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七)
2019-06-29 17:36:13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新雨山房记?(明)宋濂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①,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砲②樵薪之用。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③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
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饱歌乎④,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余当鼓缶而和焉。
注:①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
②楼橹:军中所建用于瞭望攻守的高台。戈砲,此处泛指兵器。
③糗粮刍茭:借指军需品。
④饫饱歌乎:饱足后歌啸。
⑤歌以发我:歌啸以引发我的兴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诸暨被兵特甚?被:遭遇,遭受。
B.民惩其害,躲避深山大谷间?惩:惩办、惩罚。
C.始辟址夷秽,创屋十馀楹?夷:清除、锄去。
D.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殷:深重、酷烈。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
B. 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
C.生民各安其业?仁杰其试为之
D.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余当鼓缶而和焉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张仁杰乱后“甚适”的一组是
①未乱时稍有禄食②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
③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④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
⑤饫饱歌乎,秩然成文⑥仁杰尚歌以发我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争夺给百姓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经过诸暨一带的人都为之伤感。
B.张仁杰在易代之后不与新朝合作,拒绝了郡县的征辟,宁可归隐田园诗酒自娱以终天年。
C.作者认为小可以喻大,透过一人一室的废兴盛衰,能看到社会的治乱和百姓的劳逸。
D.作者认为古往今来世之大治都是帝王贤臣拨乱之功,至于百姓只是相安升平,并不明白天下治乱之由。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线的三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
译文:?
(2)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
译文:?
(3)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
译文:?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黥①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人有闻者,共俳笑之。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②,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番君以其女妻之。章邯之灭陈胜,破吕臣军,布乃引兵北击秦左右校,破之清波,引兵而东。闻项梁定江东会稽,涉江而西。陈婴以项氏世为楚将,乃以兵属项梁,渡淮南,英布、蒲将军亦以兵属项梁。
项梁涉淮而西,击景驹、秦嘉等,布常冠军。项梁至薛,闻陈王定死,乃立楚怀王。项梁号为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项梁败死定陶,怀王徙都彭城,诸将英布亦皆保聚彭城。当是时,秦急围赵,赵数使人请救。怀王使宋义为上将,范曾为末将,项籍为次将,英布、蒲将军皆为将军,悉属宋义,北救赵。及项籍杀宋义于河上,怀王因立籍为上将军,诸将皆属项籍。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降章邯等。楚兵常胜,功冠诸侯。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项籍之引兵西至新安又使布等夜击坑章邯秦卒二十余万人至关不得入又使布等先从间道破关下军遂得入至咸阳布常为军锋项王封诸将立布为九江王都六。
(选自《史记·黥布列传》)
【注】①黥: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②番君:指秦代番阳令吴芮。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交通:交往
B.番君以其女之妻:妻子
C.击景驹、秦嘉等,布常冠军冠军:战胜
D.项梁涉淮而西西:向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秦时布衣/亡之江中群盗
B.番君其女妻之/布数以少败众也
C.立楚怀王/籍悉引兵涉河从之
D.黥布,六人也/诸侯兵皆以服属楚
小题3:以下句子都能表现英布骁勇善战的一组是(3分)(  )
①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
②布乃引兵北击秦左右校,破之清波
③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④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⑤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
⑥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
A.②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⑤
小题4: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黥布与吴县的老百姓一起拥兵反秦,在打败了吕臣的军队后,又在清波打败了秦左右校的军队,后来带兵投靠了项梁。
B.英布 率先渡过黄河攻击秦军,屡立战功占有优势,项籍就率领着全部人马渡过黄河跟随英布,于是击溃了秦国的军队。
C.楚国的军队之所以屡战屡胜,迫使各路诸侯臣服的主要原因是英布指挥军队能够集中优势兵力,使人震服。
D.英布出身平民阶层,壮年时受过黥刑,服过劳役,做过强盗,娶了县令的女儿为妻,后被封为九江王。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项 籍 之 引 兵 西 至 新 安 又 使 布 等 夜 击 坑 章 邯 秦 卒 二 十 余 万 人 至 关 不 得 入 又 使 布 等 先 从 间 道 破 关 下 军 遂 得 入 至 咸 阳 布 常 为 军 锋 项 王 封 诸 将 立 布 为 九 江 王 都 六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是时,秦急围赵,赵数使人请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下列小题
张承业,字继元,唐僖宗时宦者也。晋王兵击王行瑜,承业数往来兵间,晋王喜其为人。及昭宗为李茂贞所迫,将出奔太原,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因以为河东监军。其后崔胤诛宦官,宦官在外者,悉诏所在杀之。晋王怜承业,不忍杀,匿之斛律寺。昭宗崩,乃出承业,复为监军。
晋王病且革,以庄宗属承业曰:“以亚子累公等!”庄宗常兄事承业,岁时升堂拜母,甚亲重之。庄宗在魏,与梁战河上十余年,军国之事,皆委承业,承业亦尽心不懈。凡所以畜积金粟,收市兵马,劝课农桑,而成庄宗之业者,承业之功为多。自贞简太后、韩德妃、伊淑妃及诸公子在晋阳者,承业一切以法绳之,权贵皆敛手畏承业。
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庄宗乃置酒库中,酒酣,使子继岌为承业起舞,舞罢,承业出宝带、币、马为赠,庄宗指钱积呼继岌小字以语承业曰:“和哥乏钱,可与钱一积,何用带、马为也?”承业谢曰:“国家钱,非臣所得私也。”庄宗以语侵之,承业怒曰:“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庄宗顾元行钦曰:“取剑来!”承业起,持庄宗衣而泣,曰:“臣受先王顾托之命,誓雪家国之雠。今日为王惜库物而死,死不愧于先王矣!”阎宝从旁解承业手令去,承业奋拳殴宝踣,骂曰:“阎宝,朱温之贼,蒙晋厚恩,不能有一言之忠,而反谄谀自容邪!”太后闻之,使召庄宗。庄宗性至孝,闻太后召,甚惧,乃酌两卮谢承业曰:“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愿公饮此,为吾分过。”承业不肯饮。庄宗入内,太后使人谢承业曰:“小儿忤公,已笞之矣。”明日,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慰劳之。
卢质嗜酒傲忽,自庄宗及诸公子多见侮慢,庄宗深嫉之。承业乘间请曰:“卢质嗜酒无礼,臣请为王杀之。”庄宗曰:“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承业起贺曰:“王能如此,天下不足平也!”质因此获免。
(节选自《新五代史?张承业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承业数往来兵间数:多次
B.承业一切以法绳之绳:约束
C.庄宗顾元行钦曰顾:回头
D.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过:经过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的 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而:而成庄宗之业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以:庄宗以语侵之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之:不能有一言之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张承业虽是宦官,但他做人的风格深得晋王的喜欢,这也是他后来能够保得住性命并受顾命之托的关键因素。
B.张承业在庄宗与后梁相持于河上十多年里,在后方负责招兵买马,聚钱积粮,督 促耕织,使庄宗最后成就霸业。
C.张承业不仅责任感强,而且耿直敢谏,在庄宗想从他那里要国家的钱作私用时,宁死不屈,并挥拳怒打庄宗,其勇气实在可敬。
D.张承业也很有智慧,当他知道庄宗很恨卢质时,他假装说要替庄宗杀掉卢质,实质上非常巧妙地保护了卢质。(也为庄宗保住了一个安邦定国的人才)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庄宗常兄事承业,岁时升堂拜母,甚亲重之。
(2)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



4、阅读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小题1:这些章节形象地表现了孔子?思想和?的心境。(2分)
小题2:“人不堪其忧”“忧”的是?,“回也不改其乐”、孔子“乐亦在其中矣”“乐”的是??,孔子“乐以忘忧”忘掉的“忧”是?。(3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yàn?安闲)如也。常著文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léi 瘦)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1、对加粗词的解释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因为号焉
②忘怀得失,此自终
③良入,具告沛公
④解印去县,赋《归去来》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乃”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乃”相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乃”也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乃”也不同
2、写出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①不堪职,少日自解归(? )
②吏应束带见之(?)
③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乡里小人邪(?)
④解印县,乃赋《归去来》(?)
3、陶潜字元亮,是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___诗人(流派),我们熟知的其代表性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二篇)
4、由文段可知,陶潜为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围绕性格填空,可任选三点作答。)
5、把下列划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著文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