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
韩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②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 顾藉③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①韩驹(?~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曾从师于苏辙。徽宗政和初,因献颂得官,任秘书省正字,后因从学苏辙(元祐党人)而被贬官分宁县,此诗作于此时。上舍:宋神宗时把大学分为上舍、内舍、外舍三级,以上舍为最高。
②摩:接近,碰到。 ③顾藉:顾惜。
1.首联哪个字用得最生动?请结合首联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颈联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结合诗句赏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用得最生动的是“拥”字,拥是“拥满”“堆满”之意,是说被北风吹落的秋叶深深地堆满了台阶前。在首联中作者描绘的是北风吹得白昼晦暗无光,日暮时分满阶的落叶堆积在一起,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进而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凄凉之意。
2.颈联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在北风劲吹、黄叶堆积的寒冷冬日里如绕枝倦鹊、摩月飞鸿一般形单影只、倍感凄寒。此时的愁绪就像特意寻觅自己而来,无法排遣,而且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约期,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这就形象地将诗人失意与愁苦展示在读者面前。(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段,回答问题。(6分)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小题1:《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侧面描写的句子是“?,?”;第二次细致生动地描绘了琵琶女的演奏技巧,当结束弹奏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作者又用“??,________”作侧面描写。(2分)
小题2:分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对描写音乐的作用。(4分)
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1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1分)
小题2:
最后诗歌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结,通过周围环境的侧面烘托,(2分)说明了乐曲的动人效果,使人陶醉在琵琶弹奏所造的艺术氛围中。(2分)(共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这是两处侧面描写,通过听众的感受与举动来侧面烘托音乐的感染力和技巧的高超。
小题2:
这也是一处侧面描写,通过环境描写来侧面烘托音乐的感染力和技巧的高超。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对下列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
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A.这首词上片由曲名写起,曲子描写的是湘江和湘江故事。鸣筝声声,令人联想起湘
水荡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
出。
B.三、四两句用特写镜头描写弹筝女子。“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子年轻秀媚的特征。“幽恨”既明写弹者心声,又暗写作者情绪,“细”字连结二者。
C.下片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
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
D.下阕后两句收束全词,“断肠”与“幽恨”照应,将弹奏感
情推向高潮。“春山眉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