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小题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小题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巧取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小题2: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本来就属于闲散之人,有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本题解析:
小题1:上阕最后两句意思是无赖小人得之封侯,而诗人却只能独自隐居江边。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愤懑之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此题考查诗歌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从前三句看到诗人追忆军旅生活,表达了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一个设问又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这两句诗更是采用了对比手法,表达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感情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小题2:此题考查诗歌用典作用,理解典故要结合注释以及诗人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分析典故的内涵、手法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用贺知章告老还乡和诗人被迫隐逸做对比,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慨。另一方面通过皇帝“多此一举”的赏赐,暗示诗人不甘心作闲人,表达报效国家的理想愿望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技巧和作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暮?归
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注】。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注?鼙:军鼓。
(1)在这首诗中,除自然景色外,写“秋暮”的词语还有--- ----? ----?。
(2)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价此诗时说:“结语见去志”,有人认为此评不正确,请结合《暮归》一诗的相关内容,试说说你的理解。
答:?
(3)陈淑彬在《修辞艺术与美学铭刻》一书中提到:叠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摹状。请结合《暮归》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
参考答案:(1)击柝、捣练
(2)示例:此评不正确。应该说第三联见去志,“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抒发了作者想要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想要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的感慨。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开放性试题,判定此评不正确或正确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3)明月,凄风引起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月皎皎”写出了诗人明月之夜客居他乡的惆怅与无奈;“风凄凄”则形象地表达了晚风中传送来的捣衣声,引起游子心中对母亲、妻子的思念,于是风也变得“凄凄”了。“月皎皎”“风凄凄”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客子胸中的悠悠乡愁。
本题解析:
(1)前四句写暮归的景色:白鹤都已栖止在被浓霜冻黄的绿梧桐上。城头已有打更击柝的声音,还有乌鸦的啼声。寄寓在此地的客人回进家门时,月光已亮了,不知谁家妇女还在捣洗白练,风传来悲凄的砧杵声。所以,除了“秋暮”以外,还有“击柝”“捣练”“乌啼”“鹤栖”等。
(2)尾联的意思是:年过半百,什么事情都不称意,每天都是这样瞻云望故乡,心情最属无聊。因为是傍晚,作者想到明日,明日又明日。想到自己的景况还是杖藜,还是看云,到底无称意事,无北归时。一“还”字,有无限惆怅,无限曲折,无限的无奈和孤寂。因此,尾联并非要表现“去志”,而是强调寂寞无聊。
(3)“月皎皎”中“皎皎”意思是:皎洁,明亮,而漂泊他乡的作者,看到如此皎洁的月光,自然引发客居他乡的惆怅与无奈;“风凄凄”中的“凄凄”意思是“凄冷”,因晚风传来捣衣声,引起作者心中对母亲、妻子的思念,于是风也变得“凄凄”了。“皎皎”“凄凄”表面上摩形状物,实际上也暗示作者的内心。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正宫]小梁州·九日渡江①
汤式
秋风江上棹孤舟②,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③。山容瘦,老树替人愁。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注】①九日:重阳。江:指长江。 ②棹:划船。 ③汉末王粲去荆州投奔刘表,未被重视,偶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抒写心志。
小题1:本曲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曲简要分析。(4分)
小题2:“山容瘦,老树替人愁”这一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曲抒写了作者落魄江湖间的羁旅情愁(1分)。首句刻画了萧瑟秋风中孤独泛舟,渺无去处的孤独者形象(1分);“伤心句”抒写了主人公落魄江湖,怀才不遇的悲慨(1分);“相知几个白头”,也隐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慨叹(1分)。
小题2:本句用了拟人和情景交融的手法,(2分)“山瘦”、“树愁”,赋予山、树人的情思,同时营造出一派萧索、悲凉的意境(1分);景中含情,情融于景,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无常、人生易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感慨及重阳佳节的羁旅情愁(对家人的思念)(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古诗作者表达情感的能力。此题要从诗歌选取的意象、描写的景物和一些直接透露作者情感的词语着手。本诗开篇描写诗人重阳佳节却面对悠悠烟水“棹孤舟”场面,由此引发的比王粲怀才不遇还要“伤心”之情,“白头”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岁月流逝的感慨。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山容瘦,老树替人愁”一句紧承前面诗人重阳感慨而写山容老树,深秋时节山上树叶凋零所以变“瘦”,老树先于其它树木落叶,在诗人看来是因替自己发愁而这样的,以物写人,赋予人的情感,应该概括为运用了拟人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晴[注]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李商隐自838年身陷党争后,遭到牛党的不断排挤。后来被迫离开京城,跟随郑亚刭桂林当幕僚,获得信任,在得到一些人情的温暖和精神的解放后,暂时过上了一段平静的生活。晚晴指桂林初夏久雨后转晴的一个傍晚。
? 诗中的“晚晴”有何特殊的人生含义?一个“重”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晚晴”象征着人生中一段虽短暂却美好的时光。从诗人“重晚晴”的“重”字上我们体味到的不是惆怅,而是一种分外的珍重,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