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三)
A.少需之惠卿闻之 B.徒苦民而功未易集食禄而避难 C.令壮士以神臂弓射走之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 D.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役夫僵仆于道 |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非,不是
? ②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涉:渡过
? ③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愆:拖延
B.①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乘坐
? ②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贿赂
? ?③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耽:耽误
C.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陨:落
? ②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徂:往
? ③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渐:溅湿,浸湿
D.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愿,请?
? ②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咎:灾祸?
? ③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靡:没有
4、阅读题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小题。(19分)
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①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常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②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其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既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①:红色?②:粪土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乃易其敝衣敝:破旧
B.女角遽反遽:急忙
C.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具事: 陈述事实
D.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发:发放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因泣下霑衿,与武诀去
B.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斧斤以时入山林
D.一夕,为海潮所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女至池,鱼毕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
B.曾其肉,味倍常鱼常令樵险汲深
C.其轻如毛,履石无声及洞节,母往,女守庭果
D.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的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D.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3分)
(2)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5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庄子·说剑》,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趋:小步快走
D.王乃校剑士七日——校:使……较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日夜相击于前——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甚矣,汝之不惠
C.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D.太子乃与见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
①“庄子当能。”
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⑤④
4.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5.翻译文中最后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