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8 19:03:05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寓山注》序(【明】祁彪佳)
予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曰“寓”。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①。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朝而出,暮而归。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两年以来,橐中如洗。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
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迨于中夏,经营复始。一径未通,意犹不慊②也。于是疏凿之工复始。于十一月自冬历丁丑之春,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此开园之岁月也。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 (原文有删节)
【注】①胼胝(pián zhī):手脚因摩擦变硬的厚皮。②慊(qiè):满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畚锸荷:挑
B.而幽敞各极其致:尽头
C.险者之夷:使……平坦
D.都泛月迎风堪:可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手足之胼胝于是秦王不怿,一击缶
B.有感触焉者入前为寿
C.虚者实,实者虚之填然鼓,兵刃既接
D.客有指点之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家旁有座名为“寓山”的小山,原是季超、止祥两兄弟交换所得,后来被废置。二十余年后作者辞官回家,路过寓山,动了建造山园的心思.
B.作者只想在山上修建三五座房子,虽然自始至终对于客人的建议不以为然.但在修建过程中兴致愈加浓厚,朝出暮归,乐此不疲,痴迷于山园建造。
C.作者营构山园时,讲究水石、室庐与花木的搭配适宜,轩与斋、室与山房以类相从.桥、榭、径、峰高低错落;体现了虚实相映、聚散结合等特色。
D.山园的建造,始于乙亥仲冬,至丙子孟春建成草堂、斋与轩,当年仲夏又开始营建,后又经过从十一月到第二年春天的百余天修建,山园终于告成。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3分)
(2)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
小题1:(1)季超兄就弃掷离去,我也将它们丢弃在丛生的竹子和杂草中。(3分)
(2)严寒酷暑,身体因冷而起小疙瘩,因热而汗流浃背,我都不认为是苦。(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致:情趣
小题1:A. 介词,因/介词,给,替;B.好像/代词,你; C.代词,指园中之景/音节助词,不译 D.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小题1:归纳内容要点。“自始至终对客人的建议不以为然”理解错误
小题1: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小题1:(1)注意“辄”“去”“委置”的翻译(2)注意“祁”“体粟”“汗浃”“以为”的翻译。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家住在高士里,在原来的山阴道上。家旁有一座小山,好像和我有前定的缘分,它的名字叫“寓山”。以往我还是幼小的孩童的时候,季超、止祥两个兄长用斗粟换取它。他们剔除石头栽上松树,亲自挑着畚箕、扛着铁锹(劳作),手脚因此生了很厚的老茧。我当时也捧着土做小孩的游戏。等到后来二十年,松树渐渐长高,山石也渐渐变得古旧,季超兄就弃掷离去,我也将它们丢弃在丛生的竹子和杂草中。我自从托病辞官南归,偶尔经过这里,对于二十年前的情境事况,好像深有感触。于是兴建山园的兴致,就兴起而不可抑止,这就是开园之始末。
兴建之初,我仅仅想建三五座房子就行了。有一个指点山园建设的客人,说某处可以建亭,某处可以建榭。我听了之后很不在意,认为想法没有达到这个地步。等到在山上徘徊了几回,不觉寻思客人的话,心中很是难忘。某处可以建亭,某处可以建榭,果然是不可缺少的。前面的建筑之事还没有结束,常在心中思考,不知不觉与众不同、突出新颖的园林构思,急迫地奔涌而出。每每到路途困窘险恶的地方,就穷尽心思考虑,表现在梦寐之中,于是便有了另辟的境地,好像是天设的一般。因此兴致更加振奋,趣味也更加浓厚。早晨出去,傍晚回来。严寒酷暑,身体因冷而起小疙瘩,因热而汗流浃背,我都不认为是苦。
两年以来,囊中一贫如洗。我身体也病了好,好了再病,这是开园的痴癖啊。
园子占据山的三面,山下有平田十多亩,水和石各占一半,房屋与花木各占一半。其他轩与斋以类相从,而深幽宽敞各尽其情趣。室与山房以类相从,但高的、低的分别揭出。共显佳妙。与那些桥、榭、径、峰,高低不齐,略加衬托、装饰。大抵虚的地方充实它,充实的地方使它虚空;聚集的地方使它分散,分散的地方使它聚集;危险的地方使它平坦的地方使它险峻。就像良医治病,克制和滋补互相下药;就像良将率兵,奇兵、正兵兼用;就像名手绘画,不让一笔不灵巧;如同名流写文章,不让一句话不押韵。这是开园经营构建的情况。
园开于乙亥年的仲冬,至丙子年孟春,草堂宣告成功,斋与轩也完成了。等到了这年仲夏,又开始经营构建。有一条小路修不通,心里也会感到不满意。于是疏通开凿的工作叉开始。从这年的十一月经过一个冬天一直到丁丑年的春季,总共一百多天,弯曲的水流流过窗下,池沼的水珠飞溅,飘拂到几案上,绿色映衬着红色的栏杆,青绿、朱红流动和浮现,色彩鲜明艳丽,这才可以称为园林。这是开园的时间。
至于山园外山川的秀丽,古时称为万壑千岩;园内花木的繁茂,不止是七松五柳(这些隐者宅中的树木)。四时的风景,都可 以泛月迎风;三径小路,自然可以呼云醉雪。这些美景我也没有空暇详尽地叙述它们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石如杅①斗者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陈前,一手曳牛尾,行百馀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
  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从讨袁绍于官渡。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侯。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馀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馀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夫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此始也。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是以超问虎侯,至今天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
  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征南将军②自荆州来朝谒,太祖未出,入与褚相见于殿外。仁呼褚入便坐语,褚曰:“王将出。”便还入殿,仁意忿之。或以责褚曰:“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褚曰:“彼虽亲重,外籓也。褚备内臣,众谈足矣,入室何私乎?”太祖闻,愈爱待之,迁中坚将军。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杅(yú):盛浆汤等的器皿。②征南将军:曹仁平定反贼有功,拜征南将军。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手牛尾/曳:拽,拉
B.太祖淮、汝/徇:巡行
C.是日,褚几危/微:如果没有
D.至今天下焉/称:称道,赞颂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间接表现许褚勇力绝人的一组是(? )
①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   ②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  ③闻皆畏惮之
④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  ⑤入帐见褚,大惊愕     ⑥左手举马鞍蔽太祖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末年,许褚聚集少年以及宗族好几千家,共同筑起坚实的壁垒奋力作战抵御进犯的贼寇。
B.许褚投靠曹操之后,曹操认为他很豪壮,把他看成樊哙一样的勇士。当天就任命他为都?尉,做自己的近身侍卫。
C.因为许褚经常侍卫在太祖左右,太祖的侍卫徐他等人密谋^造**却因忌惮他而始终不敢发动叛乱。
D.许褚生性谨慎,遵奉法律,持重话少,拒绝了曹仁和他私聊的邀请,让曹仁很气愤,却也因此而越来越受太祖的宠爱优待。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C
4.(1)曹操更加亲近信任他,(和他)一同出入营帐,(叫他)不离自己左右。
  (2)曹操回头指着许褚,许褚瞪眼看马超。马超不敢发作,于是各自回营。
  (3)征南将军(曹仁)是朝廷重臣,他屈尊叫你,你因为什么要推辞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旦日士卒——飨:犒劳
B.此亡秦之耳——续:后继者
C.沛公起厕——如:如同,好像
D.今事有急,故来告良——幸:幸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项羽之死
司马迁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常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王壁垓下军:驻扎
B.项王自不得脱度:估计
C.与其骑为三处会:会合、聚集
D.项王身亦十余创被:遭受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②度我至军中,公
B.①不忍杀之,赐公           ②皆白衣冠送之
C.①乃自刎死              ②未有封侯之赏,听细说
D.①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②君尝为晋军赐矣
小题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在汉军兵临城下之时的饮酒夜歌,既表现了他的穷途末路,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这位昔日驰骋疆场的英雄的悲壮人生。
B.在兵围垓下之时,项羽对虞姬的“悲歌慷慨”,表现了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的儿女情怀,司马迁的这段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饱满。
C.八百多人的突围队伍到渡过了淮河后不到一百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这次战斗的惨烈,正是这惨烈的战争场面使项羽认识到自己的大势已去。
D.文章结尾处写“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从侧面表现了这位末路英雄的威势,此时的项羽仍然威风凛凛、不可侵犯。
小题4:请把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3分)
⑵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3分)
⑶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3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列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 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1) (3分)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泣”1分,“左右”1分,句子完整通顺1分)(2)(3分)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瞋目”1分,“辟易”1分,句子完整通顺1分)(3)(3分) 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送你个人情吧!(句式1分,“购”1分,句子完整通顺1分)
小题5: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 / 推贤举能 / 抑恶扬善 / 有大略者不问其短 / 有厚德者不非小疵 / 家给人足 / 囹圄空虚。


本题解析:
小题1:军:军队。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此题可用“语法分析法”解决,“军”后面有“壁”是“营垒”的意思,前面指“驻扎”和后面的内容无法衔接,应该是“军队”,后面的“壁”动用为“安营”。
小题2:这是一道考核虚词的题目,虚词要注意意义和用法,二者缺一不可。A 只有∕才,B 介词,把∕连词,来,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都为连词,可译为“况且”。
小题3: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应该是“一百多人”,且从夜歌别姬一段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此时的项羽已经知道大势已去。选项曲解文意,事件错误。
小题4: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泣——眼泪,左右——侍者,泣——落泪。(2)瞋目——瞪大眼睛,叱——呵叱。(3)购——悬赏,德——人情。
小题5: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 “故”“夫”“盖”“惟”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句尾语气词,断开) 推贤举能 (并列成分,断开)抑恶扬善 (陈述对象转换,断开)有大略者不问其短(并列或陈述对象转换,断开)有厚德者不非小疵(意义转换,结果,断开)家给人足(和前面并列,断开) 囹圄空虚。
【参考译文】
臧孙施行暴政,子贡认为这不对,就对他说:“难道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子产去世,国人们都伤心捶胸,痛哭流涕,三月听不到吹竽吹琴之类的声音。
【参考译文】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独自一人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送你个人情吧!”说完,自刎而死。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纪纲,临邑人,为诸生。燕王①起兵过其县,纲叩马请自效。王与语,说之。纲善骑射,便辟诡黠,善钩人意向。王大爱幸,授忠义卫千户。既即帝位,擢锦衣卫指挥使,令典亲军,司诏狱。纲觇帝旨,广布校尉.日摘臣民阴事。帝悉下纲治,深文诬诋。帝以为忠,亲之若肺腑。擢都指挥佥事。仍掌锦衣。纲用指挥庄敬、袁江等为羽翼,诬逮浙江按察使周新,致之死。帝所怒内侍及武臣下纲论死,辄将至家,洗沐好饮食之,阳为言,见上必请赦若罪,诱取金帛且尽,忽刑于市。数使家人伪为诏,下诸方盐场,勒盐四百余万。还复称诏,夺官船二十、牛车四百辆,载入私第,弗予直。构陷大贾数十百家,罄其资乃已。籍故晋王、吴王,没金宝无算。得王冠服服之,高坐置酒,命优童奏乐奉觞,呼万岁,器物僭乘舆。欲买一女羽士为妾,都督薛禄先得之,遇禄大内,挝其首,脑裂几死。腐良家子数百人,充左右。诏选妃嫔,试可,令暂出待年,纲私纳其尤者。吴中故大豪沈万三,洪武时籍没,所漏赀尚富。其子文度蒲伏见纲,进黄金及奇宝异锦,愿得为门下。纲乃令文度求索吴中好女。文度因挟纲势,什五而中分之。纲又多蓄亡命,造刀甲弓弩万计。端午,帝射柳②,纲属镇抚庞瑛曰:“我故射不中,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瑛如其言。无敢纠者。纲喜曰:“是无能难我矣。”遂谋不轨。十四年七月,内侍仇纲者发其罪,命给事、御史廷劾,下都察院按治,具有状。即日磔③纲于市,家属无少长皆戍边,列罪状颁示天下。
(节选自《明史》)
注:①燕王:即明成祖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②射柳:古代一种游戏,射柳比武。③磔(zhé):一种分裂肢体的酷刑。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辟诡黠便辟:能说会道,逢迎谄媚
B.命优童奏乐奉觞优童:各方面表现好的儿童
C.籍故晋王、吴王籍:没收入官
D.器物僭乘舆僭:超越身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罄其资乃已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B.纲私纳其尤者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C.文度因挟纲势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什五而中分之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纪纲既精于骑射,又能说会道,善长于揣摩别人的心思,因而受到燕王宠爱,从而飞黄腾达。
B.纪纲利用皇帝的信任,培植党羽,构陷他人,巧取金帛,还胆大妄为,数出矫诏,豪夺官盐。
C.纪纲后来野心愈加膨胀,竟然服王服,令人呼之万岁,又擅自选妃嫔,私造兵器,觊觎帝位。
D.纪纲指鹿为马,试探众人反应,得逞后开始谋逆,但终被恨他的人揭发,落得被分尸的下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所怒内侍及武臣下纲论死,辄将至家,洗沐好饮食之,阳为言,见上必请赦若罪。(5分)
(2)“我故射不中,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瑛如其言,无敢纠者。(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会戏曲的儿童)
小题2:A才(B那些;难道C趁机;凭借D承接关系;转折关系)
小题3:C(是奉诏令选妃嫔)
小题4:(1)皇上所恨的内侍和武官,都交给纪纲判死刑(“下”1分),纪纲就(“辄”1分)把他们带(“将”1分)到自己家里,沐浴盥洗好吃好喝款待他们,假装(1分)说,见了皇上一定请求赦免你们的罪。(大意l分)
(2)我故意(“故”1分)不射中,你去折断柳枝击鼓欢呼(“鼓噪"1分)(说我射中了),(用这个办法)来窥测(“觇”1分)众人的心思。庞瑛按照(“如”1分)他说的去做,结果没有敢持异议的。(大意1分)


本题解析:参考译文:纪纲,临邑人,是个生员。燕王起兵路过他所在县时,纪纲迎叩马前请求为燕王效力。燕王和他交谈,很喜欢他。纪纲善于骑马射箭,能说会道又奸诈狡猾,善于揣摩人的心思。燕王很是宠爱他,授他忠义千户的官职。燕王后来登上皇位,又提升他为锦衣卫都指挥使,让他统领皇帝的亲军,掌管刑狱。纪纲探知皇上的心意,便到处布置校尉武官,天天刺探朝臣百姓的私事。皇上把刺探到的情况全部交给纪纲去处理,纪纲于是对这些人苛刻地加以诬陷和诋毁。皇上认为他忠诚,把他视为心腹。提升他为都指挥佥事,仍然掌管锦衣卫。纪纲培植指挥庄敬、袁江等为党羽,诬陷逮捕浙江按察使周新,置之于死地。皇上所恨的宦官和武官,都交给纪纲判死罪。纪纲就把这些人带到家中,沐浴盥洗好吃好喝款待他们,并假装对他们说,见到皇上一定请示赦免他们的罪,等到把他们的钱财骗取将尽时,突然把他们押到集市上斩首。纪纲几次叫家人伪称诏书,下到各处盐场,勒索盐四百余万斤。回来时又假称诏书,夺取官船二十艘,牛车四百辆,运进私宅,不给盐钱。他还诬陷大商人几百家,搜刮完他们的财产才作罢。他查抄前晋王、吴王的财产时吞没了无数金银财宝。他得到藩王的王冠衣服后穿戴在身上,摆设酒宴高高坐在上边,命令乐童奏乐敬酒,高呼万岁,所用器物竟超越帝王。纪纲想买一个女道士做妾,却被都督薛禄先取去了,纪纲在宫中见到薛禄,就打他的头,薛禄头被打破几乎死去。纪纲还阉割了平民家子弟几百人,充当他的佣仆。成祖下诏选妃嫔,被选中的,叫她们暂时出宫等年龄合格后入选,纪纲都私自把其中最漂亮的纳为妾。吴地过去的大富豪沈万三,洪武时被抄家,所漏抄的财产还很多。沈万三的儿子沈文度偷偷见纪纲,送给他黄金和珍奇宝物、别致的锦缎,自愿投入纪纲门下。纪纲于是叫沈文度物色吴地的美女。沈文度倚仗纪纲的权势,掠取财物美女,并分取其中一半。纪纲又养着许多亡命之徒,私造刀甲弓弩以万计。逢到端午节,成祖射柳比武,纪纲嘱咐镇抚庞瑛说:“我故意不射中,你折断柳枝击鼓欢呼,假称射中,用来窥测众人的心思。"庞瑛照他的话做了。却没有人敢来纠正。纪纲高兴地说:“他们没有人能难为我了。”于是就谋图^造**。永乐十四年七月,宦官中与纪纲有仇的人揭露了他的罪状,成祖命令给事中、御史在朝廷劾奏,下交都察院审问,都有事实。当天就将纪纲在市上诛杀分尸,家属不论老小都充军到边地。列举他的罪状公布于天下人。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