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八)
A.陈胜、项梁之起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 B.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于外黄绝其后粮于梁地 C.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项王闻之,乃使曹咎守成皋 D.乃拜彭越为魏相国长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A
小题4:B
小题5:(1)怀畔逆之意/及败/不死而虏囚/身被刑戮/何哉/中材已上且羞其行/况王者乎/彼无?
异故/智略绝人/独患无身耳。(错3处扣1分)
(2)①我老了,你们执意要我当首领。现在,约定好的时间而有很多人迟到,不能都
杀头,只杀最后来的一个人。
②吕后向皇上陈述说:“彭王是豪壮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到蜀地,这是给自己
留下祸患,不如顺便除掉他。”于是,吕后就让彭越的门客诬告他再次阴谋^造**。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D(掩:袭击)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2:试题分析:?A (A、被 B、他们的/那些 C、于是,就/竟然 D、但/如果)
点评:这种题型是考虚词题最常见的题型,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只要能将各个句子看懂,分辨出这几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
小题3:试题分析:A(②⑥是间接表现,⑤是别人说的话)
点评:做本题首先要理解“有见识和才能”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彭越的行为,却不能体现他的“有见识和才能”,有的可能能体现“有见识和才能”,却是别人的行为。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
小题4:试题分析:B(断绝楚军粮道是在汉王三年)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5:试题分析:(1)胸怀叛逆的心志,等到失败,没能杀身成名而甘当阶下囚徒,以致本身被杀戮,为什么呢?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尚且为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何况称王道孤的人呢!(2)①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强”“以为”各1分,句意通顺1分。②这个句子中关键词“徒”、“之”、“其”、“复”,每个1分。
点评: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彭越,是昌邑人,别号彭仲。常在钜野湖泽中打鱼,伙同一帮人做强盗。陈胜、项梁揭竿而起,有的年轻人就对彭越说:“很多豪杰都争相树起旗号,背叛秦朝,你可以站出来,咱们也效仿他们那样干。”彭越说:“现在两条龙刚刚搏斗,还是等一等吧。”
过了一年多,泽中年轻人聚集了一百多,前去追随彭越,说:“请你做我们的首领。”彭越拒绝说:“我不愿和你们一块干。”年轻人们执意请求,才答应了。跟他们约好明天太阳出来集合,迟到的人杀头。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迟到的有十多人,最后一个人直到中午才来。当时,彭越很抱歉地说:“我老了,你们执意要我当首领。现在,约定好的时间而有很多人迟到,不能都杀头,只杀最后来的一个人。”命令校长杀掉他。大家都笑着说:“何必这样呢,今后不敢再迟到就是了。”于是彭越就拉过最后到的那个人杀了。设置土坛,用人头祭奠,号令所属众人。众人都大为震惊,害怕彭越,没有谁敢抬头看他。于是就带领大家出发夺取土地,收集诸侯逃散的士兵,有一千多人。
沛公从砀北上攻昌邑,彭越援助他。汉王二年春天,汉王和魏王豹以及各路诸侯向东攻打楚国,彭越率领他的部队三万多人在外黄归附汉王。就任命彭越做魏国国相,独揽兵权,平定梁地。
汉王在彭城战败,向西溃退,彭越把他攻占的城池又都丢掉,独自带领他的军队向北驻守在黄河沿岸。汉王三年,彭越经常往来出没替汉王游动出兵,攻击楚军,在梁地断绝他们的后援粮草。汉四年冬,项王和汉王在荥阳相持,彭越攻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邑。项王听到这个消息,就派曹咎驻守城皋,亲自向东收复了彭越攻克的城邑,又都归复楚国所有。彭越带着他的队伍北上谷城。汉五年秋,项王的军队向南撤退到夏阳,彭越又攻克昌邑旁二十多个城邑,缴获谷物十多万斛,用作汉王的军粮。项籍已死。
那年春天,封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
汉十年秋天,陈豨在代地^造**,汉高帝亲自率领部队前去讨伐,到达邯郸,向梁王征兵。梁王说有病,派出将领带着军队到邯郸。高帝很生气,派人去责备梁王。梁王很害怕,打算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说:“大王当初不去,被他责备了才去,去了就会被捕。不如就此出兵^造**。”梁王不听从他的意见,仍然说有病。梁王对他的太仆很生气,打算杀掉他。太仆慌忙逃到汉高帝那儿,控告梁王和扈辄阴谋反叛。于是皇上派使臣出其不意地袭击梁王,梁王不曾察觉,逮捕了梁王,把他囚禁在洛阳。经主管官吏审理,认为他谋反的罪证具备,请求皇上依法判处。皇上赦免了他,废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县。向西走到郑县,正赶上吕后从长安来,打算前往洛阳,路上遇见彭王,彭王对着吕后哭泣,亲自分辩没有罪行,希望回到故乡昌邑。吕后答应下来,和他一块向东去洛阳。吕后向皇上陈述说:“彭王是豪壮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蜀地,这是给自己留下祸患,不如杀掉他。”于是,吕后就让彭越的门客告他再次阴谋^造**。廷尉王恬开呈报请诛灭彭越家族,皇上就批准,于是诛杀了彭越,灭其家族,封国被废除。
太史公说:魏豹、彭越虽然出身贫贱,然而他们象卷席子一样,占有了千里广阔的土地,南面称王,他们踏着敌人的血迹乘胜追击,名声一天天地显扬。胸怀叛逆的心志,等到失败,没能杀身成名而甘当阶下囚徒,以致本身被杀戮,为什么呢?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尚且为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何况称王道孤的人呢!他们之所以忍辱不死,没有别的缘故,由于他们的智慧、谋略高人一筹,只担心不能保全自身的性命。只要他们能掌握一点点权力,其政治风云变幻,就能施展他们的作为,因此被囚禁起来而不逃避啊。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参考答案:1、A
2、B
3、D
4、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④小数,靡不为之,竞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日:“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日:“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篓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且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与?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②,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厌禳(ra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②暴巫投魃(ba):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祈雨,驱赶旱鬼。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厌禳小数,靡不为之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B.吾分然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C.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D.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其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且水旱之事,岂其所知斥鹅笑之日:彼且奚适也
B.吾生不幸为异类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C.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寓言的形式寄托作者的见解,即通过某年大旱无雨而后久涝,庄稼不生的事实,写出灾情严重,揭露官吏无能的现实,可谓独具匠心。
B.文章写白驴托梦给镇阳帅属下,义正词严地驳斥了灾由怪说和官吏举措的荒谬,构思巧妙。
C.妙为自己蒙冤之辩,分四个层次:先诉身世不幸;再诉镇阳帅听信怪说之荒唐;三诉古今救旱方法之多,焚“我”之法荒唐;四诉只要“有利于民”死不足惜。层层深人,理直而气壮,将怪诬之说驳得体无完肤。
D.文章结尾以“未几而雨,潦溢伤禾,岁卒以空,无人复议驴”作结,呼应开头,不仅说明白驴之诉是有力的控诉,也使读者深思。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C解析:A.小方术、小技艺,天数、命运。B名词,本分;动词,分裂。C.动词,睡醒。D.名词,镇阳帅;动词,带领。
小题2:B解析:B动词。A.连词,放在句首,表示另提一事;副词,将要。C.动词,与“存”同义;介词,通过。D.与“元”连用;副词,竟。
小题3:C解析:分五个层次。先辩不应当受“致旱之由”的诬陷。因为“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焚驴志》参考译文
己未年间,黄河以北发生大旱,远近的庄稼都被烈日烤焦,老百姓没有依靠。镇阳帅自己说他很为老百姓的生计忧虑。于是就急急忙忙地督促下属求雨。祭神消灾这类大小法术,没有不做的,最终也没有效果。日子长了,一些怪畀荒诞的说法就产生了。碰巧有户百姓家里生了一头小白驴,有人指着这头白驴说:“这就是旱灾的祸根。云刚刚出现,白驴就仰头朝天呜叫,于是云就四散不留。这东西不杀死,旱灾怎么能结束?”一个人主观倡议,数万民众随声附和。
镇阳帅听说后,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于是就吩咐赶快把白驴捉来,把它烧死。
一天晚上,白驴托梦给帅府中的某个属僚,说:“大帅要烧死我,实在是冤枉啊!天灾流行,百姓受苦,这怎么跟我有关系呢?我不幸投胎成为了异类,又不幸落到了禽兽家畜的行列。
负重驾车,任人吩咐;挨打受骂也只好承受,辛苦劳累、忍辱负重地一直工作到死,这是我的本分。再说这水旱之类的灾祸,哪里是我所能知道的,却要我受这样酷刑呢?不知是谁在诬陷我,可大帅却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灾祸有的是来源于上天,有的是人为的,人为的灾祸可以寻找追究责任,来源于上天的只好听之任之了。殷代大旱,商汤有桑林之祷,刚一开始祷告就下雨了;卫国大旱,是提醒卫国去讨伐无道之邢,军队刚出征就下雨了;汉时大旱,卜式奏请处死桑弘羊;唐时大旱,李中敏奏请斩杀郑注。能抗击旱灾的办法多的是啊,为什么不从这些历史往事中寻找办法呢?如果找下到办法,又无处归罪,那么就把责任推给上天,听之任之吧。不从人身上寻找原因,不把责任推给上天,根据那些无稽之谈,把旱灾说成是我的过错。咳,真是太不讲道理呀!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底下祁雨,驱赶旱鬼,就已经很迂腐了,现在这样做的话恐怕就更荒唐了吧?如果杀了我对百姓有利,那么我为什么吝惜生命呢?如果事情不是这样,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来增加罪恶呢?滥杀无辜是不仁的,轻信谣言是不明智的,这种不仁不智的事情,大帅为什么要做呢?您是他的属僚,所以,我斗胆私自向你申诉。”
属僚连忙向白驴道歉,睡醒起床之后,向镇阳帅请求放了白驴。起初,人们都很不高兴。
过了不久就下起了犬雨。整整一个月,也没有停止,于是又发生了水涝,伤害了庄稼,直到年底,一点收成都没有。从此以后,人们再也不议论白驴了。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