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清溪行①?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这首诗为李白在天宝十二载(753)秋游池州时所作。
(1)北宋诗评家胡仔在谈到此诗时说:唐初诗人沈佺期“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句,脱胎于东晋王羲之的“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李白“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你是否同意胡仔对李白诗句的评价?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山水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同意。李白虽化用了前人诗句,却更清新自然,人融于景,情景交融。以“明镜”喻清溪,以群山比“屏风”,比喻清新贴切,使用借喻增强了诗歌意境。溪水清澈,周围的景物清晰地倒映在溪水中,周围山峰连绵,风景如画,人忘情在秀美清新的自然风景中。
(2)“清我心”的“清”。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山水诗,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因为诗人在朝廷屡遭排挤和打击,实感官场污浊,今见清溪潺潺流水,认为可以“清心”,洁白自律,精神愉悦。(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注】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作于1162年春,作者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时所作。此前三年,张孝祥曾两次遭罢官。
(1)上阕中“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展现的是一幅宁静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作者驾舟荡漾在宽广的湖面上,迎面扑来一股和煦的春风;湖边轻柔如丝的柳条,随风飘舞,不时拂面。
(2)下阕词人由景入情,直抒胸中的深沉感慨。仕途升沉的遭遇,使他深谙人情世故,也习惯了世路的艰辛,因此心态也淡泊平和许多。面对令人陶醉的美丽如画的景象,词人心中满是欣喜,进而抒发了作者尽情地领略大自然风光的悠然自得的喜悦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按要求回答问题。
水仙子·寻梅
【元】?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①。冷风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①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
(1)此曲题目为“寻梅”,但句句无“梅”,作者是如何表现“寻梅”的?
答:?
(2)结合全曲,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
参考答案:(1)此曲前三句通过时间空间的变化和动作描写含蓄的描写寻梅的过程。“冬前冬后”写寻梅的时间之长,从初冬绵延到春初;“几村庄”写寻梅地域之广,“溪北溪南”写路途之遥,“两履霜”写行走艰难;“树头树底”写寻得细心,“孤山上”既写梅所在的地方,又暗点孤山隐士林逋。
(2)此曲前三句写寻梅的过程,表达作者寻梅的迫切与执着。“忽相逢”表现了作者惊喜的心情。但接着作者的情绪陡然倒转:冷风彻骨,骤然酒醒,由梦境回到现实,凄婉的笛声令人断肠。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复杂的心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屏 风
李商隐
六曲连环接翠帏,高楼夜半酒醒时。
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
诗中的屏风有何象征意义?这样写好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诗中屏风的“掩灯遮雾”象征以谗言蒙蔽视听的小人。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是因为受人谗害很深的缘故,诗人借咏屏风表达了自己的怨恨。这样写显得极其含蓄委婉。(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 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①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②。
[注]①相接:相交,精神相通。②谢玄晖,即谢朓,南朝著名诗人,曾任过地方官和京官,后被诬陷,下狱死。谢朓在被排挤出京离开金陵时,曾写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浄如练”就是此诗中的一句。
1.第三句中的“摇”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尾联内容,简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白云和古城的影子倒映在江面,凉风吹来,微波涌动,让人仿佛感到古城在轻轻摇荡。“摇”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秋月下临江古城的令人神往的动态美。
2.诗人长忆谢玄晖,表明自己能领会其诗句的含意,与其精神相通,心情相同,含蓄地抒发自己境遇不幸、知音缺少的寂寞与忧愁的情感。(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