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九)
2019-06-29 17:36:13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期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①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③,共难之曰:“苏泰、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注】①人主:即武帝。②汙:亦作“污”,弄脏。③论议:议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怀:揣在怀里
B.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也说:劝说
C.宫殿之中可以避世身全:保全
D.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之曰难:诘难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东方朔博学和佯狂的一组是(?)(3分)
①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③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④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
⑤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⑥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他的奏章武帝在宫内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武帝时常下诏赐东方朔在御前用饭,饭后,东方朔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
C.东方朔被汉武帝和他身边的所有侍臣们称为“疯子”,连和他同等级别的郎官们也当面称他为“疯子”。
D.东方朔是个博学而具有滑稽个性和幽默智慧的忠臣,他的荒唐言行只不过是一种生存和进谏的艺术,他临终时对汉武帝的劝谏,表明了他对武帝的忠诚。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5分)
(2)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5分)



2、单选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雍也》)
(2)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阅读题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菩,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崇王羲之的目的是________;[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________。
2.解释下面两组加粗的词。
(1)于来世者何如哉 被:_____________
   将军身坚执锐  被:_____________
(2)或问“三余”之 意:_____________
   醉翁之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粗词必须准确译出)
(1)教授王君盛恐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者岁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读过[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①,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③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孤,鞠于外家孤:幼年丧父
B.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易:轻视,看不起
C.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先:已故的,多用于尊长
D.宗道屡于帝前折之折:指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B.后因对,自讼曰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C.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D.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宗道任海盐县令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从此称这条河道为“鲁公浦”。
B.宗道在朝廷上多次进谏从传闻得知的事情,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鲁宗道为自己辩解不成无奈辞职,皇上在大殿上写上“鲁直”二字,来表示对宗道的思念。
C.宗道曾指责章献太后不应该在七庙中设立自己的牌位,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要求太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对于这些指责,章献太后都能虚心接受并一一改正。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③;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告子上》)
③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注】①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②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③必志于彀:朱熹《集注》云:“志犹期也;彀,弓满也。”
小题1:上面选段的言论,包含对教育者的哪些要求?请简要说明。(3分)
小题2:作为受教育者,从上面选段的言论中可以得到哪些为学启示?请简要说明。(3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