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一)
2019-06-29 19:23:26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你只是口渴了
我们对身体外面的水了解得很多,但对身体内的水却知之甚少。如果我们了解水在身体内的具体运行情况,就会恍然大悟,我们关于医疗保健的观念就会随之发生彻底的改变,会惊讶地发现许许多多疾病的病因仅仅是:身体缺水。身体缺水造成了水代谢功能紊乱,生理紊乱最终又导致了诸多疾病的产生。而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简单得令你难以置信,那就是:喝足够的水。
人的身体内有一整套完善的储水系统。这个系统在人体内储备了大量的水,约占体重的75%。正因此,人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暂时的缺水。与此同时,人体内还有一个干旱管理机制,其主要功能是:在人体缺水时,严格分配体内储备的水。其运行规则是:让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输送的养分。在水的分配中,大脑处于绝对优先的地位。大脑占人体重量的1/150,却接收了全部血液循环的18%~20%,水的比例也与之相同。人体的干旱管理机制十分严格,分配水时,所有器官都会受到监控,严格按照预先确定的比例分配,任何器官都不能多占。身体的所有功能的发挥都直接受制于水量的大小,身体缺水时,干旱管理机制首先要保证重要器官,于是,别的器官的水分就会不足。这时,它们就会发出报警信号,表明某个局部缺水,这非常像一辆正在爬坡的汽车,如果冷却系统缺水,散热器就会冒热气。
人体内的干旱管理机制发出局部缺水信号后,人立刻感到口渴;警报信号越强烈,口渴就越厉害;口渴越厉害,身体对水的需求就越急迫。然而,不可思议的是,人们往往会犯最基本的、灾难性的错误:当身体急缺水时,我们却给它茶、咖啡、酒或用工业化方法生产的饮料,而不是纯净的天然的水。不可否认,茶、咖啡和工业化生产的饮料不仅含有大量的水,而且还含有一些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茶、咖啡和工业饮料里含有大量脱水因子,这些脱水因子进入身体后,不仅让进入身体的水迅速排出,而且还会带走体内储备的水。这就是我们越喝茶和咖啡就越想小便的原因。一方面身体急需水,发出了口渴的呼唤;一方面我们用茶、咖啡和工业化饮料在糊弄口渴,并没有真正满足身体对水的急切需求。久而久之,水的新陈代谢功能就会紊乱。新陈代谢功能一旦紊乱,身体的某些区域缺水,干旱管理机制发出的信号就不仅是口渴,而会表现出比“口干”多得多的症状:它们会让你腰疼痛;让你的消化道溃疡;让你的血压升高;甚至还让你患上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
多么可怕的结果,多么巨大的灾难!但原因却既简单又平常。所以,我们可以对一些病人说:“你没有生病,只是口渴了。”
小题1:下列对“人体内干旱管理机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体内干旱管理机制的主要功能是在人体缺水时,严格分配体内储水系统储存的水。
B.哪里最重要哪里就会优先得到充足的水,是人体内干旱管理机制的运行规则。
C.人体内干旱管理机制严格监控着身体内的所有器官,任何器官都不能多喝多占水资源。
D.人体内干旱管理机制在首先保证重要器官水量的同时,会主动调节,并不会让其它器官的水分显出不足。

小题2:下列对全文意思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人体内干旱管理机制发出缺水信号后,我们往往以茶、咖啡、酒或碳酸饮料代替纯净的天然的水,从而产生水的新陈代谢功能紊乱的严重后果。
B.身体缺水造成了水代谢功能紊乱,也是导致所有疾病产生的罪魁祸首。
C.人体内的干旱管理机制发出的局部缺水报警信号强度与身体缺水程度成正比例关系。
D.茶、咖啡和工业化方法生产的饮料既含有一些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也含有脱水因子,会将进入体内和体内储存的水带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不了解水在身体内的具体运行情况,我们的医疗保健观念就不会随之发生彻底的改变。
B.即使身体发出了缺水信号,也发出了患诸如腰疼痛、消化道溃疡、血压升高等某种病的信号,但并不一定就是真的患上了那种病。
C.既然我们发现腰疼痛、消化道溃疡、血压升高的病因是身体缺水造成的,那么要治愈它们,只需喝水就行了,无需吃药。
D.茶对人体利弊参半,而纯净的天然的水对人体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为防止缺水,我们就应该经常大量饮水。



2、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玛雅人是中美洲的土著居民,曾经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大约从公元300年起,玛雅文明进入了被称为古典的鼎盛时期。公元800年,古典期玛雅文明到达了它的顶峰,随后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崩溃。在此后的100多年里,玛雅人先后放弃了他们的繁华城市,神庙和广场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有关玛雅文明衰落的假说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地震、瘟疫等天灾造成了玛雅人口的急剧减少,也有人认为,战争或者农民起义让文明陷入混乱;还有人提出了“生态危机”论,认为人口的严重膨胀、土地的过度开垦所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导致了文明的消亡。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知道“不可思议”是指()。
A.玛雅人先后放弃了他们繁华的城市
B.玛雅人的神庙和广场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
C.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至今不明
D.古典玛雅文明达到了顶峰之后,迅速崩溃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
人们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时,会感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时有时无,对下次,科学家们有不同的解释。
西班牙科学家奥特洛和帕布罗斯认为,这只是视觉误差所致,因为我们在注视她的时候,眼睛会向大脑输送不同的信息,他们是以仁德眼睛视物的生理学和光学原理为依据的,这与美国科学家利文斯通的依据一样,但是,他们的具体解释则与利文斯通大相径庭。他们认为,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在向大脑传递不同的感觉信息或图像时,又是一种图像会掩盖或覆盖另一种图像,因而有时会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有时却看不到。
他们让志愿者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欣赏蒙娜丽莎,并说出各自在不同位置和角度所看到的图像和蒙娜丽莎的笑容变化,在局里很远时,志愿者看到的图像很微小,也很难分清面部表情,随着距离接近,画面变大,他们开始看到笑容,画像越大,笑容越容易看到,这表明中央视锥与外围视杆细胞一样能向大脑传递笑容信息。这一解释与利文斯通的解释显然不同,因为利文斯通认为只有外围区的视杆细胞才能感受到蒙娜丽莎的微笑。
然后,西班牙研究人员决定通过眼睛对光线明暗程度的感受,也就是视锥细胞(感受强光和色彩)和视杆细胞(感受弱光和黑白)的特点来观察蒙娜丽莎的微笑,研究人员让志愿者注视黑白屏幕30秒后观赏画像,在注视黑色屏幕30秒后观赏画像,志愿者的感受是,他们在注视白色屏幕后更容易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奥特洛和帕布罗斯认为,白屏减弱了视杆细胞的感光能力,才会让视锥细胞也可感受到蒙娜丽莎的微笑。
美国眼科专家康茨韦奇和泰勒通过研究发现,从视网膜至视觉皮质之间路径上的干扰因素也会决定人们看到的是笑容还是其他表情。如果蒙娜丽莎的嘴角边的视觉干扰增加,如同电视屏幕中雪花现象。就会让蒙娜丽莎看起来是在笑,当时在其嘴角的影像干扰如果减小,蒙娜丽莎看起来似乎就比较悲伤。这说明,即使是科学的解释,也会有不同的结论。
小题1:西班牙的奥特洛。帕布罗斯与美国的利文斯通对“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的解释有哪些相同之处?主要分歧是什么?
小题2:根据文中表述,在哪几种情况下欣赏者更容易感觉到蒙娜丽莎在微笑?
小题3:自然科学家为破解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的种种努力,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是否有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4、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名著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
B.《三国演义》围绕以刘备为代表的蜀国、曹操为代表的魏国和孙权为代表的吴国,展开了三方角逐的宏大场面。
C.关羽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当阳单骑救主等,突出表现了他义薄云天、勇武神勇的性格特点。
D.《堂吉诃德》折射出16世纪末、17世纪初葡萄牙社会的生活画面,展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
E.?桑丘·潘沙是《堂吉诃德》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他黠中有憨、粗中有细,尽管私心不小,但对堂吉诃德却是忠心耿耿。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锁 王
下岗前,陈锁锁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锁,各种各样的锁摆满了一间房子,人们戏称他“锁王”。
下岗后,陈锁锁在中兴大市场入口处摆个小摊子,专门修锁配钥匙开锁。无论什么样的锁,到了他手里都能修好;也无论什么样的钥匙,到了他的手里都能配得出来:“锁王”的名号由此而来。
一次,一个客人问他,怎么干上这行了?他说,因为想干这行,所以就干上了这行。客人说,你真有意思。他说,是干这一行有意思,才有意思的。客人说,干这行钱太少,只怕意思不多啊。他说,有意思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于城里太需要干这行的了。您看,天天有人被锁在门外啊。客人点点头,笑着说,你还真有意思,说了半天,没一句说到点子上。
陈锁锁从机器上取下钥匙,举起,反复看了看,然后夸张地吹一口气,说,可以了。但没有立即把钥匙交给客人,而是开始讲述自己是如何干上这一行的:
“我下岗以后去了深圳,在一个中外合资的大锁厂打工。那个锁厂生产上万个品种的锁,能满足全世界的人们对锁的一切需要。我干得非常出色。后来,老板送我外出学习,我很快就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就在这时,厂里的另一个技术骨干,我一个很要好的同事,莫名其妙地被开除了。
开除的第二天,他把自己反锁在房子里,自己身上也锁满了锁,脖子上锁满了圆形的锁,手上锁满了方形的锁,腰上锁满了条形的锁,脚上则锁满了各种各样的链条。我还看见,他的房子里有一个菩萨一样的布人,布人身上也锁满了锁。
我非常震惊,他怎么变得如此奇怪呢?然而,这还不算什么,更怪的是他在房子里的举止言行。他不时拳击布人,砸得叮当叮当响,口中念念有词:“该死的,该死的,你还要我造锁吗?我要锁死你。”打得筋疲力尽后,他又轻轻的把玩布人身上的锁,很久以后又面向布人跪下,口中念念有词:“我给你开锁,然后,你再给我开锁,好吗?”膝盖跪疼后,他站起来,用自己身上的锁,使劲地砸布人身上的锁,然后口中念念有词:“我不再造锁,我不再造锁,都是锁惹的祸啊。”
我只好强行开锁,我租来了气焊机。在割断这些锁时,我突然发现每一把锁都有一张血盆大口,我真想把这些嘴堵住。可这些怪兽好像可以生出无数可怕的嘴,越是挣扎就越被它死死咬住,直到耗尽你最后一口气。他被我拖了出来,瘫痪在地上,如一堆稀泥。我批评他:“你怎么这样傻?有什么想不通的?锁终究是要打开的……”
是啊,都是锁惹的祸。此刻,我内心深处,一会儿涌起一股酸,一会儿涌起一股麻,一会儿涌起一股苦,一会儿涌起一股辣,最后才涌起了一股甜。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就从厂里辞职出来,干起了这一行。
那个配钥匙的人,被陈锁锁说得一头雾水,听得不耐烦了,就说,把钥匙给我,多少钱?我要回家开锁去了。好的,保证能顺利打开,陈锁锁得意地说。
陈锁锁态度好,随喊随到,他替别人开锁,但从不偷盗,有口皆碑:“真正的锁王!”每替人修好一把锁,他总要连连点头说:“锁王就是锁王。”每替人配一把钥匙,他总要连连点头说:“锁王就是锁王。”每替人打开一把锁,他总要连连点头说:“锁王就是锁王。” 久而久之,他的这句话就成了人们的口头禅。
有人问:“你怎么如此开心?”
他答:“那些被锁在门外的人,因为我能回家了。”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运用了倒叙的手法,设置悬念。以“锁王”的称呼为线索,让人们对锁和锁王的理解逐步深入。
B.小说多处运用对比,如陈锁锁的坦诚与客人的防范心理的对比,陈锁锁的开朗与同事的自闭的对比,陈锁锁重新上岗后和辞职后的心情的对比等。
C.陈锁锁辞职是因为他看到同事被现实层层“锁”住,陷入痛苦困顿,无法自拔,而意识到人应该学会打开“心锁”,掌握自己的命运。
D.小说中对陈锁锁解救并开导同事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人情冷漠的否定,对人与人之间温情的强烈呼唤。
E.“锁王”这个称呼,不仅体现了陈锁锁修锁配钥匙的本领,也体现了他造锁的本领,更体现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口碑很好。
小题2:小说中的主人公陈锁锁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6分)
?
小题3:请分析第9段划线文字的含意以及在小说上下文中的作用?(6分)
?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