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诗词鉴赏。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①“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反衬,用莺燕之无声反衬杜鹃的叫声,以杜鹃夜啼的悲切来引发词人种种凄楚的联想。
②岁月蹉跎、事业无成的感伤,羁旅飘零、思念故土的寂寞孤独愁苦。(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望
周昂[注]
烟抹平林水退沙,碧山西畔夕阳家。
无人解得诗人意,只有云边数点鸦。
[注]周昂(?-1211):字德卿,河北西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二十四岁擢第中进士,任南和主簿,迁良乡令,入拜监察御史。因诗坐谤讪罪,谪贬东海十余年。
(1)诗的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句“诗人意”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无人解” 而只有“云边鸦”却能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的一、二句写了轻烟淡抹的树林,河水初退的沙滩,碧绿苍翠的山峦,夕阳斜照的小屋。组成了一幅沉寂、冷清的夕照图。(意对即可)
(2)“诗人意”是指诗人遭贬谪的孤寂情怀和远离家乡的惆怅。这种情怀“无人解”而只有“云边鸦”却能解,这看似无理,实则高妙。把不便明言的情感通过非理性、非逻辑的表达方式含蓄地传达出来了,同时更衬托出无人解“诗人意” 的惆怅与无奈。(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①,谙②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①攲:倾斜。②谙:熟悉。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愁”情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上阕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在词的开头,词人通过对秋声秋色的描绘,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真珠”两句及“月华如练”句,极写远空皓月之澄澈,营造出空寂、凄凉之境,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表达出秋夜离人的相思之愁。(意对即可)
(2)主要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作用:“残灯明灭枕头攲”与上阕中的“月华如练”形成对比,室外月明如昼,室内灯昏如灭,两相映照,突出室内寂静、凄然的氛围。(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钱?起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小题1:就诗歌表达主旨而言,这首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4分)
小题2:清代纪昀评价这首诗:“唐人梅诗不似宋人作意。此首特有情韵。五、六最佳。”
有人说,第六句中的“蜂”字用得极为巧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妙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衬托。梅花生长在偏僻的山路上,还有大风摧残;在山村的篱笆旁稀疏地开着,连行人经过都感到凄凉。写梅花生长环境的恶劣,以其来反衬梅花品格的高洁。(4分)
小题1:晴天里,傍晚天气渐寒,清水照着梅花的影子,优美动人,淡淡的幽香吸引着蜜蜂飞舞。梅花尽管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仍然有蜂来光顾,“蜂”字从侧面烘托出梅花的美好和幽香,体现了梅花美好的品性和气质。(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如果仅看前四句,我们仅仅看到梅花生长的地点,有的在大路上,有的在材篱旁,给人的感觉挺可怜的。可是从题目来看,诗人有感,这感是感动,感动于梅并没有因环境恶劣而放弃生长,所以根本还是赞梅的精神。越是恶劣的环境,越是衬托梅的精神。
点评:本题不难。答此类题要读懂诗句,并且要利用题目或注释等帮助理解。并且要明确表现手法是为主旨或思想服务的。
小题1:本题通过重点字词来表现梅的精神。如照字,梅花照水显示其美好的姿态,数蜂来,显示其香。所以梅花美,梅花香,所以这属于侧面描写。用蜂来展示梅的品质。
点评:本题不难。此类题比较巧妙的用诗句中蜂字设题,来考查鉴赏表现手法。所以不管题目如何变化,都要以不变应万变,即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题。(8分)
【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
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小题1:此曲前八句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用水、天、云、树、禽山、月、桃蕊、梨花等意象(2分)描绘了一幅即壮美(壮阔、开阔),又秀丽(秀美、柔美)的春景。(2分)
小题2:本曲开篇便极力展现春天的美景,(1分)但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发现这一切都和自己独处孤舟形成了对比,以乐景写哀情,(2分)更触发了他的思念之情、离愁之苦。(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要反复品读诗句,从景物的描写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如水、天、云、树、禽山、月、桃蕊、梨花等,由“阔”“妆”等可以体会出壮美秀丽的意境美。答题时,要先答出意象词,然后再分析其作用。
小题2:一些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本题前几句描写优美的景物,是为了衬托自己内心的忧愁,这种写法为以乐衬托哀情。通过景物的优美与自己的现状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情、离愁之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