车前铁筐里装,那自行车就停在小健身旁的马路边。小健驻足观望,妈妈拽着他胳膊拉他回家,后来母子俩和王郦一起进了家门。
王郦和小健在那边屋里,小健妈在厨房里准备晚饭。这是最后一课,事前已经在电话里跟王郦挑明。小健妈跟出差在外的小健爸通电话时,他对她说:“现在愿意家教的大学生有的是,物美价廉,任咱们挑选,王郦既然没有给小健提高几分,好说好散就是。”是呀,散是散定了,一会儿怎么个好说,且打打腹稿。
小健妈到厅里餐桌边坐下择菜,耳朵里捕捉着那边屋里的声息。王郦正在给小健分析语文试卷。
只听小健说:“你跟我说这个干什么?卷子上又没有……”
是不是因为反正就要撤退了,王郦在胡乱敷衍?小健妈把身子侧得更厉害些,择菜叶的动作仿佛电影里的慢镜头。
王郦在说:“刚才楼下,街角那儿,那个捡猕猴桃的人,离咱们好近,你注意到他的肢体语言吗?肩膀左右晃悠,头也一扭一扭的……要知道,人的修养、品格,不仅体现在话语上,也不仅体现在面部表情上,有时候会更多地体现在肢体语言上,那是很微妙的,你从小就应该懂得观察、分析人的肢体语言……你说,他那肢体语言,加上那脸上的表情,是在传达着怎样的意思?”
“我知道,他是在说:今天真捞着了呀!他高兴得了不得!是呀,买彩票得大奖,总还掏了点钱呀,他那些猕猴桃可是白捡来的啊!”
“你对他的这种精神状态,做怎样的评价?”
“嗨,他不对呗,这谁不知道?怎么,要我就这事写篇小作文吗?考都考完了,还模拟什么!”
“我只是想跟你交流一下内心的感受。你知道我看见他那肢体语言,很受刺激。过去上语文课,老师也给我们解释过这些词语:卑微、卑下、卑鄙……那个人也许并不是非常糟糕,社会上一些人比他更污糟,不是还有刑事犯罪的吗?我是想,我们这样家庭的学生,一般对刑事犯罪是深恶痛绝的,但是对人格的自我把握,有时候就不那么自觉,比如看到这样一个捡猕猴桃的人呈现出那样一种‘呀,今天可让我捞着啦’的肢体语言,如果只是觉得有趣,或者竟麻木不仁,那就不好了……我觉得应该从心底里生发出一种鄙夷,那个人真是太卑下了!我心里当时咯噔一声,现在到了你家还想跟你交流交流……我不仅为他的卑下感到羞耻,而且我还为他的卑微感到心酸……我知道自己很渺小,连这样一个家教的事情也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我已经决定,一旦走上社会,我不仅要干预卑鄙的行为,更要努力去教化卑下的灵魂,那是上个世纪初,鲁迅先生就开始努力去做的事情……而且,我也相信,在这个过程里,自己的灵魂也会得到净化……哎,对不起,我说这些,你听着吃力吧?”
“我听不大懂,可是很好听……”
“你愿意听我很高兴。其实,怎么才能提高作文水平,对生活,对人,像今天的事情,对那样的肢体语言,能在心里头引出比较多也比较深刻的动感情的思考,是第一位的。写作技巧当然也重要,但那只是个技术性问题……”
小健先把目光移向门边,王郦随之也扭头望去。是小健妈系着围裙,一手扶着门框,一手下垂,眼里有湿润的光。
那回没成为最后一课。王郦走后小健妈跟小健爸通电话时说:“我挽留了她。你回来我跟你详谈。”
小题1:
下面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小健妈妈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健妈系着围裙,一手扶着门框,一手下垂,眼里有湿润的光。
小题2:
小说的结尾(最后一段)有什么好处?(3分)
小题3:
“写作技巧当然也重要,但那只是个技术问题。”结合全文看,这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就如何提高写作水平,谈谈你的看法?(8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