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列两首诗歌完成下列题目(10分)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小题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一个怎样的野步者的形象。(4分)
?
?
小题2:赵诗中“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两句历来为人称道,结合你的理解作简要赏析。(6分)
?
??
参考答案:①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2分)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分)
(2)赏析要点:①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的感慨形象地表达出来了;②枫叶红头发白本是自然的规律,作者却将其原因归结为秋风的“管闲事”,以悖于常理的方式来实现抒情上的曲折效果,无理而妙;③红、白是使动用法,红、白色彩的对照配置,也最容易使人引起岁月无情、年华已逝的无限怅惘。(答出任意两点可得6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分析形象首先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是什么样的人。周诗是写的春天(麦陇、新蛙)诗人漫步于田野,欣赏蝴蝶、野草花,羡慕她们的自由,沉醉,是一位隐逸之人。赵诗反映的是秋季(峭寒、秋风、枫叶),诗人倚杖原野,寒意中带着哀愁(怨秋风管闲事,白了头),可见是一位老者。
点评:分析人物想象需要考生结合诗句来完成,有时还要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来综合判断,考生要抓住个方面的信息来综合考虑,争取把握到位。
小题2:赏析名句,需要从技巧和内容上分析,“秋风管闲事”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将自己老之将至的感慨形象地表达出来了。或者利用红白对比,容易使人们引起岁月无情、年华已逝的无限怅惘等。
点评:鉴赏诗歌中的名句,应该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来进行,形式一般是从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上来进行,内容应该结合诗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考虑。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系裙腰(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小题1:两词都写到了“荷”,请问两词分别描写出了什么时候的荷花?(2分)
小题2:词中的主人公有何不同?两词分别借荷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感情?结合词作内容,请作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盛夏,上午(消溽暑,叶上初阳);初夏,夜晚(东池始有荷新绿,夜云天)。
小题1:男主人公,即作者/女主人公,作者虚构的形象。(2分)思乡之情/相思之情。(3分,结合词作内容作了赏析才能给满分。 )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次年朋友丁宝臣(字元珍)写了一首诗题为《花时久雨》的诗给他,欧阳修便写了这首诗作答。
此诗题目冠以“戏“字,表面上看不过是欧阳修写的游戏文字,但实质上却蕴含了诗人丰富而深沉的人生感悟,请就本诗的表现手法和蕴含的情感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暗喻皇恩不到,透露出诗人被贬后的郁郁不得志。夷陵地处偏远,初春时还景色荒凉,了无生趣,诗人倍感寂寞无聊,景中含情。(被贬的郁闷与山居的寂寥之情)
⑵颔联以“雪中之橘”自喻,写残雪能让万物凋零,却压不倒傲霜雪的绿橘,突出了绿橘不惧雪压的顽强精神。“冻雷惊笋欲抽芽”用拟人的手法,一“惊”字表现了竹笋精神振奋的状态。体现了诗人遭贬而不屈,寄托了诗人东山再起的欲望和心愿。(身处逆境的洁身不屈与东山再起的盎然奋进之情)
⑶颈联借夜晚听到归雁的叫声,写出诗人远谪他乡后的浓郁的思乡之情和抱病无为而时光流逝之叹。(思乡之情与时光荏苒之叹)
⑷尾联“野芳虽晚不须嗟”以自己早年客居洛阳时的春风得意反衬(或暗喻、双关)现在,表面是劝慰“曾是洛阳花下客”的我不必为野花迟开而嗟叹,表现身处逆境时的自我安慰与对前途充满了乐观的信念。(身处逆境的自慰与对前途的乐观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横塘夜泊
清·释宗渭
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亭。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
寒屿融残雪,春潭浴乱星。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冥。
(1)请谈谈这首诗中“逗”字和“浴”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2)这首诗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答:?
参考答案:
(1)用“逗”形容火光与青烟相映而跳动升腾的情态,似乎它们在互相逗趣,把渔火写活了,给“孤舟”飘荡的诗人带来温暖的情趣。用“浴”比喻星星被风吹乱的水中倒影,仿佛是星星在水波里欢快地沐浴而搅乱了水面的宁静。
(2)这首诗颔联和颈联,描绘水乡早春静谧、幽冷的夜色,却用了“含”、“逗”、“融”、“浴”这些动词来表达,这是“以动衬静”;尾联“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冥”,是“以声衬静”,那忽然传来的划破夜空的清脆笛声,引发了正沉浸在横塘美景中的诗人的思绪,为诗歌增添了无尽的韵味。这首诗颔联和颈联,还用了拟人手法,“含”、“逗”、“浴”等词,赋予野梅、渔火、残雪、乱星以人的情感,(如“含”描写梅枝临水的婀娜神态,花色与水光相映,白润如玉)把这幅夜色图勾画得幽美动人,静谧而富有生气,真切地传达出残冬正在过去,新春即将到来的信息(或:诗人通过拟人化来表现大自然与人的亲密相通,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神会)(能分析一种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也以景写情,烘托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意对即可)
(2)这两句写正当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世人看到红袖凭楼情景时一下子联想起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回家,于是思家之情更浓重了。(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