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二)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B.其孰能讥之乎?及其所之既倦 C.然力不足者何为其然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侣鱼虾而友麋鹿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备“志”“力”、“物”。?
“志”是前提,“力”是实现 “志”的主观条件,“物”是实现 “志”的客观条件
小题1: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并且谨慎选取的缘故(原因)。
本题解析:
小题1:B.景象
小题2:A.连词,表并列,译为:并且。B.难道,表反问/代词,他们。C.转折连词,但是/代词,这样。D.转折连词,却/连词,表并列。
小题3:达到目的的三个必要条件:“志”“物”“力”。三者之间是辨证关系,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
小题4: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所以:表示“……的原因”;慎取:谨慎取舍;判断句式(各一分)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也。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书。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夫子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圣如孔子,言为天铎,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人乎?故善言天人性命,未有不切于人事者。三代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切人事也;后人贵经术,以其即三代之史耳;近儒谈经,似于人事之外,别有所谓义理矣。浙东之学,言性命者必究于史,此其所以卓也。
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究其所以纷纶,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知史学之本于《春秋》,知《春秋》之将以经世,则知性命无可空言,而讲学者必有事事,不特无门户可持,亦且无以持门户矣。浙东之学,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故其见于世者,阳明得之为事功,蕺山得之为节义,梨洲得之为隐逸,万氏兄弟得之为经术史裁。授受虽出于一,而面目迥殊,以其各有事事故也。彼不事所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问学,则黄茅白苇,极面目雷同,不得不殊门户,以为自见地耳,故惟陋儒则争门户也。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有不切于人事者/切:切合。
B.言性命者必究于史/究:考究。
C.知史学之本于《春秋》/本:根本。
D.不特无门户可持/特:只是。
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②言虽工,于我何与
B.①犹且不以空言制胜②不得苟且放过
C.①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②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
D.①故惟陋儒则争门户也②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
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都是作者从正面说明“不可以空言讲”的一项是(?)
①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书
②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
③圣如孔子,言为天铎,犹且不以空言制胜
④三代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
⑤朱陆异同,干戈门户
⑥授受虽出于一,而面目迥殊,以其各有事事故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有关文句含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司马迁本着董仲舒的天人性命之说,而不用空洞抽象的理论,写出了有益于治国安邦的著作《史记》。
B.宋明理学被才德高尚的人讥讽的原因是那些想尊崇人的天赋禀性的儒生,只抽象地谈论义理来作为治学的功绩。
C.朱熹和陆九渊持议不同,为门户之见大加攻伐,他们的争论是束缚人们思想的所在,也是多年来学术研究的误区。
D.作者认为,浙东学术各派虽然源流不同,境遇不同,在现实中的表现也不同,但他们的卓异处是有各自的事可做。
5.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人贵经术,以其即三代之史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究其所以纷纶.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A
3.C
4.D
5.(1)后人看重经术,认为它就是三代的历史了。
(2)推究他们争论的缘故,?是因为他们只是沸沸扬扬地争论空话而不切合世事罢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列代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既若见录 见:代自己。
B、渠会永无缘 渠:第二人称代词“你”。
C、我自不驱卿 卿:第二人称代词“你”。
D、妾不堪驱使 妾:旧时妇女自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