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9 18:15:59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舟泊汉江望黄鹤楼①
张居正
枫林霜叶净江烟,锦石游鱼清可怜。
贾客帆樯云里见,仙人楼阁镜中悬。
九秋槎影横②清汉,一笛梅花落远天。
无限沧州渔父意,夜深高咏独扣舷。
[注]①张居正初入政坛时,正值严嵩当政,官场昏暗。他深感理想无法实现,又因体弱多病,便产生暂时归田思想。嘉靖三十三年,他借口养病,离京归乡。②槎,同“查”。木筏或木船。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间的木筏。
(1)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运用了虚实结合(联想比喻)的方法。颔联实写傍晚之景,长江尽头的商船帆影,好像行驶在云雾里;黄鹤楼高耸入云,宛如明镜般天空中的仙人楼阁。颈联虚写夜晚幻想之境,明月与星星倒影在江中,小船像停泊在银河边,梅花落的笛声从远处传来,仙乐般使人迷醉。以虚写实,亦真亦幻,构成一幅高远清丽、幽静闲适的秋江夜景图。(若从“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或者“以动衬静”角度赏析亦可得分)
小题2:夜深时分,诗人独自扣舷高咏,表达了理想暂时无法实现,归隐田园的孤寂与悲凉之意。表达了陶醉在自然风光中的自得、愉悦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回答关于表现手法的题目,要先把握一些有关术语,再联系具体诗歌赏析。对于本题,首先要按题目规定对颔联和颈联分析关于写景的内容;答题时要先指出所分析的是何种表现手法,再联系诗的具体内容。此二联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有“虚实结合”和“以动衬静”两种。若写虚实结合,则应指出何为虚何为实;若写以动衬静,则应指出何为动何为静。然后再总结这写出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
小题2:分析诗歌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不仅要根据诗歌内容,有时还要结合命题者的注解。本题中的注释,点出了作者“深感理想无法实现,又因体弱多病,便产生暂时归田思想”,这是答题的重要依据。再加上诗歌写的是诗人深夜难眠,遥望黄鹤楼,却如“云里见”“镜中玄”一般,这表达了理想无法实现、归隐田园的孤寂与悲凉之意,但从“高咏”和“独扣舷”等动作,还可看出诗人的自得和愉悦。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C.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D.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①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①水沈: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小题1:“词”这种体裁的别称是什么?(2分)
答: ??
小题2: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评价本词:“写闺情而不着妍辞,不作情语,自有一种闲雅之趣。”词人是如何表现这种“闲雅之趣”的?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6分)
答:? _??


参考答案:
小题1:长短句、诗余、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歌曲等。(答对两个即可,每个1分)
小题2:以景写情。(1分)以主人公眼中高柳新蝉、薰风微雨、池荷榴花、琼珠清泉等景物交织而成的清和明丽、生机盎然的初夏图景,从视觉(绿槐、高柳)、听觉(咽新蝉)和触觉(熏风)的角度体现出主人公闲适、轻松的心态。(2分)
通过人物活动来体现。(1分)抚琴、燎香、昼眠、听棋、戏水等活动,写出了在初夏时节清雅幽静的闺阁环境中,主人公单纯、天真、活泼的个性和此刻喜悦的心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词也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小题2:
此词表现了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营造出一种清丽欢快的情调,显得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全词以描写手法为主,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描写是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方法。它注意景物的描写、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上片由绿槐、高柳、鸣蝉、南风等景物描写与碧纱窗、香烟、棋声等环境描写,以及午梦初醒的人物描写共同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初夏闺情图。下片又以微雨、小荷、榴花等景物描写与洗弄清泉的人物描写结合,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图,女主人公的形象卓立其间。同时他还注意了动态描写,且不说“棋声惊昼眠”、“玉盆纤手弄清泉”的人物活动,就是景物也呈现出某种动感。小荷为微雨而翻动,可以想见它的迎风摇曳之姿。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这些动态描写对活跃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此词景中含情,将众多的景物以情纬之,故散而不乱,给人以整体感。作者善于抓住细微的心理感受并在无形中将客观环境的细微变化加以对比,通过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并在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单纯、天真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词中的少女形象,与一般闺情词中疏慵倦怠、孤闷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满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机和青春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作品中活泼健康的少女形象,与初夏时节富有生气的景物、环境,构成了一种和谐、清丽、灵动的情调,令人流连忘返。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海 棠 春
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宋吴?潜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以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注①“狐嗥兔舞”指蒙古入犯。昊潜作此词的前三年,蒙古就开始侵扰四川,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
②锦江头:代蜀地。蜀地有“香海棠国”之称。
1.上阕能体现海棠花开之快、观赏者惊喜之情的两个词分别是?、?。(2分)
2.指出这首诗的主要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一饷”、“尽”?(2分)
2.手法:联想(在衰暮之年观赏海棠,联想“海棠国”的战局)(1分)
情感:借写海棠,抒发自己心忧国事的悲慨和壮心不已的豪情。?(3分。简析1分,作者情感2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这段曲词,完成下面的题。
《汉宫秋》第三折
  【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螿注;泣寒蟹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寒螿: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曲词“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
?
2.这段曲词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 ?


参考答案:1.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
2.(1)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
  (2)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