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28 19:40:11 【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映带:映照围绕,指景物互相衬托。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相互结交。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管弦:竹管琴弦。
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永和九年正值癸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4分)
初,伍员与申包胥①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2,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③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选自《左传?定公四年》)
【注释】①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谋略家。本为楚国人,父、兄为楚平王所杀,被迫出逃吴国,申包胥:楚国大夫,包胥是字,申是他的食邑。②随:诸侯国名。③夷:指吴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也亡:死亡
B.申包胥秦乞师如:前往
C.夷德无厌:满足
D.吴之未定逮:趁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吴封豕长蛇若舍郑以东道主
B.若邻君若亡郑而有益
C.世事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骂曰
D.秦伯使辞用亡郑以陪邻
小题3: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A.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B.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C.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D.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申包胥与伍员私交很好,但在如何对待楚国的政治态度上,两人出现了分歧:伍员充满仇恨,申包胥热爱故国。
B.申包胥在楚国被吴国攻打、楚王逃亡他国的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受楚王之命出使秦国,爱国情怀令人感动。
C.申包胥采用了“借刀杀人”之计来拯救楚国,即请求秦王出兵攻打吴国,最终秦王被成功打动,派出了军队。
D.文章传神地刻画了人物语言和行为动作。申包胥的一番话在秦王听来入情入理,他在秦的一系列行为也十分感人。
小题5:翻译下面句子(12分)
(1)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3分)
(2)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3分)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3分)(《荆轲刺秦王》)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分) (初中《<论语>十则》)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B
小题5:(1)努力吧!您能颠覆它,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2)我听说了你们的请求。您暂且住进客馆休息,我们考虑好了再告诉您。(3)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想用生擒的方式逼迫你,一定要得到盟约来报答太子。(4)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不应该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不应该感到厌倦。


本题解析:
小题1:A 亡:逃亡。依据语境解释实词。“亡羊补牢”中“亡”为“丢失”;“追亡逐北”中“亡”为“逃跑的人”;“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中“亡”通“无”。
小题2:A是/作为? B和/对? C都表修饰?D句末语气词,不译/哪里
小题3: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断句技巧:1.读全文:拿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弄清文段大意,知道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什么内容,力求对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内容将能断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地方,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2.寻找比较明显的文言标志断:⑴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2) 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3)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3.注意文言特点,固定句式和和修辞:比如古文中固定格式,对比、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可以给学生一些固定格式如:者......也,以......为...... ,因......故,无乃......乎,得无.....乎,为.....所...... ,见.....于......等等。
小题4:B“受楚王之命出使秦国”错。“申包胥如秦乞师”,并未受国君之托。
小题5:翻译句子以直译为主,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注意词的活用以及特殊的句式。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勉、‘复’通‘覆’、兴:使动用法”“闻命、姑、图”“所以、以、劫”“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附【参考译文】
当初,伍员和申包胥是朋友。伍员出逃吴国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晋说:“努力吧!您能颠覆它,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到了楚昭王在随国避难的时候,申包胥到秦国去请求出兵,他说:“吴国是头大野猪,是条长蛇,它多次侵害中原各国,最先受到侵害的是楚国。我们国君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遣臣下前来告急求救说:‘吴国人的贪心是无法满足的,要是吴国成为您的邻国,那就会对您的边界造成危害。趁吴国人还没有把楚国平定,您还是去夺取一部分楚国的土地吧。如果楚国就此灭亡了,另一部分就是君王的土地了。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来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事奉君王。’”秦哀公派人婉言谢绝说:“我听说了你们的请求。您暂且住进客馆休息,我们考虑好了再告诉您。”申包胥回答说:“我们国君还流落 在荒草野林之中,没有得到安身之所,臣下哪里敢就这样去客馆休息呢?”申包胥站起来,靠着院墙痛哭,哭声日夜不停,连续七天没有喝一口水。秦哀公为申包胥作了《无衣》这首诗。申包胥连著叩了九个头,然后才坐下。于是秦国出兵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举高第,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永寿二年,鲜插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自是之后,声振远域。
廷熹二年征,再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藏罪狼籍,郡舍溷轩有奇巧,乃载之以归。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输作左校①。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顷之,帝崩。陈蕃为太傅,与大将军窦武共秉朝政,连谋诛诸宦官,被引用天下名士,乃以膺为长乐少府。及陈、窦之败,鹰等复发。
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
[注]①输作左校,东汉政府对犯罪官员的惩罚,服劳役刑。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所交接接:接待
B.每破走之破:打败
C.膺表欲按其罪按:查办
D.考死,妻子徙边考:父亲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膺有威慑力的一组是(?)(3分)
①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实为师友
②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③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④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
⑤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
⑥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膺为官威严清明,所以升迁为青州刺史后.当地郡守县令听说消息,多弃官不做。
B.李膺担任护乌桓校尉,在对敌作战之时英勇善战,每每使敌人败退,敌人非常伯他。
C.李膺为官清廉,做度辽将军时在与鲜卑大战之后,将所掳掠的人口全都送还塞下。
D.张俭事发之后,李膺敢于担当,没有像乡人劝说的那样逃走,而是主动前往诏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5分)
译文:?
②毅乃慨然舀:“本谓膺赘,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D。通“拷”,拷打。
小题2:C。(1)说明“性简亢”。(3)证明其有识人之才。(6)是景毅的行为被人称道
小题3:C。做度辽将军时在与鲜卑大战之后,将所掳之人全都送还塞下的不是李膺,而是鲜卑人。
小题4:(1)苟爽曾经前往拜见李膺,趁机替他赶车,回来之后,高兴地说:“今天才能(才得以)给李君赶车啊。”(就谒 、因为 、御 各1分。句意2分)
(2)景毅因而激昂地说:“我本来就是认为李膺贤能,才送儿子去拜他为师,怎么可以因为在名单上漏记了姓名,就苟且偷安了呢!”(慨然、谓、可以 各1分。句意2分)


本题解析:参考译文:李膺字元礼,是颖川郡襄城人。李膺禀性孤傲清高,跟别人没有什么来往,只把同郡人荀淑、陈实当成师友。开始被举荐为孝廉,被司徒胡广征召任职,被推举为最优人才,又升任青州刺史。当地郡守县令畏惧他的威严英明,大多听到风声就弃官逃走。调任护乌桓校尉。鲜卑屡次侵犯边塞,李膺经常冒着枪林箭雨,每次都击败打退他们,敌人十分害怕他。因为公事被免官,回到纶氏居住,教授的学生常有上千人.南阳人樊陵请求做他的学生,李膺推辞没有接受。樊陵后来通过巴结依附宦官,官职做到太尉,被有节气志向的人看成羞耻.苟爽曾经前往拜见李膺,趁机替他赶车,回来之后,高兴地说:“今天才能(才得以)给李君赶车啊。”他被人敬慕到这个程度。永寿二年,鲜卑进犯云中,桓帝听说了李膺的才能,就又征召他担任度辽将军。自从李膺到达边境,全都听到消息就惊恐归服,原先抓走的男女,全都送回到边塞关下。从此之后,李膺名声传扬到远方。
延熹二年受征诏,又调任河南尹。当时宛陵的大族羊元群从北海郡罢官回家,贪污罪行乱七八糟,郡府厕所里的奇巧物品,也用车装载了带回家。李膺上表想要治他的罪,羊元群贿赂了宦官,李膺被判诬告罪发配到左校服苦役。再次升迁,又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当时张让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县令,贪婪残暴没有仁道,以至于杀死孕妇。听说李膺特别威严,畏罪逃回京城。于是躲到哥哥张让家中,藏在空心柱里。李膺知道了他的情况,率领将官士卒砸破柱子抓住张朔,交付洛阳监狱。记下口供之后,立即杀了他。从此各位黄门常侍全都小心谨慎大气不敢出,休假也不敢走出宫廷。皇帝奇怪问他们原因,他们全都叩头流泪说:“害怕李校尉。”
不久,桓帝逝世。陈蕃担任太傅,跟大将军窦武一起执掌朝政,共同谋划诛杀了那些宦官。因而提拔重用天下知名人士,就让李膺担任长乐少府。到陈蕃、窦武失败时,李膺等人又被贬废。
后来张俭事件发生,朝廷搜捕党人,邻居对李膺说:“应当逃走了。”李膺回答说:“事奉君主不能躲避危难,犯了罪过不能逃避刑罚,这是做臣子的节操。我年纪已有六十,生死是命中注定的,逃又能逃到哪里去?”于是前往诏令指定的监狱投案。被拷打死去,妻子儿女被流放到边疆,学生、部下以及父亲兄弟,全部被禁锢不准做官。
当时侍御史蜀郡人景毅的儿子景顾是李膺的学生。但是没有被记录到私党名单上,所以没有遭到处分。景毅因而激昂地说:“我本来就是认为李膺贤能,才送儿子去拜他为师,怎么可以因为在名单上漏记了姓名,就苟且偷安了呢!”于是自己上表免官回乡,当时人们认为他有道义。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范纯仁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①克财利,民心不宁。《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愿陛下图不见之怨。”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纳之,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失。”其所上章疏,语多激切。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注]①掊:搜括。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牧地初不县——隶:隶属
B.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视——按:考察
C.皆屠贩盗窃而偿者——督:督促
D.则挺然不少——屈:屈从
2.以下四组句子,分别表现范纯仁“敢谏”和“爱民”的一组是(? )
A.愿陛下图不见之怨/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B.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
C.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
D.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纯仁认为朝廷军费是由田税所出,故惩治了毁损百姓庄稼的宫廷卫士。他反对以变法搜括钱财,侵害百姓,认为这将使百姓不敢言而敢怒。
B.范纯仁敢于弹劾权贵,他指出宰相富弼身为三朝重臣,深受朝廷恩顾倚重,却称病家居,这是不肯效力君主、担当重任的行为,也是立身处世方面的缺失。
C.范纯仁为政宽缓,对轻罪的囚犯,并不像一般官吏那样使他们在狱中患疾病而死,而是给他们自新的机会。这样一年之后,被关押的囚犯大半出狱了。
D.范纯仁担任宰相时,依据公议荐举人才,并不为了自己将人才罗致到自己门下,也不要被举荐的人知晓感恩,只求朝廷所任用的是正直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A
3.C
4.(1)正遇上秋季大丰收,百姓高兴地说:“您的确是救活了我们,怎么忍心连累您呢?”
  (2)将他们全召到官府庭前,训诫他们,让他们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就把他们都放走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是
[? ]
例句:誓天不
A.见常日稀
B.会不从许
C.儿已薄禄
D.悔道之不察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