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六)
2019-06-29 18:34:43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小题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小题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巧取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小题2: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本来就属于闲散之人,有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本题解析:
小题1:上阕最后两句意思是无赖小人得之封侯,而诗人却只能独自隐居江边。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愤懑之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此题考查诗歌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从前三句看到诗人追忆军旅生活,表达了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一个设问又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这两句诗更是采用了对比手法,表达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感情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小题2:此题考查诗歌用典作用,理解典故要结合注释以及诗人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分析典故的内涵、手法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用贺知章告老还乡和诗人被迫隐逸做对比,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慨。另一方面通过皇帝“多此一举”的赏赐,暗示诗人不甘心作闲人,表达报效国家的理想愿望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技巧和作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暮?归
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注】。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注?鼙:军鼓。
(1)在这首诗中,除自然景色外,写“秋暮”的词语还有--- ----? ----?。
(2)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价此诗时说:“结语见去志”,有人认为此评不正确,请结合《暮归》一诗的相关内容,试说说你的理解。
答:?
(3)陈淑彬在《修辞艺术与美学铭刻》一书中提到:叠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摹状。请结合《暮归》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


参考答案:(1)击柝、捣练
(2)示例:此评不正确。应该说第三联见去志,“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抒发了作者想要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想要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的感慨。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开放性试题,判定此评不正确或正确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3)明月,凄风引起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月皎皎”写出了诗人明月之夜客居他乡的惆怅与无奈;“风凄凄”则形象地表达了晚风中传送来的捣衣声,引起游子心中对母亲、妻子的思念,于是风也变得“凄凄”了。“月皎皎”“风凄凄”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客子胸中的悠悠乡愁。


本题解析:
(1)前四句写暮归的景色:白鹤都已栖止在被浓霜冻黄的绿梧桐上。城头已有打更击柝的声音,还有乌鸦的啼声。寄寓在此地的客人回进家门时,月光已亮了,不知谁家妇女还在捣洗白练,风传来悲凄的砧杵声。所以,除了“秋暮”以外,还有“击柝”“捣练”“乌啼”“鹤栖”等。
(2)尾联的意思是:年过半百,什么事情都不称意,每天都是这样瞻云望故乡,心情最属无聊。因为是傍晚,作者想到明日,明日又明日。想到自己的景况还是杖藜,还是看云,到底无称意事,无北归时。一“还”字,有无限惆怅,无限曲折,无限的无奈和孤寂。因此,尾联并非要表现“去志”,而是强调寂寞无聊。
(3)“月皎皎”中“皎皎”意思是:皎洁,明亮,而漂泊他乡的作者,看到如此皎洁的月光,自然引发客居他乡的惆怅与无奈;“风凄凄”中的“凄凄”意思是“凄冷”,因晚风传来捣衣声,引起作者心中对母亲、妻子的思念,于是风也变得“凄凄”了。“皎皎”“凄凄”表面上摩形状物,实际上也暗示作者的内心。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正宫]小梁州·九日渡江①
汤式
秋风江上棹孤舟②,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③。山容瘦,老树替人愁。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注】①九日:重阳。江:指长江。 ②棹:划船。 ③汉末王粲去荆州投奔刘表,未被重视,偶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抒写心志。
小题1:本曲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曲简要分析。(4分)
小题2:“山容瘦,老树替人愁”这一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曲抒写了作者落魄江湖间的羁旅情愁(1分)。首句刻画了萧瑟秋风中孤独泛舟,渺无去处的孤独者形象(1分);“伤心句”抒写了主人公落魄江湖,怀才不遇的悲慨(1分);“相知几个白头”,也隐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慨叹(1分)。
小题2:本句用了拟人和情景交融的手法,(2分)“山瘦”、“树愁”,赋予山、树人的情思,同时营造出一派萧索、悲凉的意境(1分);景中含情,情融于景,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无常、人生易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感慨及重阳佳节的羁旅情愁(对家人的思念)(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古诗作者表达情感的能力。此题要从诗歌选取的意象、描写的景物和一些直接透露作者情感的词语着手。本诗开篇描写诗人重阳佳节却面对悠悠烟水“棹孤舟”场面,由此引发的比王粲怀才不遇还要“伤心”之情,“白头”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岁月流逝的感慨。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山容瘦,老树替人愁”一句紧承前面诗人重阳感慨而写山容老树,深秋时节山上树叶凋零所以变“瘦”,老树先于其它树木落叶,在诗人看来是因替自己发愁而这样的,以物写人,赋予人的情感,应该概括为运用了拟人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晴[注]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李商隐自838年身陷党争后,遭到牛党的不断排挤。后来被迫离开京城,跟随郑亚刭桂林当幕僚,获得信任,在得到一些人情的温暖和精神的解放后,暂时过上了一段平静的生活。晚晴指桂林初夏久雨后转晴的一个傍晚。
? 诗中的“晚晴”有何特殊的人生含义?一个“重”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晚晴”象征着人生中一段虽短暂却美好的时光。从诗人“重晚晴”的“重”字上我们体味到的不是惆怅,而是一种分外的珍重,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