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9 18:45:36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晓至湖①上(一)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注释】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意思对即可。) 2.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远近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8分)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③。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注】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②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③河星稀: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④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起首两句中的“暮”和“归”两字表明,直到天色已晚,诗人这才踏上归途。 B.三、四句意思是说,诗人看到青翠的山岭被夜色笼罩,油然而生苍茫寥廓之感。 C.“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两句中,“入”和“拂”两字赋景物以人的情态。 D.最后几句意思是说,主客在欢言挥酒、长歌曲尽之下,不知不觉就到夜深了。
| 小题2: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诗人白天游山,山中美景令人神怡;日暮投宿,田家的恬静令人称羡;主客畅饮,忘机的欢快令人沉醉
本题解析: 小题1:“心生苍茫寥廓之感”是对“苍苍”的误解,根据情境可知,此处“苍苍”应该是对日暮时分作者所见色彩的描述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从最后一句可见作者醉了,而且很开心,但令作者醉的不仅是开心的畅饮,还有醉人的景色。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5分) (2)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6分)
参考答案: (1)这两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艳丽、壮阔宏大的晨猎场景(晨猎图),“浅草”“红旗”“白马”,写出环境色彩的艳丽,“分围”“向日”“迎风”,写出场面的宏大。(分析2分,概括1分)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作用2分) (2)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象。“背手抽”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技艺高超。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的高超。(形象概括2分,分析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渔 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①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西岩:湖南永州西山。②欸乃:摇橹声。 小题1:“岩上无心云相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化用了《归去来兮辞》中?一句的句意。(2分)。 小题2: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拟人?云无心以出岫 小题2: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超然世外,志趣高洁,又略显孤寂的情怀。(2分)诗中用“汲清湘”、“燃楚竹”来描写渔翁打水生火的日常生活,借渔翁自况,表现了诗人志趣的高洁。“欸乃一声山水绿”,通过视觉听觉写出了青山绿水之可爱,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境界,巧妙表现出诗人寄情山水、超凡脱俗的特点。最后两句,“回望天际”见白云相逐,表现了诗人孤高而又略带孤寂的感情。(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的句子,宕开诗境,作了这样的收尾。 小题2: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由夜而晨,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刻,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本诗即以此为景色发展的线索。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寄彭民望① 李东阳 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②。 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 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 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③盘。 【注】①彭民望:湖南攸县人,景泰间举人,曾任顺天通判,后失意归。②“斫地”句。化用杜甫诗句:“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弹长铗”,语出《战国策·齐策四》:冯谖为孟尝君食客。左右贱之,他倚柱弹剑,歌曰:“长铗(长剑)归来乎,食无鱼。”③苜蓿:牧草,其嫩芽可食。 (1)简要赏析本诗颈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析本诗塑造的彭民望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颈联情景交融,描写秋风中木叶飘落的景象,营造清冷氛围。 ②惊叹年华逝去,感慨人情冷暖、知己难得。 ③本联承上联“秋风”而发,铺垫下联“惭愧”的无奈之情。(意对即可) (2)①才能出众而不得志。首联用王郎和冯谖的典故写彭的才华出众而志愿难酬,注释更直接体现了这一点。 ②生活清苦。颔联借秋风夜雨营造凄冷氛围,暗示其凄凉处境,以“布褐衣短”“夜梦凄寒”表明其清贫困厄。 ③这一形象反映了知识分子英雄失路、穷途潦倒的悲苦命运,揭露了社会的不公。(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