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一)
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⑤?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2-4题。
萧允,字叔佐,兰陵人也。祖惠蒨,散骑常侍、太府卿、左民尚书。父介,梁侍中、都官尚书。允少知名,风神凝远,通达有识鉴,容止酝藉,动合规矩。梁时起家邵陵王法曹参军,转湘东王主簿,迁梁太子洗马。侯景攻陷台城,百僚奔散,允独整衣冠坐于宫坊,景军人敬而弗之逼也。寻出居京口。时寇贼纵横,百姓波骇,衣冠士族,四出奔散,允独不行。人问其故,允答曰:“夫性命之道,自有常分,岂可逃而获免乎?但患难之生,皆生于利,苟不求利,祸从何生?方今百姓争欲奋臂而论大功,一言而取卿相,亦何事于一书生哉?庄周所谓畏影避迹,吾弗为也。”乃闭门静处,并日而食,卒免于患。
侯景平后,高祖镇南徐州,以书召之,允又辞疾。永定中,侯安都为南徐州刺史,躬造其庐,以申长幼之敬。天嘉三年,征为太子庶子。高宗即位,迁黄门侍郎。五年,出为安前晋安王长史。六年,入为光禄卿。允性敦重,未尝以荣利干怀。及晋安出镇湘州,又苦携允,允少与蔡景历善,景历子征修父党之敬,闻允将行,乃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其恬于荣势如此。
至德三年,除中卫豫章王长史,累迁通直散骑常侍、光胜将军、司徒左长史、安德宫少府。鄱阳王出镇会稽,允又为长史,带会稽郡丞。后主尝问蔡征曰:“卿世与萧允相知,此公志操何如?”征曰:“其清虚玄远,殆不可测,至于文章,可得而言。”因诵允诗以对,后主嗟赏久之。其年拜光禄大夫。
及隋师济江,允迁于关右。是时朝士至长安者,例并授官,唯允与尚书仆射谢伷辞以老疾,隋文帝义之,并厚赐钱帛。寻以疾卒于长安,时年八十四。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2.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出居京口?寻:不久 ? B.容止酝藉,动合规矩?止:停息
C.景历子征修父党之敬?修:整饰 ?D.其恬于荣势如此?恬:淡泊?
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萧允不以荣利于怀的一组是(3分)
①允独整衣冠坐于宫坊?②闭门静处,并日而食
③已许晋安,岂可忘信?④允又为长史,带会稽郡丞
⑤清虚玄远,殆不可测?⑥唯允与尚书仆射谢伷辞以老疾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允年轻时就通达有见识,行动合乎规矩,后来曾任太子洗马。侯景攻克台城时,他衣冠整齐地坐在太子的宫署。侯景手下的人对他很器重,不敢逼迫。
B.侯景之乱平定后,陈高祖征召萧允入朝为官,他快速直接地推辞。晋安王镇守湘州时,萧允年事已大,且德高位重,但他依然跟随晋安王前往湘州去任职。
C.萧允与蔡景历、蔡征父子都有深交。蔡征曾向后主说,萧允清高淡泊的志操,深远微妙,并为陈后主吟诵萧允的诗歌。后主对萧允的德才十分欣赏。
D.萧允出身官宦世家,历经梁、陈和隋三朝。在隋灭陈之后,萧允本可以继续在隋朝做官,但他以自己年老多病为由请辞,并得到隋文帝的赏识和厚赐。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施邦曜,字尔韬,余姚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不乐为吏,改顺天武学教授,历国子博士、工部营缮主事,进员外郎。魏忠贤兴三殿工,诸曹郎奔走其门,邦曜不往。忠贤欲困之,使拆北堂,期五日,适大风拔屋,免谯责。
迁屯田郎中,稍迁漳州知府,尽知属县奸盗主名,每发辄得,阖郡惊为神。盗刘香、李魁奇横海上,邦曜絷香母诱之,香就擒。魁奇援郑芝龙事请抚,邦曜言于巡抚邹维琏讨平之。迁福建副使、左参政、四川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并有声。或馈之朱墨竹者,姊子在旁请受之。曰:“不可。我受之,即彼得以乘间而尝我,我则示之以可欲之门矣。”性好山水,或劝之游峨嵋,曰:“上官游览,动烦属吏支应,伤小民几许物力矣。”其洁己爱民如此。
历两京光禄寺卿,改通政使。黄道周既谪官,复逮下诏狱。国子生涂仲吉上书讼之,邦曜不为封进,而大署其副封曰:“书不必上,论不可不存。”仲吉劾邦曜,邦曜以副封上。帝见其署语,怒,下仲吉狱,而夺邦曜官。逾年起南京通政使。入都陛见,陈学术、吏治、用兵、财赋四事,帝改容纳焉。出都三日,命中使召还,曰:“南京无事,留此为朕效力,”吏部推刑部右侍郎,帝曰:“邦曜清执,可左副都御史。”明年,贼薄近郊。邦曜语兵部尚书张缙彦檄天下兵勤王,缙彦慢弗省,邦曜太息而去。城陷,趋长安门,闻帝崩,恸哭曰:“君殉社稷矣,臣子可偷生哉!”即解带自经。仆救之苏,恨曰:“是儿误我!”贼满衙巷,不得还邸舍,望门求缢,辄为居民所麾。乃命家人市信石杂烧酒,即途中服之,卒。
鲁时生者,里同年生也,官庶吉士,殁京师。邦曜手治含殓,以女妻其子。尝买一婢,命洒扫,至东隅,捧帚凝视而泣。怪问之,曰:“此先人御史宅也。时堕环兹地,不觉凄怆耳。”邦曜即分嫁女资,择士人归之。其笃于内行如此。?《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邦曜絷香母诱之絷:拘禁
B.贼薄近郊薄:迫近
C.邦曜语兵部尚书张缙彦檄天下兵勤王檄:檄文
D.择士人归之归:出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忠贤欲困之②我则示之以可欲之门矣
B.①即彼得以乘间而尝我②邦曜以副封上
C.①邦曜不为封进②辄为居民所麾
D.①邦曜太息而去②捧帚凝视而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邦曜不爱做官,在魏忠贤当道时,没有像许多部门的官员那样到魏府走动,讨好献媚,于是受到魏的刁难。
B.施邦曜先是任国子监博士、工部营缮主事等官职,后任屯田郎中,在任期间他擒拿盗贼如神,显示出不凡的治理才能。
C.有人送给施邦曜一幅朱墨竹图,他的外甥请求他接受馈赠,施邦曜极力反对,认为这是为他人走后门留下机会。
D.施邦曜在敌人兵临城下之际,得知皇上已死,便毅然决然地多次选择自杀来报答皇恩,最后服毒而亡。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