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8 18:52:27 【

1、单选题  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B.今者出,未辞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状语后置句,B前句为一般句式,后句为判断句。C被动句D句定语后置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虚词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一堆砖石虽然可以建成宏伟的纪念碑,却可以搭成一座马棚,它们的区别究竟何在。
B.水一旦落到坝底,就处于不能再做功的状态。
C.在艺术的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
D.尽管预言宇宙的未来有困难,但科学家仍未失去信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是并列关系,应该把“虽然……却”改为“既……也”。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哺(pǔ)育   花圃(pǔ)   面面相觑(qù) 唏嘘(xū)不已
档(dàng)案  阻挡(dǎng) 歼(qiān)灭  迁(qiān)徙
猥亵(xiè) 广袤(mào)无垠 纾(shū)难  别出机杼(zhù)
D. 倘(tǎng)若 惝(tǎng)恍迷离 纰(bǐ)缪  砒(pī)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这是一组形近字。A项“哺”应读bǔ;B项“歼”应读jiān ;D项“纰”应读pī。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文字,结合这些代表的话,对我国影视创作提两条建议。(每条不超过15个字)(4分)
今年两会期间,网上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成为采访文艺界委员的标配问题。莫言称“看韩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要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大家喜欢看国外的影视作品,主要一个原因是他们编故事编得确实好”。著名编剧高满堂表示他也曾看过几集,“挺好看的,因为它写了一个梦想……现在的韩剧的商业化、反映题材的角度都值得我们借鉴”。
3月5日下午,王岐山参加了北京代表团审议。在听到人大代表、人艺院长张和平谈及人艺发展困境时,王岐山以最近在中国人气甚高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为例,强调韩剧的内核与灵魂是儒文化,鼓励大家相信5000年不断的中华文化。


参考答案:在影视剧创作中,一应学会借鉴(好的手法等),二应体现自己民族文化内涵,三应增强文化自信。(一条2 分,只要答出两条即可,共4分。)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概括出所给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材料第一段看,代表们的意思是韩剧中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第二段中王岐山强调的是作品要体现自己文化内涵,要“相信5000年不断的中华文化”。这两段话反映的内容也恰恰是考生应提的建议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4分)
在当今语言狂欢的年代里,新词新语层出不穷,许多新词的产生具有不可预期性。近来,只要稍微留意,就会有一个新的发现:又有一个新词迅速蹿红,开始受到各种媒体的青睐,就连堪称“中国第一大报”的《人民日报》也不例外。请看:
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人民日报》2010年1月10日)
这条新闻标题位于头版头条显著位置,报道的是江苏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华丽转变一事。这里“给力”是动词,指“大力支持,发挥作用”,整个标题的意为“提供支持和力量,使江苏成为文化强省”。
值得一提的是,此事立即受到广大网民和语言学界的空前关注,成为热议的焦点。
(1)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对上述材料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2分)
                                                             


参考答案:示例1:“给力”亮相《人民日报》彰显的是“中国第一大报”与时俱进,密切关注和重视网络事物、网民群体和网络舆情的态度,更好地发挥自己宣传报道和舆论监督功能的一种内在诉求。
示例2: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在标题中使用网络语言“给力”不够严谨,这与它的舆论使命和话语地位不够协调,作为“中国第一大报”,应注重规范使用语言。


本题解析:(1)(2分)“给力”亮相《人民日报》(或“给力”荣登《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2)(2分)观点鲜明有力1分,理由充分1分。(观点开放,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